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哉,App竟然也会“见机行事”
图/单伟
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啥新鲜事儿都有,比如“见机行事”这个成语如今就有了新解:“机”,已经不是“时机”,而是“手机”;“见机行事”便从“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一变而为“看手机价格灵活收费”。欲知详情,先看新闻。
有媒体报道,复旦大学一位教授进行的一项“多款手机打车软件打车”调研结果显示,用手机App打车,往往是打车者所持的手机售价越贵,接单司机所运营车型的里程单价就越贵。调研结论是教授所率团队在国内5个城市花费5万元,收集了常规场景下打车的800多份样本之后得出的。
5个城市,800多份样本,证据似乎并不充分,但800多份样本的结论毋庸置疑,足可窥一斑见全豹。这些数据至少能证明某些打车软件已经相当“聪明”,“聪明”到能够“见机行事”。你拿贵的手机,就给你贵的车费,你拿便宜手机,就给你便宜的车费。潜规则的假设前提是:拿贵手机的肯定能承受得起更高的车费。这种逻辑直接把公平和诚信弃之如敝履,暴露了奸商的丑恶嘴脸。
忽然就想起沈从文的《土匪吃鱼》。土匪下山绑票,绑回来先给“票”们一盘鱼,看他们如何下箸:先吃鱼背的立马放掉,先吃鱼肚的赎金要价中等,先吃鱼眼睛的就往死里要赎金。道理很简单,穷人很少吃鱼,筷子直奔肉厚的鱼背;富家子弟常吃鱼,知道鱼腹肉嫩无刺;戳鱼眼睛的,往往是地主老财家的,因为他们鱼肉早就吃腻了。
土匪“观鱼定价”和App“见机行事”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抢钱这件事上,土匪和App都是认真的,且都很“聪明”,懂得如何获取最大利益。差异在于,土匪是明抢,App则暗偷。若论偷抢技术,土匪从生活积累而来的“智慧”顶多算1.0版本,App则已升级为2.0,靠大数据,人不知鬼不觉就把钱抢了。但是,小把戏总有拆穿的一天,800份样本不就来了吗?再聪明的土匪注定会被清剿而走向灭亡,破坏规则、不讲诚信,能够“见机行事”的打车App也终将如土匪一样消亡,这是定的!
文章|高自发
编辑|李 畅
编审|肖承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