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淫痹中寒痹的中医辨证治疗

首先看一下我们的先人对寒痹的治疗认识。自古以来我们古人就遵循“寒者温之”的原则,温经祛寒为其主要治则,《黄帝素问宣明论方·诸证门》说痛痹治疗“宜通气温经”。《景岳全书·风痹论证》说“痹证之寒胜者,但察其表里俱无热证,即当从温治之”。明·李中梓《医宗必读·痹》对寒痹治疗作了很好的概括:“治痛痹者散寒为主,疏风燥湿,仍不可缺,大抵参以补火之剂,非大辛大温,不能释其凝寒之害也。”这就提示我们看病时要辨清所兼病邪的性质并结合不同的体质,进行辨证论治。可以才用:温经散寒,祛风散寒,温阳散寒,温补脾肾,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等。

《圣济总录·痛痹》指出:“治宜通引营卫,温润经络,血气得温则宣流,自无壅阏也“。清·顾靖远《顾松园医镜·痹》中说:“虽云痛无补法,然病久痛伤元气,非补气血不可,参芪白术地黄之属,随宜用之。”《医醇賸义·痹》也认为痛痹“宜调养气血,温通经络”。这就提示我们:调养气血也是治疗寒痹重要的法则。因为气血得温则宣流,痹阻易通。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可以从病机上分证论治。

一、寒凝痹阻证

临床症见:肢体关节冷痛,痛有定处。疼痛剧烈如刀割,甚则关节不能屈伸,得温则减、遇寒加重,昼轻夜重,形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脉弦紧。

治疗上就应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代表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组成:麻黄、制附子、细辛加制川乌、制草乌、干姜、桂枝、炙甘草为基础。痛偏上肢者加羌活、威灵仙、千年健;痛偏下肢者加独活、川牛防己;痛偏于腰者加桑寄生、杜仲、川续断、淫羊藿。

二、风寒痹阻证

临床症见:肢体关节冷痛,痛无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关节屈伸不利,恶风畏寒。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或弦缓,或浮。

治疗上就应该: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代表方药:乌头汤(《金匮要略》加减。方中川乌头、麻黄、黄芪、白芍、炙甘草、蜂蜜、防风、桂枝,共奏祛风散寒、温经通络之功效。若风盛者加羌活;痛以上肢为主者加威灵仙、用芎:;痛以背腰为主者加杜仲、桑寄生、川续断;痛以膝踝为主者加独活、川牛膝。

三、寒湿痹阻证

临床症见:肢体关节肌肉冷痛、重着,痛有定处。痛处肿胀,屈伸不利,遇寒痛增,得热则减,昼轻夜重。舌质淡胖,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治疗上就应该:散寒祛湿,温经通络。

代表方药:附子汤(《伤寒论》)加味。组成:附子、白术、白芍、茯苓、肉桂、细辛、川椒、独话、秦艽,诸药合用,共奏散寒祛湿、温经通络之功。若痛甚者加乌头;湿重者加薏苡仁、苍术。若寒湿袭于经络而痛,肢体不能屈伸宜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若寒湿相搏,攻注腰腿疼痛,行步少力,筋脉拘急宜趁痛散(《杨氏家藏方》);若寒湿相搏,血郁经络作痛者宜麒麟竭散(《名医指掌》)。

四、风寒湿痹证

临床症见:肢体关节肌肉冷痛、重着,痛无定处。关节肿胀,屈伸不利,遇风寒或气候变化疼痛加剧,得温则减,恶风畏寒。舌质淡或黯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沉紧、弦缓。

治疗上应该:祛风散寒,利湿通络。

方药:蠲痹汤(《医学心悟》)加减。处方组成:羌活、独活、秦艽、海风藤、桂心、细辛、苍术、乳香、木香、川芎、当归、桑枝、甘草,全方共奏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之功,若痛甚者加威灵仙、防己;风偏盛者加防风;寒盛者加附子;湿盛者加防己、薏苡仁、萆薢。

五、阳虚寒凝证

临床证见:肢体关节冷痛,畏寒。肢体抬举无力,屈伸不利,四肢欠温,神疲乏力,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治疗上就应该:温阳散寒,解凝宣痹。

代表方药: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加减。处方组成:鹿角胶、炮姜、桂枝、熟地、麻黄、白芥子、制川乌、甘草,全方共奏温阳散寒、解凝宣痹之效。

六、脾肾阳虚证

临床证见:肢体关节肌肉冷痛,四肢不温,便溏。活动后疼痛加重,静卧则舒,畏寒喜暖,神疲乏力,面色晄白,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治疗上应该:温补脾肾,壮阳通络。

代表方药:消阴来复汤《校注医醇賸义》)加减。处方组成:鹿茸、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狗脊、怀牛膝、制附子、肉桂、干姜、小茴香、独活、当归、熟地、川芎,诸药共用,具有温补脾肾、壮阳通络作用。

七、寒凝血瘀证

临床症见:肢体关节肌肉冷痛、刺痛,疼痛剧烈,痛处固定。关节僵硬不可屈伸,逢寒加剧,得热痛减,昼轻夜重,皮色黯紫。舌质淡黯有瘀点,苔白。脉弦紧。

治疗上应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代表方药:乌头汤(《金匮要略》)合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处方组成:川乌头、麻黄、黄芪、白芍、甘草、蜂蜜、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五灵脂、制没药、川牛膝、地龙、秦艽、羌活,两方合用,诸药共奏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之效。若痹痛以肩肘等上肢关节为主者加威灵仙、姜黄、白芷;痹痛以膝、踝等下肢关节为主者,加独活、防己;痹痛以腰背为主者,加杜仲、桑寄生、续断、淫羊藿;痹痛日久,气血不足者,加党参、白术、鸡血藤。

若阳虚血瘀,见骨节刺痛,关节僵硬变形,形寒肢冷,腰膝酸软,便溏,舌淡黯苔白,脉沉涩者,宜温阳祛寒、活血通络。方用附子汤(《伤寒论》合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加减;若兼痰者,见关节顽麻,甚则变形,皮下痰核结节,宜合导痰汤(《校注妇人良方》)加减。

以上为寒痹的常见病证分型论治,在临床上远比这些跟复杂。

治疗上还可以针灸疗法、食疗、外治法等等。

至于寒痹的预后有这样的特点,寒凝痹阻、风寒痹阻、寒湿痹阻及风寒湿痹多见于寒痹的初期,其证属实,若治护得当,则可寒祛病除,否则缠绵难愈,可致虚证或虚实夹杂。寒凝血瘀一般多在寒痹中期,多由寒痹之初期证候不愈演化而成,病情顽重,需经较长时间的治疗和调养,始有治愈的可能,否则易累及脾肾,而成为脾肾阳虚之证。脾肾阳虚多由素体虚弱或其他寒痹后期转变而成,因其病久根深,久病及脏,正气不足,故预后较差。但通过精心治疗调养,亦可使病情好转。若日益严重,则可能发生阴阳俱虚之危候。

寒痹的转归与预后主要取决于患者正气的强弱和感邪的轻重,以及能否早期及时正确地治疗,一般起病急者,早期发现,治疗正确而彻底,常可痊愈;起病缓慢者,正虚为主,感邪不显,早期诊断困难,治疗不及时,其病情常可缠绵,日久难愈,预后较差。

(0)

相关推荐

  • 奇效!中医是这样治愈被西医称为“不死的癌症”的类风湿!

    "武汉张胜兵中医" 患者女 58岁,初诊日期:2021年2月16号 主诉:右手肿胀疼痛10月,加重1月 现病史:患者于2020年4月突发右手轻微肿胀疼痛,不能碰凉水,遇凉水则甚.于 ...

  •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特色诊治

    腱鞘滑膜关节犯,累及皮肤心脏眼. 潮湿阴冷可诱发,免疫低下怕风寒. 祛风除湿化痰瘀,解毒通络补肾肝. [概述]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结缔组织疾病,主要侵犯关节和腱鞘滑膜,也常累及皮肤.眼.心.血管或其他 ...

  • 黑眼圈中药浴目 中医辨证治疗

    熬夜压力大.睡眠差.容易诱发黑眼圈生成.还有更多的过敏族群也是黑眼圈的常客.另外,天生体质眼周皮肤黑色素较多.皮肤较薄.或是皮肤提早老化都会影响. 中医认为.黑眼圈患者多有肝阴不足.虚火上炎的现象. ...

  • 五硬(小儿硬皮病)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概述] 小儿五硬是指头项,手足.胸膈.肌肉等部位板硬不灵,难以屈伸俯仰的症状而言.在古代文献中,小儿五硬的内容不尽一致如<古今医统>说:"头硬不能俯视,气壅胸膈,手足心冷如冰的 ...

  • 五种类型丹毒的中医辨证治疗

    丹毒,中医认为多由血分有热,火毒侵入肌肤,或因肌肤黏膜破损,毒邪趁虚而入,郁蒸血分所致.本病好发于面部.小腿,多见于夏秋季节.发病前常有畏寒.发热.头疼.恶心等全身症状.中医在临床上对丹毒分5种证型治 ...

  • 男子慢性肾炎,老中医用2味药调脾肾蛋白转阴,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以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 多数患者病因不明, ...

  • 患上冠心病,中医辨证治疗也有一手,经常胸闷气短的不妨试试

    对于冠心病,相信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清楚,这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从而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是一种缺血性心脏病. 在现代 ...

  • 尿失禁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概述] 小便失禁是指小便失去控制而自行溺出的症状,夜间意识清楚的情况下,见小便自遗者,亦属本证. 现代医学认为:尿失禁是指尿道括约肌因损伤或者控制它的神经功能失常,病人不能控制排尿,尿液自尿道口流出 ...

  • 中医辨证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医案一则

    甲状腺结节是西医里的叫法,它是指生长于甲状腺内的肿块,又叫甲状腺肿物,可多发可单发.导致甲状腺结节产生的病因有很多,如甲状腺退行性变.炎症.自身免疫疾病等.甲状腺结节多发于30-50岁的中年女性,有良 ...

  • 口腔溃疡,外贴维生素C不管用,中医辨证治疗分3类

    口腔溃疡,又叫做口疮,是口腔黏膜内发生的黄白色豆大的溃烂点.中医把口腔溃疡分为3类情况,治疗方法不一样. 第1种,是实热的表现. 溃疡大,数量多,局部灼痛明显,口臭厉害,小便发黄,舌红苔黄. 应该清心 ...

  • 小儿营养不良的中医辨证治疗

    营养不良是由于摄食不足,或由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使人体长期处于半饥饿或饥饿状态,以致不能维持正常代谢,迫使机体消耗自身组织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 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体重不增或减轻,形体干枯赢瘦,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