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如果你能在50岁前认清这三个事实,证明你活得很“通透”
《庄子·知北游》有言:“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人停留在这世间的时间,不过是百年而已。等这百年一过,谁都需要尘归尘,土归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然后在感慨中度过此生。
从天地的角度来看,人其实是很渺小的。而人生在永无止境的时光洪流面前,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儿罢了,连留下一点痕迹都做不到。
可以说,这世间有一个最为公平的地方,那就是在时间面前,每个人都无能为力。
既然时间会逐渐地流逝,那我们就该好好地珍惜人生的过程,在过程中把握住人生的时机,在人生的旅途中多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儿,别让自己留有遗憾。
一个少有遗憾的人,他绝对就是一个内心通透的强者,不仅能够看透世间的本质,还懂得做到明己修身,活在当下,乐享人生的好时光。
其实,要想活好这一生本就不容易。大多人都会在人生的大海中失去方向,最后随波逐流,完全活成自己最为讨厌的模样。这,是要不得的行为。
如果我们能够在50岁这知天命的年纪认清这三个事实,证明你比一般人要活得通透。
顺其自然,遵循规则
庄子有言:“时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于行之美恶。”
人这一生,无时无刻都需要“时机”的加持。如果你能够遇到相对应的时机,那你就可以“扶摇直上九万里”,真正地实现自己的鲲鹏之志。
可如果你难以遇到相对应的时机,那你无论多努力,都有可能会一无所得,落得毫无收获的下场。
可以说,这世间任何的大富大贵之人,他们除了在能力上比一般人要强,更重要的是,他们遇到了普通人所不能够把握住的时机。如此,他们就成为了别人眼中的榜样和成功人士。
而那些普通人,他们无论多努力,可只要他们赚不到钱财,那他们终究不会被人看得起。
不过,上述这样的观念,过分有点以成败论英雄了。在这个世上,难道普通人就不用生活了吗?肯定不是这样的。
作为普通人,我们终究要做到“言正行明,光明磊落”,适应自然的规则,顺应世间的天道。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得到自己该有的一切,安稳到老。
处事适当,不走极端
庄子有言:“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在庄子看来,做人就该心怀善意,但不能够贪图所谓的名声。当人们想要释放内心的恶念时,尽量要控制好,而不能够让自己失控,违背了自然和社会的规则。
而在这个时候,人们还必须要遵循这世间的中正(中庸)之道继续走下去。唯有如此,人们才可以保全自身,让家人得以安享生活,让我们自身可以安稳到老,安享晚年。
其实,这番话颇有些像儒家“中庸”的思想,强调人们不能够走极端,而是坚持不偏不倚的行为做法,完全做到顺应自然和命运的轨迹去行事。
谈到极端,其实现代人最喜欢做的事儿,便是走极端。
就拿赚钱这件事来说,大多人看到别人赚了多少钱,自己就想赚多少钱,从而让自己完全被极端的欲望所蒙蔽,根本无法理性地为人处世。
其实,做人过分极端,那是有害的。一旦人的行为超过了那个度,那他就得受到自然和社会规则的惩罚。而且,内心的不甘和不安,也会让人直接崩溃。
拨开迷雾,终见本质
庄子有言:“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在这个世间,人们只知道有用的事物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事物的用处。这,便是“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的辩证思维所在。
我们做人,最怕的就是缺少一定的辩证思维,根本搞不清什么是生活的真相,什么是生活的迷幻。
要知道,我们所看到的,有可能不是真实的,而是虚假的。更重要的是,你所尝试的方法,有可能都是不实在的。
老子曾说过:“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无和有,这就是构成世间的两个方面。我们永远都在“有”的范围内活着,可却在很多时候都忽视了“无”的存在。
就拿一间房子来说,它有墙壁和门窗,这都是“有”的形体物。而它的内部,却存在着毫无实物的空间。这种空出来的地方,便是“无”。
如果房间完全被水泥和砖头所填满,那我们该怎么在房间内生活呢?唯有不让其填满,留下一些“无”的空间,我们才够摆放家具,好好地装饰一番,轻松愉悦地生活。
同样的道理,在生活中,我们需要看到“有”的一面,更需要看到“无”的一面,用辩证的思想去探究生活的本质。如此,相信我们会活得更为通透。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