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伯牙鼓琴?
请阅读这两篇小文,看看自己喜欢哪个题目。
叶圣陶先生说:一篇文,一首诗,一支歌曲,总得有个题目。从作者方面说,有了题目,可以表示自己所写的中心。从读者方面说,看了题目,可以预知作品所含的内容。题目的必要就在乎此。(叶圣陶《怎样写作》)
在一个标题党横行的时代,叶先生关于题目的论述显然太实在了。不符合标题党们言过其实,文不对题的套路。
不过,我本人对题目的认识,并没有超出先生的范围,有了题目,对于写作者而言,有了中心,对于读者而言,可以预知作品内容。一个好的题目,应该是有张力的,具有揭示、涵盖、抽象等价值。
昨天在讨论《钟子期?锺子期?》的时候,说到教材里这篇课文,相比原来人教版试验教科书,有几点不同,其中有一条就是题目不同。今天重点来讨论一下题目的问题。
这两个题目,各有特点。都是主谓短语,其中谓语部分有差别。
伯牙鼓琴,是从文章中的第一句话里摘出来,跟之前传统古籍中的题目命名方式有点类似,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整章就被命名为《学而》。当然,伯牙鼓琴还是能够揭示一定的完整的意思的,作为读者,可能会推断,这篇文章写了伯牙鼓琴的事情。
伯牙绝弦,重在说事情的结局。这个绝弦里面蕴含了鼓琴,不鼓琴,自然不会绝弦;绝弦,还令人联想——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因此,从蕴含的深意看,绝弦包含了鼓琴、绝弦、知音等信息,含义比较丰富。同时也涵盖了文本本身的全部信息,题目比较耐琢磨。
当然,喜欢哪个题目,就看自己的喜好了。鉴赏,主观性比较强一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