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只在海边、不在内陆建?核泄漏时排海方便,还是另打算盘?
乍一看,感觉说得挺对,比如我国目前共有19座核电站(其中3座在建)、62个核电机组(其中47个在运行),都建在沿海地区。内陆沿河、沿湖地区根本就没有一座核电站。
核电站真的不能建在内陆吗❓
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看看全球的情况,截至2014年底:
全球在运核电机组442个,有220个建在内陆。
美国有65座核电站,其中39座建在内陆。
法国更厉害,19个核电站,位于内陆地区的就有14个,法国8条内河两畔都建有核电站。
全球核电站分布图
美国核电站分布图
法国核电站分布图
中国为什么不在内陆建核电站❓
其实这也是一个伪命题。
我国制定的核电发展战略是“加快沿海核电发展,积极推进内陆核电项目”。到目前为止,湖北、湖南、吉林、安徽、重庆、河南、江西、四川、甘肃等内陆省份,还有广东、广西、浙江等沿海地区的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内陆核电厂的选址和初可研工作。这些地区大都有不止一个建设四台百万千瓦级别核电机组的厂址。
中国核电站分布图(运行、在建及规划)
既然规划了,为什么现在不建呢❓
核电站分布在内陆还是沿海,在安全与环保要求上没有本质区别,世界各国主要根据所处地理位置、地质、水文、地震、环境、电力需求、建厂条件或成本因素在权衡。但是在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后,除了上面的因素,安全与社会认知提到了首位,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已经批复的内陆地区核电站,比如湖南桃花江核电站、湖北大畈核电站、江西彭泽核电站等都暂停实施。
江苏连云港田湾核电站
为什么海边的核电站风生水起,内陆的就搞不起❓
建在海滨的核电站,一般直接利用海水来对核电机组进行冷却,在冷却水资源、废热排放、应急、废水排放等方面更有优势,而且回旋余地大。比如冷却水,海水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只要冷却动力系统和管道系统可靠。遇到核泄漏事故,实在没招可使时,就先把废水往大海里排,不利影响至少不会马上就出现。
建在内陆的核电站,一般用冷却塔来对核电机组进行冷却,相对风险就很大。最关键的是水的影响,既怕冷却水资源不够稳定,不如江河、湖泊内在枯水期或突遇大旱等极端气候,冷却水不够用就麻烦了;又怕极端洪涝灾害,核电站内有水排不出去,就会导致机组事故或宕机。而且如果真的发生了核泄漏事故,超量的辐射排放不论是通过大气、还是水路,扩散之后,应急管控都将难度增大。
内陆核电站示意图(图中大烟囱是自然通风冷却塔)
谁着急建设内陆核电站❓
一是内陆地方政府,比如湖南省,一次能源不足,通过核电可以改善能源供应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而且核电站建设周期长,也能拉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所以政府发端的前期工作都会对前景描绘得相当完美。
二是部分电力建设公司,最直白的就是又有活干了,还能养活一帮运营人员,带动上下游配套投资和建设,最后还能通过卖电挣钱。所以常见各个电建公司在各种平台对内陆核电站建设鼓与呼。
谁最不着急或反对建设内陆核电站❓
俗话说站着说话不腰疼,和谁利益相关度小谁就不着急。比如选址周边的居民,肯定最担心核事故带来的影响,会极力反对。
而核电站建设绝不是一个省就能决定的,因此中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从社会综合效益、安全和社会认知等角度考虑,也会慎之又慎,绝不会轻易下决心,即使国外已经有很多成熟的案例,因为不容有失。
内陆核电站就真的没希望了吗❓
随着我国三代自主核电、四代核电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和商业机组运行的经验逐步提升,在安全保证方面,比如非能动技术、高温气冷堆技术的完善,我国内陆核电站建设还会接着实施,甚至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