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酱油,伍斯特

伍斯特沙司,也叫英国黑醋,味道和辣酱油接近,味蕾总是牵扯着乡愁。

《小森林》剧照

看《小森林》,被“震”到,影片中的女孩市子做出自家的伍斯特。胡萝卜、生姜、辣椒、芹菜切碎,备一锅水,放入海带、丁香、胡椒、花椒、香叶、鼠尾草、麝香草,烧至水剩一半时,加入酱油、醋、甜料酒、粗糖,煮上一个小时,再放入一点果酱和香料调味,然后过滤装瓶,伍斯特就做好了。炸制的可乐饼,配搭细细的卷心菜丝,市子拿起一只,浇上伍斯特,一口一口吃起来,酥脆的声音隔着屏幕撩拨着我,不禁想把晚餐计划改成炸物,浇上汁儿美美地吃一顿。嗯,伍斯特是什么?哈,就是阿拉上海人都晓得的辣酱油啊!不过,两者不能划等号,上海辣酱油源于伍斯特,配方有变动。

知道这两者的关系,还是三十年前。那时刚到广东,单位旁边有个大排档,有时午饭就去那里吃,店里的“洋葱猪排饭”特别好吃,总觉得里面有一种熟悉的喜欢的味道,思来想去,有些像辣酱油,可又一想,广东哪里会有辣酱油呀。是啊,家里的辣酱油还是自己回上海时带来的呢。后来和店里的人熟了,就问了一句:“你们这猪排饭的酱汁用什么调的,怎么这么好吃呀?”他说:“没什么呀,都是常用的。”我笑了:“说说看嘛。”他就顺口说起来,其中有一味我听不懂,他说了几遍,我仍然是一头雾水,他干脆进厨房拎了个瓶子出来,我一看,瓶子上有中英文,中文写着“李派林喼汁”,其中“喼汁”,就是他刚才反复说的,读音为“jiezhi”。我问他,哪里有卖的,他告诉我,免税商店有卖。当日下了班,我马上跑去免税店买了一瓶。回家后,将上海辣酱油和李派林喼汁品了品,味道相似,但有区别,感觉还是上海辣酱油更好吃。毕竟,童年时的味觉记忆,跟了自己几十年啊。少小离沪,但辣酱油是一直跟着我的,家里基本没少过。

伍斯特沙司

后来,我去香港时,和堂妹说了这件事,见多识广的她告诉我,喼汁原产地在伍斯特郡,所以又叫伍斯特沙司,也叫英国黑醋。再后来,到了多伦多,看到了更多名称不同的辣酱油。曾在华人超市买了瓶中国台湾产的乌醋,原以为是镇江醋,开瓶后一尝,居然是辣酱油,后查资料,台湾乌醋也源自伍斯特,和上海辣酱油叫法不同,台湾叫“醋”,上海叫“酱油”。在多伦多的日本超市还发现,日式伍斯特有三种:原味、中浓、最浓(猪排酱),后两种应是改良版。我在西人超市看到的都是中规中矩的伍斯特,只是品牌不同,我就各买了一瓶。家人笑我:辣酱油控。嗯,我承认。不过,买这么多辣酱油,可不是为了收藏,而是为了了解,以便更好地吃。

没多久,我对辣酱油的认识便不再是井底之见了。早前只知道用来蘸炸物,使用率极低。广东大排档的“洋葱猪排饭”让我知道了辣酱油还可入菜,再后来,做瑞典肉丸、爱尔兰牧羊派等西式菜肴时,知道了西餐也会用到辣酱油。再后来,在对辣酱油应用的持续关注中,发现从肉类到海鲜,从凉菜到热菜,甚至炒面炒饭,辣酱油都可用。我也开始自由发挥了:莎莎酱、沙拉、上海熏鱼、酱排骨、藜麦拌饭……甚至在饺子馅里也会放些辣酱油。

辣酱油做酱汁也不错,比如伍斯特红酒酱,制作很简单,将等比的番茄酱、伍斯特,加入适量的芥末酱、糖、水、红酒入锅,以小火搅拌至有些黏稠就可以了。这款酱汁不仅搭配日式汉堡排很赞,就是用来搭配鸡翅、牛排等,也都不错。而从这款酱汁的组合看,番茄酱和辣酱油很搭,还可衍生出其他做法。

上海辣酱油

一个偶然的尝试,我进入到一个之前完全想不到的领域里,发现了辣酱油的存在。人称加拿大官方鸡尾酒的“血腥凯撒”,我曾在餐厅喝过几次,非常喜欢,就想在家里自己调制。查看配方,意外惊喜:辣酱油!这一发现,太开心了。伏特加、辣酱油、青柠、芹菜、胡椒、辣酱,家里都有现成的,但番茄蛤蜊汁、香芹盐家里没有,于是跑到超市买了回来。材料配齐了,开做!

拿出家里的柯林杯,用青柠块在杯口擦一圈,使其湿润,然后在铺了香芹盐的盘里蘸一下,使杯口沾满,杯里装入一些冰块,加入适量伏特加,然后倒满番茄蛤蜊汁,加几滴辣酱、几滴辣酱油,取一块莱姆插在杯口装饰,再将一根芹菜茎插入杯中,做搅拌用,亦可食之。没花多少功夫,血腥凯撒鸡尾酒做好了!玻璃杯身,透着番茄红,绿色的西芹“摇曳”在杯中,还有搭在杯口的青柠,未喝,心已荡漾。慢慢地喝上一口,酒的酸、甜、咸、辣,让味蕾“舞蹈”起来,心亦欢愉起来!当然,还有点儿小得意,自己调制的鸡尾酒啊。许是我的偏爱,觉得这款鸡尾酒的特别,辣酱油是功不可没的。

血腥凯撒鸡尾酒

写到这里,想起《小森林》里的一处情节,市子在超市看到伍斯特酱,回来就说妈妈做的是山寨版,妈妈回答,“我又没说是我发明的”,接着是妈妈的脸部特写,她扭头对女儿说,“店里卖的和我做的哪个好吃,你说说看。”眼里,满满的自信。这个问题,几年后的市子用她自己做的伍斯特酱作了回答。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自是最好的。

什么时候,我也做一次伍斯特呢?


关于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