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太皇,子太皇,一皇不如一皇”
宋孝宗赵昚画像
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二月,宋孝宗赵昚[shèn]立第三子赵惇为太子。
赵惇最初还能小心翼翼服侍父皇,表现出孝子的耐心,对老爹毕恭毕敬,唯命是从。
宋高宗赵构画像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太上皇赵构病逝于德寿宫,宋孝宗极为悲痛,两日没有进食,当时表示要为太上皇服丧三年,于是诏令太子赵惇参预军国大事。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初二,宋孝宗赵昚宣布禅位太子,成为南宋史上第二个太上皇,退居慈福宫(后更名为重华宫)。
宋光宗赵惇画像
四十三岁的太子赵惇即位,史称宋光宗。
也许是从前压抑了太久,宋光宗上台之后,一反常态,不再经常看望父亲。
《四朝闻见录》记载:有一天,太上皇赵昚陪着自己的母亲——太皇太后吴氏到东园游览。
按照以往的惯例,宋光宗赵惇应当陪伴在父亲和祖母身边,负责安排宴饮等事宜,侍奉父亲和祖母。
可是都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宋光宗却迟迟不露面。
太上皇赵昚和太皇太后吴氏还没说什么,身边的宦官却受不了了,开始抱怨。
几个宦官故意在东园放出了一群鸡,命手下去捉鸡,鸡又飞又跳,根本捉不到。
有喜欢搬弄是非者大呼:“今天是咋了,这鸡捉不到啊!”
当时,临安城(浙江杭州)土语“捉鸡”的意思是等候别人设宴款待。
这些宦官故意这样说,是在讥讽宋光宗赵惇迟迟不来,暗喻太上皇赵昚寄人篱下的尴尬处境。
太上皇赵昚只能佯装糊涂,但其内心充满着痛苦、愤怒,却又无处排解。
此事传出宫外,时人送给宋光宗一个诨号——“捉鸡汉”。
绍熙五年(1194年)六月,太上皇赵昚病逝。
七月,在太皇太后吴氏的直接干预之下,大臣赵汝愚、韩侂胄等人拥立嘉王赵扩为皇帝,即宋宁宗。
宋宁宗赵扩画像
宋光宗赵惇十分被动地成为南宋第三个太上皇,诏命移居泰安宫,也开始品尝捉不到鸡的感觉。
太上皇赵惇异常恼火,拒不搬出皇宫,并拒绝宋宁宗赵扩的朝见。
庆元六年(1200年)八月,太上皇赵惇病逝,时年五十四岁。
南宋这几位太上皇,晚景都很凄凉,后人讥讽他们“父太皇,子太皇,一皇不如一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