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南岳庙、南岳忠烈祠
南岳庙位于衡阳市南岳区北端,赤帝峰下,是中国江南最大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9850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据记载大庙最早建于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历经宋、元、明、清历朝各代六次大火和十六次重修扩建。南岳大庙分为九进四重院落,四周围以红墙,角楼高耸,寿涧山泉,绕墙流注,颇似北京故宫风貌。南岳大庙佛道共存,东侧为八个道观,西侧为八个佛寺,堪称我国寺庙一绝。2006年5月25日,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1月2日(星期二),南岳区祝融路口的南岳牌坊。
沿着御街一路南行。
南岳大庙的西便门。
过寿涧桥,就是南岳庙的第一进是正门也叫棂星门,拱门上嵌汉白玉横匾,刻“棂星门”三字,上方竖额“岳庙”两字。棂星门的对联是:棂环卐字,槛绕回文,仰台阁辉煌,是谓仙宸帝阙;星敛贪狼,风仪和凤,喜山河奠定,同游化日光天。
国保标牌。
南岳大庙,淡季门票40元。
南岳大庙佛道共存,东侧八个道观,西侧八个佛寺,堪称我国寺庙一绝。
第二进为盘龙亭,又称奎星阁,旧时于此演戏。阁方形,台基高约2米,花岗岩砌成,中有十字通道。阁楼木石结构,重檐歇山顶,覆黄琉璃,檐下饰斗拱、彩绘雕镂。覆斗形藻井中雕有一条巨大的镏金盘龙,故又名盘龙亭。南檐下有"奎星阁"竖额,柱联为:"亭有盘龙,何不在天飞霹电;岳常集凤,都来此地听箫韶。"
回望盘龙亭,北面悬横额:“古往今来”,柱联为:"登峰巅俯视洞庭,高唱江从东去;问天下谁称福地,长歌风从南来。"
盘龙亭的东边有钟亭,原有一口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铸造的重九千斤的大铁钟,西边有鼓亭,过去置有一面直径达2米的大鼓。二亭都为重檐歇山式建筑,现修缮一新,新置了钟、鼓。
在二亭纵线的南面,还有二座六角攒尖亭。东亭置明成化年间(公元1460-1487年)尚书商辂撰的《重修南岳庙记)碑,西亭置宋代范纯仁撰的《祭衡岳文》碑,亭内二碑均系八一十年代的复制品。
南岳庙的第三进为城门式的三大洞门,正中叫正川门(正南门),东西分别为东川门、西川门。这种建筑大约唐代就有,沿袭至今。1944年日军飞机滥炸南岳,正南门城楼被毁,现在看到的是1997年重修的。
南岳庙的第四进为御碑亭。八角重檐攒尖顶,红柱碧瓦,飞檐翘角。檐下斗拱,玲珑剔透。亭周四面为红墙,每方开一拱门,亭内置一巨大驮碑。状似乌龟,古传为负重之兽。碑高3.2米,宽2米,系整块青石镂成,上刻清康熙帝玄烨亲撰的《重修南岳庙记》,全文297字,楷体,此碑为1985年重置。亭上有"御碑亭"竖额,额枋上书不同形体的古篆"寿"字二百个,寓意南岳为"寿岳"。
回望御碑亭。
南岳庙的第五进为嘉应门。
南岳庙的第七进为正殿(圣帝殿),殿前是一块大坪,正殿耸立在17级的石阶上,正中的石阶嵌有汉白玉游龙浮雕,正殿高7.2丈,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内外共有72根大石柱,象征南岳72峰。殿顶覆盖着橙黄色的琉璃瓦。并饰有宝剑、大小蟠龙和八仙中的人物,飞檐四角,垂有铜铃,檐下窗棂、壁板,都雕刻着各种人物故事或花木鸟兽,后墙上绘有大幅云龙、丹凤。大殿台阶四周,有麻石栏杆围绕,柱头上雕刻有狮子、麒麟、大象和骏马,栏杆中嵌有汉白玉双面浮雕144块。殿中原来设有岳神座位,历代统治者对岳神都加赐封号。如唐初封为"司天霍王",开元间又封为"南岳真君",宋代加封为"司天昭圣帝"等等。如今的"南岳圣帝"是1983年复制的。
南岳庙的第八进是寝宫,又称圣公圣母殿,亦称谨身殿,后殿,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和正殿丹墀相连。殿中设圣帝和夫人景明后、圣帝父母亲坐像。檐下装有粗犷的斗拱,天花绘制精美。
南岳庙的第九进为后山门,亦称北后门,是岳庙中轴线的终点。砖木结构,单檐硬山顶,红墙黄瓦,屋脊上饰有宝顶和走兽。门东为注生殿,祀注生真君,民间亦称注生娘娘。门柱联为:"注性优劣惟善人知止善地;生命寿夭皆由自造不由天。"西为辖神殿。一门两殿相连,一字排开,装饰古雅大方。出后门,即可登山。
出南岳庙的后门,回望北门外两圆石柱上刻对联:“凝薰万姓,陶化八紘”。
继续向北行,就是胜利坊。
从胜利坊开始,登山。
湖南国保—衡阳南岳摩岩石刻
南岳摩岩石刻,始于南北朝,历经唐、宋、元、明、清和近现代等多个时期,遍布于南岳区各乡镇,共429处。其内容包括诗赋、游记、记事、宗教偈语等,字体包含大篆、隶、楷、行、草书等,作者多为帝王将相、文武重臣、文人墨客、名僧高道。南岳摩崖石刻真实反映了南岳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是研究古代书法艺术和南岳衡山地方史珍贵的实物资料。2013年3月5日,南岳摩岩石刻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岳摩岩石刻,时代明晰可考的唐及唐以前的3处,宋代14处,明代54处,清代27处,民国31处,新中国建立以来27处,主要集中分布在南台寺、福严寺、水帘洞、黄帝岩、祝融峰、会仙桥、高台寺、湘南寺、方广寺、天台峰、黑沙潭、半山亭、南天门、百步云梯、天柱峰等名胜古迹景点。崖刻中时代最早的当数南台寺厨房后大石上"南台寺"3字,款署"梁天监中(502-519),沙门海印"。崖刻中字数最多的为弥陀寺废址右侧石壁上的《还丹赋》,共355字,据考应为唐或唐以前勒石。崖刻中字径最大的则为天柱峰石壁上的"南天柱石",楷书,竖排,每字高4.88米,宽4.5米,笔划宽70厘米,深20厘米,在山下亦可遥见。
2017年1月2日(星期二),我徒步攀登衡山,路过穿岩诗林、半山亭、狮子岩、高台寺、祝融峰、会仙桥、南台寺等多处的南岳摩崖石刻。
1、穿岩诗林路旁的摩崖石刻。
3、南天门“寿比南山”。
“舞狮”款署:“庚辰初夏余因游衡岳,见此狮岩雄壮屹立玲珑生动,故名曰舞狮。吾国七七抗战愈战愈强世人视我国如睡狮之说不足信矣。赖贵山题萧星然跋。二十九·六·十四”。
5、开云亭附近。“诚真正平”款署:戊寅孟秋宋哲元题(题款已损)。
雍容大雅4字,刻开云亭侧石壁上,每字约60厘米见方,楷书竖刻。有小序:“今春小居黄山,顷漫游九华、匡庐而至南岳。觉其俊奇美,诸山各有大观,而雍容大雅,惟南岳足以当之。”款署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夏邹鲁题。邹鲁为国民党中委,任过中山大学校长。
7、祝融峰下。
11、南台寺。时代最早的南岳摩崖石刻,南台寺后面"南台寺"3字,款署"梁天监中(502-519),沙门海印"。
湖南国保—南岳忠烈祠
南岳忠烈祠,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衡山香炉峰下方,距南岳古镇4公里处,南岳忠烈祠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而建,是中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南岳忠烈祠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9月10日破土动工,1943年6月全部竣工。1996年11月20日,南岳忠烈祠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1月2日(星期二),我从胜利坊开始,徒步攀登衡山。
南岳忠烈祠第一进为牌坊。一列拱门三孔,琉璃盖顶,花岗岩方整石墙体,中拱上方,嵌汉白玉竖额,镌"南岳忠烈祠"五字,薛岳书。牌坊以内,广场开阔,绿草翠柏,互为对称。忠烈祠正门上方镶嵌的"南岳忠烈祠"五个鎏金大字,是由原国民政府湖南省主席兼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题写的。
进入牌坊,南岳忠烈祠的第二进,为风格独特的"七七"纪念塔,巍然矗立的五颗直指蓝天的炮弹。
"七七"纪念塔,碑座正前方和东西侧分别用汉白玉嵌有"七七"二字,寓全民奋起,勿忘国耻,"武力御侮"之意。五颗炮弹代表着中国汉、满、蒙、回、藏等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奋起抗战、用武力御敌。在塔的正前方和东西两侧的石碑上,镶嵌有汉白玉的"七七"两个字,象征着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日本全面的侵华战争开始,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掀起了全民抗日的民族怒潮。塔的背面刻着抗日名将薛岳题写的《七七纪念碑文》寇犯卢沟,大波轩起,捐躯为国,忠勇将士,正气浩然,彪炳青史,汉族复兴,永湔国耻。
南岳忠烈祠第三进为纪念堂,三开间。正门匾额"纪念堂"三个大字原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书,1953年被毁,现在的这块匾是前民革中央副主席屈武所题写的。
第三进纪念堂的正中竖立着一块高达6米的汉白玉石碑,碑上刻有薛岳撰写的《南岳忠烈祠纪念堂碑记》。
过纪念堂,为两道平行纵列石级,分段递上,共276级,中间草坪用大理石片镶嵌"民族忠烈千古"六个大字。石级半坡间辟为小广场。
南岳忠烈祠第四进为广场中安亭战役纪念亭。是为纪念上海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次战役"安亭战役"中牺牲的将士修建的。安亭之战,为"淞沪会战"之最后一战,也是"淞沪会战"中最为惨烈的一战。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薛岳亲自督师安亭,指挥泰然。交战双方都诅咒这里是"血肉磨坊",最后国军牺牲过半,援军不继而撤退。在筹建"忠烈祠"时,以薛岳为首主张建亭以纪念安亭战役中牺牲的将士。
亭中纪念碑原刻有安亭战役史事,现改为无字碑,意思是忠烈们的英勇事迹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述的,要我们用心去缅怀!在它的左边有一块双面刻着"游人到此,脱帽致敬"的致敬碑。在碑的两旁是青松翠柏,意为烈士名垂青史,安息名山。
南岳忠烈祠第五进为享堂,居祠宇最高处,为整座祠宇的主体建筑,也是祭祀活动场所。享堂呈"十"字型,
有坚固雄厚的花岗岩石墙,双面浮雕三拱的汉白玉石门。正面上部,六根花岗岩石柱稳托着朱红色歇山式双檐,中间两条柱上悬挂着金色的长方形横匾,其上题字:"忠烈祠",款署"蒋中正"。在享堂大厅后墙壁上,嵌着三十六块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当代著名书法家题写的历代爱国志士的诗词。享堂正厅的后部为讲坛,讲坛的后面耸立着一块巨大的汉白玉石碑,碑中间题有"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字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