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随想录(十四)

我有幸见着过德加的一幅巴掌大小的油画,画的是一个年轻女子的侧面肖像,调子沉着,温润耐看;笔法通透,形色合一,作品元气十足,扑面而来的油画味叫人流连忘返。我见着此画之时就很是感慨,因为我先前见到这幅画都是通过质量参差不齐的印刷品,尺寸都比原作大,平面而呆板,完全失了原作的神情味道、气息意蕴,感慨之余我把这番观感称为观真迹后的遗憾。

遗憾来源于我亲近西画,关于其艺术的视觉经验,有太多来源于印刷品。每当见着真迹,我那自以为是的艺术经验就满是委屈。德加这幅小油画一再给我提醒,油画的格调根本无法从印刷品中获得,我的经验好多都是伪经验,好多经验都不靠谱。我当然羡慕国外孩子在博物馆上艺术课的情态,他们从小就被真迹包围,他们与艺术史没有隔阂,他们耳濡目染,怡然自得,方有艺术教育的圆满。

得见真迹固然重要,可真的见到真迹,联想比真迹更重要,联想后面牵扯的是欣赏者的艺术素养及意识,不是每个人到了真迹面前都能有多重情绪与多番联想的。我由于从小接触西画比较多,有好长一段时间不能理解中国画的绝美境地,到后来我才明白欣赏一幅范宽《雪景寒林图》的奇伟绝对不亚于拉斐尔《雅典学院》的壮观,甚至其会给人带来更多的联想。初看《雪景寒林图》并不会马上觉得是雪景,而是隐隐感觉丝丝寒气,逼近画中,才发现被雪覆盖的楼阁屋檐,远处山顶突兀雪白,山水画的整体气象逼迫我去寻找雪,寻找那一份久违的静谧,多看多想方能领略中国画难得的雅致。

宋代的《雪景寒林图》让我联想到了唐代的王维,据《宣和画谱》、《清河书画舫》等著录记载,王维曾有《辋川雪图》、《雪溪图》、《江山霁雪图》、《雪冈渡关图》、《雪景饯别图》等20余幅雪景山水流传,可谓历史上最喜作雪景的画家之一。当然,王维是个全才,我以为可以与达芬奇媲美的全才。王维通佛学,擅音律,是盛唐诗人的代表,在极其繁华的时代背景下,却字摩诘,人称诗佛,用译为洁净、没有污垢的维摩诘来寓意自己的人生。诗句通俗,却遍布禅意,诗中多次出现禅味浓郁的空字,如“空山新雨后”“空山不见人”“胜事空自知”“空知返旧林”“薄暮空潭曲”“夜静春山空”“世中遥望空云山”等,空不是没有,而是俯瞰凡尘的幽思悲悯,是旷远超拔的见地境界,如同王维喜作的景中之雪,朦胧、细微、象征性极强,让人浮想联翩。

话要说回来,唐代王维的真迹着实难以寻求,我有意搜索过《雪溪图》,真伪的问题也是争论不休,好在王维有画论存下来,其《山水诀》第一句就说: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王维实为水墨山水的首创者,我完全可以想象,王维画笔下“空山新雨后”的清新格调与水墨情怀。《山水论》的第一句为: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很明显,王维把禅的“自性论”与“意境说”融入了山水画中,又为文人画南山之宗,其画面的诗意、绝俗的意境完全可以联想。或许我们可以在王维的诗中、画论中去感受他的画作,并不一定要见到真迹,中国的文化艺术还能旁支很多,如辨真伪,鉴定真迹,如艺术批评与历史考据,有时没有艺术真伪的问题,或许也会是艺术的遗憾吧。

(0)

相关推荐

  • 明 蓝瑛《雪景图》《仿王维雪景山水》《雪景山水图》

    蓝瑛<雪景图>图绘雪霁后之景,松木杆粗遒劲,小道蜿蜒向上,山谷中数座小屋隐现,屋顶山中白雪霭霭,呈现出一个雪后清朗世界.此幅自言仿范宽,而图势极尽蜿蜒,是田叔自家之法. 蓝瑛 仿王维雪景山 ...

  • 艺术教育随想录(二十四)

    我在故宫见过马远零星的几幅水图卷,好似有黄河逆流等,名字记不清楚了,可卷中的飘渺水气记忆犹新,恍若实境,让人很容易想到"马一角"的意象,何为"马一角"?就是说马 ...

  • 艺术教育随想录(十二)

    法国的文学家罗曼·罗兰曾在自己的小说<约翰克里斯托夫>中,借主人公的嘴说到: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上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成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把以前真正 ...

  • 艺术教育随想录(十五)

    19世纪法国作家左拉,以画家塞尚为原型,写了一个终身落魄的画家,小说叫<杰作>,极具讽刺性,使得两位大师朋友左拉与塞尚终成陌路.20世纪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为米开朗基罗立传,天真地想用天才式 ...

  • 艺术教育随想录(十八)

    当下的学校过于依赖所谓的文化建设,听信"要墙壁说话"的教育论断,于是越来越堆砌繁琐,满校园的绚烂装饰,着实失了中国文化艺术本该有的留白与想象.其实所有的文化艺术问题,教育问题,都出 ...

  • 艺术教育随想录(十九)

    前些日子,微信上有篇关于日本一个女员工清洗打扫出最干净机场,从而呼唤工匠精神的帖子特别火,我们苦口婆心地说了半天,还拿别人做榜样,我深感,其实真不如好好地看上一幅中国传统经典的工笔画,线条安妥,着色素 ...

  • 艺术教育随想录(二十二)

    相传秦始皇有七匹名马:追风.白兔.蹑景.追电.飞翩.铜爵.晨凫,让人浮想联翩,很有画面感,中国文化的烂熟就体现在这些地方,说一个动物说的那么细腻具体,说的那么自在讲究,而马从生理上细分下去,就有:母马 ...

  • 艺术教育随想录(二十五)

    在1672年,明末来华的西班牙传教士闵明我,在自己的著作<中华帝国历史.政治.伦理及宗教概述>中提到:"中国在所有的方面都是优秀的,欧洲到处都是问题.就连便溺,也有优劣.中国人的 ...

  • 艺术教育随想录(二十六)

    敏感一点,在艺术史上就会有很多自发式问题.比如,那么有自我意识的梵高为何那么地崇拜米勒?米勒着实画的很好,可无论风格还是内容我觉得还不够梵高临摹重复他那么多的作品.梵高在其短暂的艺术生命过程中当着重创 ...

  • 艺术教育随想录(二十八)

    过去读鲁迅,印象最深的还是<药>,什么明线暗线,华老栓与夏瑜意指华夏愚昧,华老栓为了治孩子的病,带馒头去行刑砍头之地蘸鲜活的人血: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