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辰

宋代段子:在传统志怪小说中有个故事类型标签:征应。说的是生活中出现的怪事,结果会应在另一件随后发生的事情上。就是说,任何事情的出现都是有前兆的。这故事算是一种“征应”,但其结果从长远看,显得有些滑稽。

【原文】

宣和六年,诸道进士赴省试者几万人。以六侍从典贡举,其下参详点检官又六十员。有旨令过试院外户,则亲书姓名,以防伪入者。
既合籍,凡六十一人。主司疑之,悉招考官会坐,一一数之。又审于监门曰:“每一人至,必下马自书,何容有两名理!”及取历阅视,果多其一,曰“宋应辰”。验诸铨曹,云中外无有此姓名,始知神物所为。
于是主司遍谕群公曰:“宋者,国号,而名为应辰,必造化之中主张是者,考校之际,不可不谨也。”是岁,登第者八百五人,为一代最盛之举。杨公全居前列,闻之于知举官王唐翁(绹táo)云。

相关故事(点击直读)禁中涼殿||大浪滩神祠||济南王生||蔡河秀才||吴庚登科||黄五官人||宝华钟

【白话语音文字版】

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各地选拔的贡生来京城参加省试的几乎达到上万人。因为人多,朝廷派了六位侍从官作为本次省试的主考官(典贡举),主考官以下的参详点检官(各级阅卷官)还有六十位。上面有旨:参详点检官等人在通过考试院外门的时候,要自己书写姓名报到,以防止假冒者进入。
经过与记录核查,发现来了六十一位。主考官心下生疑,于是集合全部考官坐下,挨个数,又审问考试院监门官,监门官员说:“每当有一个人来了,他一定会下马自己写名字,不可能有人写两个名字!”再把现场记录拿出来细查,果然是多了一位,名字叫“宋应辰”。有人拿着这名字到吏部与官员档案核对,都说吏部和其他部门都没这个姓名。此时,人们意识到这事儿可能是神灵干的。
于是主官考官跟其他考官说:“宋,是我们的国号,这个人名叫'应辰’,一定是掌管造化的神灵在天下大试的时候,给我们提示,选拔人才不能不谨慎啊!”那年,登第的人数达到八百零五人,可以说,这是那个时代最盛大的一次考试了。杨公全在考试中名列前茅,这事情他是听主考官王唐翁(名绹táo)说的。
【祥宏点评】:宣和六年,正是靖康之难发生前的两年,北宋京师一派繁华,参加省试的举子竟然将近有上万人!最后登第者达到了805人,这应该是历代科考单次录取从未达到过的数字;侍从官,皇帝身边的近臣,可以把它理解为朝臣,就是经常能上朝,面见皇帝的官员。科举考试历来受到重视,因为这次考试人多,主考官的人数也多;这故事显然开了个玩笑,如果结合两年后的靖康之难,“宋应辰”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滑稽,同时也可看出,文官太盛,武力衰微,已出妖异,当时不觉;参详点检官,可以理解为各级判卷老师。点检,是初级判卷。参详,是复核判卷;这次神秘的小事件,也许是有人写了两个名字,此事不难,因为并没有多出一个人来,六十个人一一细查,可以确查。那是谁写的呢?这就不好说了。历史上也出现过通过人为制造“祥瑞”之兆,达到某些人个人目的事情,此事人为的可能性大。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4-宋代士子与士大夫)

参考音频来自“祥宏谈夷坚”音频专辑@喜马拉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