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进经方讲座-57-脾阴亏血糖低;太阴阳明:阳明湿热:茵陈蒿汤证
阳明经的合就是降的意思,就是把三阳经的阳气收藏到三阴里面。阳气不能只在外面,就和五脏气化一样,要把阳气收藏到肾水里面。少阳在中间是枢纽,还有脾胃的功能。太阳开需要少阴的能量,还需要脾胃参与气血,脾胃产生的营气和卫气走到体表。所以太阳非常重要,五脏六腑各个部门的经气都要注入到太阳经,去帮助卫外。人体的卫外功能要强大,才能抵抗住风寒暑湿燥火病邪的入侵。
气血走到经络上就是营气和卫气,所以桂枝汤能调和营卫,能调和营卫就能调和脾胃。虚人感冒建其中,脾胃差的人抵抗力就不行,抵抗力来源于气血。太阳通过少阴和脾胃起作用,而且还有少阳三焦网膜的通畅,营卫之气才能很好地流通,是和少阳的气化共同完成的。
太阴为三阴之主,阳明主燥。太阳和少阴是水火相济,太阳寒水和少阴君火配合的功能是水火既济了,阳明和太阴之间的配合就是燥湿停调。阳明燥热之气是收藏,太阴主湿气。阳明多气多血,用来消化腐熟水谷,它有那个热量和能力。一到阳明都转化成热证了,要分解五谷杂粮这些营养品必须有热量,所以阳明是以非常燥热的经络。难经说太阴里有半斤膏脂,这种至阴滋润的膏脂和阳明燥热相配合,发动热量共同完成消化水谷的作用。
如果太阴湿气上不去就成阳明热证了,下面没有阴的滋养单纯的热了。阳明能走到阴里面,阴气能走到阳里面,它们之间有这种相互作用。如果阳明不降就上升成火了,所以很多人就出现了上热下寒的症状,热气收藏不到太阴里面就造成太阴阳明合证。谁也不帮谁上下分离了,所以太阴症也有寒化和热化。
阳明证里面的白虎汤加知母可以滋阴凉血,把阴气补上使阳明热气往下降,如果不加知母,只用石膏火还是降不下来。知母可以补津液、通大便,大便会变稀。太阴证里有个桂枝加芍汤,白芍的力量就是滋太阴的阴液和膏脂。如果这个人长期的太阴虚,尤其是女同志,所以她们需要建中。女人的月经会伤到脾阴,造成脾血亏。喝点小建中汤倍白芍可以治肚子疼,还可以养血。
脾阴亏的症状就是容易饿,现在说就是血糖低,饿了就浑身哆嗦,这就可以用小建中汤了。因为阳明太热消化水谷就会快,太阴的湿气供不上,就像发动机干发动油供不上一样。饿了人就要吃东西,会消谷善饥,所以阳明症就是吃饭很多。糖尿病也是,倪海厦就用白虎汤治疗血糖低,咱们也可以用小建中汤来治。阳明热重的话就用白虎汤,太阴虚重就用小建中汤,同样一个症状看它偏重在哪里。
如果太阴湿气太重和阳明过热都出问题了,在一起就产生了阳明湿热。太阴和阳明都是土,就是阳明证的茵陈蒿汤证。或者就是胰腺出问题,因为阳明长期化热不解,湿热在一起温度和湿度太高了,就容易形成胰腺炎和黄疸病。胆囊和胰腺走的是一个管道,往下是十二指肠。如果有胆结石堵到这里,或者发炎水肿也会堵住。胰液从这里过不去了,它的消化力特别强,是一种强酸。走到哪里就把哪里消化掉,所以说胰腺炎特别疼,能把人疼死,这是非常严重的一种病。
如果胆汁也出不来了,就会返流回肝脏,因为胆汁是从肝脏分泌出来的。就会从肝脏参与血液循环,身上和眼睛就发黄了,这就是黄疸病。中医认为是脾里面的湿热之气引起的,脾主黄色,胆汁是绿色的。所以有阳黄和阴黄,湿热出来的是阳黄,就是特别鲜亮的黄色,就用茵陈蒿汤来治。阴黄就是纯湿造成的,可以用茵陈五苓散,或者术附汤等热药来治。
如果是胆结石造成的堵塞,就用治胆的办法把结石去掉,黄疸就去掉了。一般结石发黄的不是太多,堵住就会急性胆囊炎非常疼。胰腺炎也不一定就身上发黄,就是不一定有湿热蒸腾。有热气熏蒸才会发黄,一般发黄就涉及到胰腺了。胰头癌也会发黄,就可以按脾胃湿热来治。所以太阴和阳明这一部分也非常重要,引起来的病也特别多。张仲景就把茵陈蒿汤写在了阳明经篇了,蔡长福老师就用谷胆汤治疗这一类的病,湿热共重就可以用胃胆汤。
少阳是右降和左升都有的功能,所以在黄帝内经里说少阳主骨,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火把相火下降到肾水里面,去温肾水、生骨髓,所以骨头出问题在肾脏和少阳上。少阳的阳气降不下去,走不到肾水里面了。手少阳三焦是往上生发的,在太阳和阳明之间起到了气化调和的作用。可以协调和帮助阳明顺着太阳膀胱经右降,少阳淋巴水气生发可以帮助太阳打开,厥阴风木是生发也是帮助太阳的,麻黄汤和桂枝汤都是这样的,有升才有降。它们之间都不是单纯的,都是相互配合的,这就是风火相助。
火降到肾水里面,然后水再去生木,木再去生发,这就是它们两个之间的配合。温胆汤就是少阳相火下降去温肾水,水生木才能养到厥阴,所以厥阴肝木阳气的来源是少阴。厥阴病就是水火不交,上面是手厥阴心包的相火,下面是寒水,造成上火下寒。水寒后木就得不到水的滋润,木就去克脾土,火就不降,出现水寒木枯土败火旺,形成寒热错杂的症状,就是乌梅丸证。
所以厥阴的方子都是寒热并用、升降并用、温凉并用,经脉气化关系就决定了方子这样走。没有肾水所以乌梅丸里面用了附子、川椒、细辛,这些热药去温肾水,用干姜和党参去补脾土,用黄芩和黄柏清心包之相火。中医认为的人体生理就是始终在气化的过程中,所以单讲五脏和五行气化和辩证就比较局限了,知道了六经之间的气化关系才能把人体整个得把握住。
比如柴胡桂枝干姜汤里面有柴胡、桂枝、干姜、花粉、黄芩、牡蛎、党参、大枣,如果按照脏腑辨证你就不知道在干什么。花粉用来降阳明,干姜、大枣和党参要温太阴脾土,柴胡、牡蛎和黄芩都是走少阳的,这是三经合证的方子。把阳明和少阳的相火右降,然后用桂枝左升,中间还有脾土斡旋。口渴的时候张仲景不会用半夏。
五脏辩证会说脾阴虚、阳虚、气虚、血虚、脾湿,就是一个单纯治脾的方子了,就不会有这些气化的关系了。所以治病就只针对一个脏,别的他就不管了。他说是整体观念,但实际没有把人整体气化搞明白。一个脏腑出问题往往会牵涉很多问题,所以说六经辨证才是治病的大道。人体是经过六经和脏腑相连,它们之间是天地气化十二个月的关系,不会那么单纯的。
蔡长福老师比较注重三阳化热,对表证的气化有很深的研究。倪海厦有点偏重于温补三阴方面,也用白虎石膏一类的药,因为他善治癌症。他们二人都是大家,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中国现代的经方还是倪海厦给推起来的。否则靠火神派根本起不来,他们的思路太偏,三阳证单用温药解决不了,还是张仲景的理论不偏。这二人都没有见过黄元御和辅行诀这些书,如果见过实实在在下几年工夫,对他们会有更大的帮助,他们会更厉害。但是他们已经暗合了,把气化关系搞的差不多了。
蔡老师就敢合很多方,比如葛根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又有阳明证又有少阴证,一般是不敢的。他认识到很多人因为少阴亏引起了很多病,用少阴多了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又出现阳明证就合到一起用,结果就两解了。这就是从实践中出来了,张仲景给出很多合方的例子,比如柴胡桂枝汤、麻黄桂枝各半汤,就是告诉后人他的方子能合。但是能隔着经合就比较厉害了,从实践发现好几经的症状都可能同时出现,遇到复杂的情况就把方子合到一起用,这就是非常大胆的突破。
蔡老师还善于攻下,很多病都是阳明大肠经郁结造成的,他就把热结旁流给发展了。这是伤寒论理专治大肠内阳明燥热被燥屎堵死了,但是这个人拉稀,使水液顺着肠壁流出来了。这个人的表现就是痢下清、臭水,用大承气汤中的大黄、芒硝、枳实、厚朴,一下就把燥屎清下来了,你一看下痢清水认为是脾虚就错了。阳明经气化热后湿热没处走,循经走到胃里就是胃窦炎,走到胆里面就是胆囊炎,走到胰腺上就是胰腺炎,走到关节上就是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就是有红肿热疼的那种,这都是热结旁流。这是蔡老师的一个发明,这是他自己悟出来的。他把一生的经验讲出来,是对咱们研究伤寒论会有很大的帮助,我去的那三天从理论上收获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