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纪录片导演和两个未婚妈妈的共情故事 |《未婚妈妈》导演制作实录

2019年11月起,作为未婚妈妈(南京)爱心小站志愿者和独立纪录片制作人,我开始着手调研、拍摄纪录片《未婚妈妈》,本片于2020年8月成片,讲述了两个未婚妈妈和一个救助“未妈”的女慈善人的境况。今天,我将自己与两位“未妈”的共情故事写成文字,以制作实录形式分享于此。

《未婚妈妈》导演制作实录

撰文:徐硕

编辑:张劳动

当我来到阳阳在合肥市蜀山区某三家医院的产床前时,她正独自躺在床上攥着数宫缩的手机。隔壁床产妇几小时前刚生下个大胖小子,娘家婆家围着团团转,还顺走了本属于我们这床的一张躺椅,好不容易从角落翻出一张落了灰的塑料板凳,坐下和阳阳攀谈起来。

信佛不忍杀生、男友人间蒸发、被母亲扫地出门……这是阳阳告诉我的最初身世,后来她才告诉我,母亲为了赶她出门,竟说出自己是被领养的。

0时许,医生喊阳阳待产。由于生产过程无法拍摄,我只能在侯产室等候,侯产室里坐着其他两位当晚临产孕妇的丈夫,夸我拿着摄像机记录神圣时刻真是个“模范丈夫”,又和我聊起合肥的学区房来,我做慌说自己是产妇弟弟才作罢。不禁暗笑孩子还没出生就开始琢磨学区了?

约莫五小时后,阳阳产下一名女婴。没有帮手,她独自在病房忙活了好一会儿,才想起女儿被护士推去打预防针竟没人接应,我赶忙跑到防疫站找,被老护士一通数落:“你这个当爸的心真大啊,就知道拍,孩子不要了?”

类似被错当孩子爸的桥段还有很多,好笑又无奈。这两天洗过奶瓶、拍过嗝、抱过孩子。后来有次放映会QA时被观众问:“将来你老婆问你跟谁学的?你想好怎么说了吗?”全场哄笑。

但也免不了周边人对阳阳的质疑和八卦。我上卫生间时甚至被隔壁产妇的婆婆堵在门口:你是孩子什么人?他爸爸呢?我表示我也一概不知,八卦心理没有得到满足的老太太失落的走了。

出院当日,阳阳的佛友开车前来接她。佛友们手持念经机,我们听着一路佛经开回她自己租下的出租屋,开车的姐姐告诉我们,自己是合肥某大学的教务人员,中共党员。

虽然自己祖母打我记事起就信佛,但佛友们的“虔诚”令我惊动。比如,佛友热了碗粥,阳阳提醒是三天前去医院时来不及倒的,佛友竟对着粥念起经来,约莫一分钟又端给阳阳,说了些什么,我听懂了大概,那意思是,问过菩萨了,粥没馊,还可以喝。

给粥开光,给产妇热传递……类似的片段,被摄像机拍下不少,这些片段在剪辑阶段的无数个深夜里于序列上剪好又删去,最终一段未用。倒是佛友和阳阳拥抱的片段,“我们都当妈妈了”,简单一句却热泪盈眶,还真有一种菩萨的普度众生。

纪录片不该夺人眼球,不该一味唱哀。尝试拍片起的5年里,见过虚构主人公去世的学生编导,也见过满嘴爆款和点击量的视频总监,但自己却从不忍心消费任何一个主人公,也曾听前辈教诲:人为什么要居高临下的审视和同情别人呢?也许他们自己并不觉得该被同情。

临别,佛友开车送我们到高铁站,给我们买了一大包零食、面包、方便面。她说:“平时我们救流浪猫狗,放生鱼虾,救人这还是第一回,感谢来纪录我们。”

相比阳阳的境况,另一位未婚妈妈主人公拖拖妈会幸运很多。她有爱她的父亲和支持她的继母。她于2018年生下儿子“拖拖”,如今和父母倒卖海鲜为生。

拖拖妈上中学时父亲常和生母吵架,吵到两家人动手,即使学校离家不远也很少回家,毕业后在社会上认识了拖拖的生父:“别看我们家现在每天说说笑笑,当初我跟了那个男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原生家庭缺爱。”

这引起我的注意乃至共鸣。我很早就注意到,身边的很多朋友即使长大成人,提到原生家庭某件伤害仍不能自已。被撕了故事书、被删了暗恋的女孩的微信……微乎其微的某件小事若干年后仍难以和解。“缺爱”这个笼统的概念贯穿了大部分人的成长,似乎在中国社会的大语境下,体制内教育长大的孩子成长经历都会为应试和发展做出牺牲,碌碌一生,默默绝望。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笔者自己。

巡着这条思路,我有了探索纪录拖拖妈及其家庭的念想。作为和我同班同学同龄的女孩,拖拖妈的生活状态却大相径庭。帮着家里倒卖海鲜、为客户杀鸡杀鸭、给菜地浇水。和同龄人脱节的环境,没有边界感的乡村生活,常让她苦恼不已,还要对付逢年过节亲戚的说三道四,熟人对孩子身世的无端猜疑。

当然还免不了相亲。家人曾给她相过年过五旬的日籍华裔老板:“想想天天要和一个比我爸还大的人睡一起就想吐。”

我问拖拖妈,眼下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吗?她说不是。她想攒够了钱以后去城市生活。细问哪座城市,去做什么,却答不上来。“城市”成为了便签自由的代名词。到城市去,是这个21岁女孩摆脱没有包容度和边界感的牢笼的唯一途径。

个人选择的原因,恰好我的人生也没有成婚育子的打算,没想到这竟成了她的知音。成片的大半年以后的一天,拖拖妈突然找我说要“聊聊”,原来是一个比她小两岁的男孩正在追她,她隐瞒了“未妈”身份想答应下来,却又有点愧疚:“我身边所有的朋友都以为我单身未婚,我甚至有过一段隐瞒拖拖的恋爱。”我说,虽然作为男性换位思考感觉不太地道,但你又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你就瞒下去呗,你个惯犯。

爱本无罪,一个健全的人格,应该学会如何表达欢喜和爱意。年少的时候不懂得这个道理,错过过很多事,长大后才明白要努力做一个有情感张力的人。

写这稿时是已结束对拖拖妈拍摄近一年之久,部分细节早就被冲刷的淡忘。为了找回一些记忆又重新联系了几次,最后问道,你觉得这次拍摄对你最大的影响在哪:“憋了很久的事情有了宣泄口,在很多事情上和你有一致的观点,相见恨晚。”

我从不主张纪录片导演在拍摄现场过多涉入主人公生活,也从不认同和主人公“做朋友”的旁观伦理。主人公就是主人公,而不能以其他任何称谓代之。它们的生活应该独立于DV外野蛮生长。

但回归生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每次走在淮海路一带看到衣着楚楚、自信动人的妙龄女子,我都以为拖拖妈也会是她们中的一位。她敢于接纳爱意、敢爱敢恨的样子有她们的影子,有我年少的影子。每个人都有爱自己和被爱的权利。

结束拍摄后的三个月里,几乎每日昼夜颠倒,杂乱无章的素材看着毫无头绪。怎想到最大的瓶颈竟在剪辑。作为利用课余时间制作的独立作品,自己像雨里无处落的鸟扑棱乱飞。厉震林和邱民两位监制老师,即使从未给我上过一节课却仍不厌其烦的被我拿着片子追着一遍遍请教。最令我动容和珍惜的是邱老师给予的创作自由,这在我所处的创作群体里难能可贵:“你是导演,我只给你构造几种可能,如何选择,我尊重你。”他虽是体制内一线电视台的纪录片导演,却从不拘泥于形式,又有前辈的格局,如父如子,见国见家。

后来片子拿了奖,从无人问津变成了无关人等要打擦边球写进某些评估成果,急忙催制片人到国家版权局登记版权。相比两位在最瓶颈时和我熬大夜的监制老师的毫无所求,很是心寒。

成片同年12月,影片受到了CSFF、GZDOC等赛事的支持,在广州听到了杨荔钠老师的点评,在深圳拿到了最佳大学生短片,会后的的采访,从未被这么多带着台标的麦围着。被问道制作初衷,竟才发现自己从未想过做这部片图个什么,就答道:“希望让女孩儿们学会爱自己,希望让更多人学会爱别人。”

纪录片的终极目的,是历史留存,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应该有人肩负记录某一角落里边缘群体生活姿态的责任。我一直坚信,影片放映的意义往往远大于获奖的意义。

行文至此,感谢每一次和主人公的感同身受,感谢所有为成片真正付出努力的人,感谢这个伟大的行业善待了我这个并不健全却没有杂念的孩子。

徐硕 21年3月 于上海 家中

关于影片:

导演:徐硕
监制:厉震林、邱民
制片人:常明远、刘昭妤
摄影:徐硕、陈昊
剪辑:徐硕
调色、后期:张鹤鸣

本片介绍:
本片聚焦中国三地的未婚妈妈,讲述了被赶出家门的未婚妈妈阳阳独自生子的故事、19岁未婚生娃的“拖拖妈”的婚姻故事,及一个救助未婚妈妈的女慈善人自幼丧失双亲的童年经历,试图展现这一群体的生活现状。尽管感情讲述丰满,但被我们记录的,仅是这一群体的冰山一角……

导演阐述:

这是三个女性家庭回归的故事。诚然,每个少年都曾有对抗。关于原生家庭、社会规则、国家机器……我不认为这是病态。只是,当世界走向“抗争不起”的样子时,家庭的“人情味”变得弥足珍贵。作品除了呈现主人公抗争的影子,更应呈现他们回归家庭和自我和解后的庸常与幸福。他们的内心曾波澜壮阔,才谈的上波澜不惊,每个见证了世事滚滚的小人物都是伟人。

导演简介:
徐硕,生于1998年,现居上海,青年纪录片导演。5年来曾导演多部纪录片:《最后的书局》(2019)、《殡仪人》(2016)、《无声骑手》(2019)、《未婚妈妈》(2020)。作品曾在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澳门国际电影节,中国国际大学生纪录片大赛、中国影视“学院奖”、温哥华华语电影节等十余个赛事中获奖。作品曾在中国国际电视台播出。

本片获得:
2020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金红棉单元 入围;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 最佳大学生短片;

第七届中国国际大学生纪录片节 优秀纪录短片 提名;

第十届澳门国际电影节 入围;

第十届中国影视学院奖“二等奖”;

第十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 入围 等十余项奖项。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aotujingdoc@163.com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