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岁再创业的辉煌人生
六十岁再创业的辉煌人生
2019年元旦,又一位对国家科技事业有着杰出贡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涂铭旌,与他热爱的祖国和人民永别了。
缅怀他的人生,学习老院士奉献报国的精神,激励年轻一代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比共和国年长20岁:
1928年11月15日,涂铭旌院士出生于四川省巴县,1947年至1951年,就读于同济大学,1955年在北京钢铁学院获硕士学位。
毕业后的涂铭旌,在母校同济大学机械系留校任教,后调到上海交通大学,开始了上海交大机械系的工作。
三年后的1958年3月,涂铭旌在上海迎来了大女儿的出生。几个月后,听从国务院决定,上海交通大学动力系的全部,机、电各系大部分开始陆续西迁,涂铭旌带上半岁大的女儿也坐上了西行的火车。
其实当年作为上海交大机械系重点培养的涂铭旌,申请留在上海是不成问题的,然而他却坚持听从国家需要去了西安。
从青年到老年,涂院士人生中最黄金的三十年,与西安交通大学紧紧相连。
今天,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最重要的以研究材料力学行为基本规律、特异现象和材料服役效能为主的科研机构之一,它的建成,前期历经几十年交大金属材料学科人的集体智慧,其中任金属材料及强度研究所工作多年、后期担任所长的涂铭旌功不可没。
在国家经济举步艰难的岁月,涂铭旌与西安交大的师生们,多次到工厂“锤炼”,在实践中找规律,不但和同事们在百废待兴的年月里,成就关于“金属材料强度问题”三篇重磅研究文章,还协助工厂企业解决了不少生产实际问题。彻底打响了西安交大金属材料专业的名声。
1988年,60岁的涂铭旌主动从研究所所长位置上退下来,提出“让更年轻的人来接替”。在应该享受退休生活时,他却再次收拾好了行囊。
再度“西迁”一生科教报国:
一心想要报孝桑梓的涂铭旌,退休后来到了成都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的前身之一)任高新技术研究院院长。年满六旬的他带领成都科技大学金属材料学科,勇闯“二次创业关”——转向功能材料的研究。
花甲开新业,说来容易做起来难。相比西安交通大学,成都科技大学的金属材料学科基础非常薄弱。回顾那时的情形,涂铭旌说:“那时我面临着'二次创业’的挑战,同时面临新的'生存能力’的巨大考验”。
刚来成都科大,由于学科建设不完备,涂铭旌甚至没有自己的实验室。他找到一栋教学楼里靠近厕所的杂物间,腾出一间27平方米的空房做实验室。
涂院士在创业初期的实验室
没有科研项目也没有科研经费,除了自己“掏腰包”,他主动“走出去”,寻找和校外企业、科研单位合作,硬是从27平米“起家”,为学校的磁性材料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着研究工作的发展,涂院士一手创办了“稀土及纳米材料研究所”。从金属材料到稀土及纳米材料,涂铭旌要翻越的不只是研究方向的巨大差异,能否做出成绩?成绩有多大?科研经费怎么来?学科怎样健康地成长下去……
用着颐养天年的时间,和不顾高龄扎在研究所的态度,涂院士再次交出一份辉煌的答卷:
如今的稀土及纳米材料拥有近2000平方米的实验室,下设四川省稀土材料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纳米科技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功能材料物理化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金属功能材料)、后续能源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四川大学纳米材料技术交叉学科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先后承担了一大批国家“985”和“211”工程建设项目、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项目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
因在材料学领域的突出贡献,1995年涂铭旌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抗癌20余年:
西安交大时的“白手起家”,涂铭旌正值壮年,而来到川大,他已经年至花甲。因耗费太多精力在学科的前期建设,1993年,涂铭旌发现自己便中带血。不放心的夫人陪着他去医院,最终得到确证病因——“直肠癌”。
获悉此消息,许多人直言“拼命三郎”般的工作热情压垮了“涂老师”。
医院为涂铭旌进行了肠道改道和切除手术。虽然手术顺利,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术后恢复却很痛苦。周围人都劝他好好休养,涂铭旌却相当乐观,自嘲“已去阎王那里报过到,判官说生死簿里没有我,我还早着呐!”。
涂老先生乐观、坚强,患直肠癌20多年,放化疗数次,他从来没有怕过。一进医院,他还跟医生护士开玩笑,让大家都不要怕。
从能自由活动开始,涂院士的身影又再次出现在工作岗位。2014年的暑假,天气炎热,涂院士还带着课题组前去江西开展项目相关工作。家人看了不忍,他却觉得“应该”。直到去年身体不适入院调养,年近九旬老院士一直没有退居二线。
带出的博士硕士一两百人:
涂院士回到四川时已经60高龄,当时的成都科技大学已经有金属材料系,偏重于结构材料研究。老先生来后,开辟了功能材料研究的新方向,把研究领域拓展到了电磁屏蔽材料、磁性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等等。
上世纪80年代,学校的研究条件艰苦,几乎没有现成的实验室,老先生就带着学生在几十平方米的院子里搞起了研究。“他极有开拓精神,带着我们到山西、绵阳出差,条件艰苦就借外面的场地做研究。”
对老人来说,工作就是最大的乐趣。在川大,涂铭旌先生带的博士、硕士有一两百人,他从来没有退休过,“随时都会去学校看看”。碰到学生,最喜欢问的就是工作进展,常常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涂院士长期致力于金属材料和稀土、钒钛、纳米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十分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面向四川经济建设和发展,他提出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建议和方案,如“关于大力发展四川稀土产业的建议”、“关于四川制定纳米稀土发展规划的建议”、“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新材料产业打造四川新经济”、“深度开发攀西钒钛资源,打造钢铁、钒钛产业'航母’的思考和建议”等。
在涂院士的指导下,四川大学确定了“利用四川丰富的稀土、钒钛资源,大力研究、开发功能材料”的研究方向。开展了“利用四川混合稀土制取贮氢合金规模生产关键技术”、“高耐候性与抗菌型纳米改性粉末涂料技术研究”、“室温磁致冷材料开发”等重大项目研究,将四川大学金属材料学科,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功能材料研究中心。
涂老院士影响了很多弟子,“我们的很多项目都是和企业、研究院合作”。其中一名弟子还创办了上市公司,做到了行业前列。
2018年11月,成都的几十位弟子在南湖边给老先生庆祝90大寿。身穿红色外衣、头戴鸭舌帽的涂铭旌先生精神矍铄。
弟子们为涂老贺90寿辰
当时《材料人生涂铭旌传》刚刚出版,弟子们索要签名,90岁的老人用有些发抖的右手紧紧握着笔,把自己的名字工工整整地写在书的扉页上。
涂老院士,在祖国将迎来70周年生日的2019年初走了,他的时代担当与家国情怀及对国家的贡献将永存史册。向涂老院士致以崇高的敬礼!
于2019年01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