脾虚:四证四方
脾虚:四证四方】

昊晟堂
2020-11-06分享保存
1、脾虚第一证:脾气虚
「脾气」不足,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减退。
脾运化功能减退,则饮食得不到很好地消化,水谷精微不能很好地吸收和输布,就会出现腹胀、便溏或完谷不化、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瘦等。
脾气虚可能是因为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也可能是因为久病耗伤脾气。
主要表现是面色萎黄、肌肉消瘦、倦怠无力、少气懒言、脘腹胀痛,尤其是吃过东西以后,大便溏薄或者腹泻,舌淡苔白,脉虚弱。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君子汤治疗,这是补气健脾第一名方!
四君子:人参(党参)9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6g。
此方最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气虚者。
2、脾虚第二证:脾阳虚
得不到重视的「脾」相当不爽,继续在机体捣蛋,进一步发展为脾阳虚。
脾阳促进脾气的推动、上升、四散和温煦作用。
脾阳虚,运化无力,就会出现泄泻、纳少,甚至会下利清谷、浮肿、四肢冰冷、胃脘冷痛、喜欢温暖和热食,吃了寒冷的食物就难受。
除了肠胃怕冷,还会有腹泻、感觉腹部胀满、浑身乏力、消瘦舌苔白等症状,
这都是脾胃「虚」和「寒」的表现。
针对脾阳虚,我们中成药里对证的,就是理中丸。
一般情况下,单纯脾阳虚,我们吃理中丸就可以了,
它就是人参(党参)、干姜、甘草、白术四味药。
但理中丸虽然好,有一些人是不适合用的,尤其是阴虚火旺的人不适合,灼伤真阴动火;胃肠湿热的人群不适合。
理中丸
别名四顺理中丸(《备急千金要方》卷三)、白术丸(《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处方人参 干姜 甘草(炙)白术各90克
制法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大。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补气健脾。治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
用法用量以沸汤数合,和1丸,研碎,温服,日三至四次,夜二次。服后腹中未热,可加至3~4丸,然不及汤。
摘录《伤寒论》
3、脾虚第三证:脾不统血
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则气的固摄血液功能能正常发挥,血液不会逸出脉外而发生出血。
如果脾气亏虚严重,水谷精微不能很好吸收,气血生化就会不足,气不摄血,就会使血逸出脉外,出现各种出血。
主要表现为鼻子、牙齿、皮肤出血、尿血、便血、女性月经过多、崩漏等血不循经的症状。
脾不统血以补气摄血为法,服用人参归脾丸有很好的疗效,特别对月经过多的女性。
人参归脾丸处方来源于《济生方》中的归脾汤,适用于思虑过度、心脾两虚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神疲食少、面色萎黄以及妇女脾虚气弱不能统血所致月经赶前、量多、崩漏等症,对治疗胃肠道溃疡出血、血虚头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症亦有较好的疗效。
药物组方:由10味中药组成,分别是人参、炒白术、茯苓、甘草、炙黄芪、当归、木香、远志、龙眼肉、酸枣仁。
方用人参、黄芪、甘草为主药,补气健脾;辅以当归、龙眼肉补心养血,安神益脾,配合主药以益气养血;白术、木香理气和胃,使补而不滞,佐以茯苓、酸枣仁、远志养阴血,益心安神。
归脾汤
处方白术1两,茯苓1两(去木),黄耆1两(去芦),龙眼肉1两,酸枣仁(炒,去壳)1两,人参半两,木香(不见火)半两,甘草(炙)2钱半。
功能主治解郁,养脾阴。主思虑伤脾。健忘怔忡,吐血下血。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各家论述《医碥》:脾气虚寒,不能运血归经,故用参、耆、术、草以补脾,又用木香引之;气虚则易散,故用枣仁以敛肝;血不归经则心失所养而不宁,故用圆眼肉、茯神以补心。
摘录《济生》卷四
4、脾虚第四证:脾气下陷
除了演变成脾不统血外,脾气虚还可能恶化为另一个大怪:脾气下陷。
脾主升清,是指脾气上升,并将其运化的水谷精微,向上转输至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营养全身。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脾不升清,水谷精微与糟粕浊物就会混杂,会导致完谷不化飧泄的症状。
脾气不上升,中气会下陷,就会出现久泻脱肛,甚至内脏下垂如腹部坠胀、脱肛、女性子宫脱垂等症。
补中益气丸,这是一种非常「提气」的方剂,对中气不足的患者有帮助。
组成:黄芪(蜜炙)、党参、甘草(蜜炙)、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
方中黄芪甘温,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辅以党参、炙甘草、白术益气健脾,合黄芪以益气补中;
陈皮理气和胃,当归养血和营,用少量升麻、柴胡,助主药以升提下陷之阳气。
诸药合用,则脾胃强健,中气充足,劳倦得之,寒热自除,气陷自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