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从哪儿来
在心理学的诊断中,焦虑症属于神经症的一种,包括广泛性焦虑和急性焦虑。广泛性焦虑是指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对事物有过分担心和恐惧的情绪,急性焦虑常表现为恐惧发作,短时间内迅速产生身体抽搐、昏厥等症状,如果发生这些情况,要到医院门诊寻求药物辅助心理治疗,效果才会较好。
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产生了繁重的压力,年轻人在忙着赚房子、车子,中年人在忙着升职加薪、照顾家庭,老年人担心着退休金和家中的大龄未婚青年,孩子们奔波在去补习班的路上。这个时代给了我们很多便捷,同时也赋予我们压力和匆忙。好不容易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立住脚,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新的压力又席卷而来。从小被“别人家的孩子”催促着长大,现在又被朋友圈里的别人家孩子晒着幸福对比自已拿不出手的生活,于是开始心情低落,觉得处处不顺心,开始担忧未来、恐惧当下,于是乎,焦虑症的表现就出现了,如果一个人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焦虑模式,那么就可以称其为焦虑型人格。
在心理学中,根据精神分析流派的解释,焦虑症状分为种。如果是外界真实存在的事物让个体感受到了威胁和恐慌那么这种焦虑是有现实依据的,被称为现实性焦虑。弗洛伊德在结构理论中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其中本我就是人原始的欲望,遵循的是快乐原则,最为明显的就是婴儿的行为模式;自我是人们有意识的部分,是在现实生活中个体与环境相互协作发展出来的,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个体对自我的规范,控制自已一些不符合现实要求的行为和表现,遵循道德原则。神经性焦虑指的就是本我和自我之间的冲突,个体过分担心本我的力量过于强大,会突破自我,做出一些不符合社会规范的事情。如果超我和自我之间有冲突,就会发展为道德性焦虑,一般这种人焦虑的就是觉得自己不够好,会发展出内疚感和耻辱感。
大多数人的焦虑基本上都是现实性焦虑,因为这个世界上的确有很多让我们焦虑的因素。各种心灵鸡汤猛灌,各种媒体报道中充斥着励志成功学,我们一口气喝下去之后灵魂飘浮在空中,而行动依然躺在地上,觉得成功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长久以来会出现习得性无助,会对现实中的种种压力滋生出深深的焦虑感。早在2012年就有媒体抛了“90后已经到了晚婚的年龄的报道,网络上也充斥着“一个人要在××岁对自己的相貌负责”“x×岁之前你应该知道的事”的论调,一波又一波的压力海浪一样打来,我们禁不住开始加快步伐,连大脑也高速运转,停不下来。社会给了我们种种信息,让我们知道“不焦虑学习没有好成绩、不焦虑成绩没有好工作、不焦虑工作没有好老婆、不焦虑老婆没有好生活”,然后我们自己焦虑着,再把焦虑传染给孩子、家人和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