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暴雨过去之后,接下来该防范什么?传染病和食品安全不容忽视
7月17日开始,河南省就开始普降暴雨或特大暴雨。这次降雨不仅打破了多项纪录,甚至郑州3天之内的降水量接近往年一整年的降雨,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截至现在,已经有56人在这次暴雨中失去生命。
目前,有些地区的降雨逐渐缓解,洪水也渐渐退去。但是,降雨的停止绝不意味着一切都结束了,接下来还有两大问题非常重要,也是历来洪水之后都必须要善后的问题,那就是传染病和食品安全。如果控制不好,未来可能因此失去性命的人还要更多。那么,这两个问题有多严重呢?
传染病
众所周知,雨季都是在夏天到来的。这意味着,洪水肆虐的时候,也恰好是天气非常热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最让人担心的,就是传染病了。
除了温度之外,空气湿度、降水量、地表植被的变化等因素,都有可能成为致病原孕育与传播的温床。根据传播形式的不同,洪灾之后的传染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粪-口传播疾病
指的是致病原通过人类粪便排出,然后在空气中传播到其他人身上的传染病。这种疾病非常易于盛行,常见的如伤寒、霍乱等。比如2010年巴基斯坦洪灾之后2个月的时间内,就出现了620万胃肠炎病例,另外还有许多霍乱病例出现。
虫媒传播疾病
洪水之后,大部分水会退去,但是在一些低洼区域仍然会有许多积水,这就容易孳生葛瀚聪蚊蝇。在这种情况下,蚊子最擅长传播的疾病如乙脑、登革热、疟疾等发病率就会上升。虽然我国已经没有疟疾了,但其他的传染病仍然不容忽视。
啮齿动物传播疾病
洪水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也影响了许多啮齿类动物的活动。其中尤以老鼠最令人担忧,它们会导致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肺部综合症和钩端螺旋体病等疾病。2009年9月马尼拉的一场洪水之后,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数急剧上升,到受灾中后期死亡率甚至达到了8%。
其他
还是以2010年巴基斯坦的洪灾为例,在洪水过去之后,该国的脊髓灰质炎发病率大幅提升。调查显示,其中62%的病例都来自于受灾区域,如果只看新增病例,这个比例还要更高。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饮用水安全。暴露于洪水、可用的地表或地下水源被污染,就有可能带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致病原。如果直接饮用这样的水,就极有可能导致疾病。2000年的时候,非洲国家莫桑比克就发生了一次洪水,在洪水之后,地方性腹泻的发病率因为水质恶化而大幅增加。
所以,对于刚刚经历了洪水的地区的人们来说,最安全的选择自然是瓶装水。如果没有,那么家里的饮用水最好也要经过净化,最少也要彻底煮熟才行。
至于食物,导致疾病的原因也有很多,比如——
霉麦中毒:小麦经历洪水浸泡之后就会发生霉变,食用之后就会导致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等症状;
死因不明的动物:洪灾之后,有些地区因为食物短缺,就将眼前看见的死亡家畜、家禽拿来吃,有些可能就是病死的,导致食物中毒;
误食毒蘑菇:有的时候,灾区还会长出大量的野生蘑菇,有些人不明就里,采集来吃,就会中毒;
食品企业卫生恶化:有一些食品加工企业在洪水后导致卫生状况恶化,却依然坚持生产,最终就会。
总结
根据湖南省在1996年和1998年特大洪灾中的数据,洪灾区的总死亡率(939/10 万)明显高于无灾对照区(726/10 万,P<0.01)。显然,洪水的直接死亡人数没有这么夸张,这意味着很有可能是因为洪水导致的生活条件恶化,让更多人在洪灾之后丧命。由此可见,洪灾之后的善后问题,极为关键。
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排水系统、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等方面较发达国家有差距,灾后的传染病问题尤其严重。因此,除了要防治传染病之外,相关系统的完善也是非常重要的。
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到今天,人类和洪水的斗争已经持续几千年了。在这几千年的时间里,人类和洪水互有胜负,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也逐渐取得了一些优势。但是,在短期之内,人类仍然无法完全战胜洪水,未来如何抵御洪水,如何在洪水之后做好善后工作,都是每一次洪水之后需要总结和反思的。
根据2010年的一项数据,当年全世界发生的洪水导致178亿人口受影响,你没看错,这个数字意味着很多人这一年就经历了不止一次洪水,导致4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全球气候不断恶化,未来的洪水可能会越来越多。全球变暖导致更多水汽蒸发到空中,降雨就更加猛烈。另外,最近刚刚洗礼了西欧的洪水,也与气候变化有关。有气象学家认为,正是因为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升温,缩小了北极与赤道的温差,以至于低气压无法迅速移动,降雨就持续在西欧进行了。
因此,针对于这一次的洪水,我们要善后的是传染病和食品安全问题。但为了以后的安全,如何阻止全球变暖,才是最重要的善后问题。如果不能阻止全球变暖的进程,那么未来我们恐怕还将看到更多的洪水,相信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