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毒辨治十法
溺毒辨治十法
周富明 浙江省平湖市中医院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18-11-05
根据文献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将溺毒与西医学的慢性肾功能不全相联系,提出溺毒的主要病机为脾肾衰败,二便失司,湿浊毒邪不得由尿液排出,滞留于体内而产生的一种病症。虽为同一病症,但在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症状出现,因此,其治疗法则亦不尽相同,故临证辨治归纳为十法。
溺毒作为一个病症名的概念,首见于清·何廉臣《重订广温热论》一书。其谓:“溺毒……头痛而晕,视力朦胧,耳鸣耳聋,恶心呕吐,呼吸带有溺臭,间或猝发癫痫状,舌苔起腐,间有黑点。”何氏此溺毒之描述,与西医学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所表现的症状极为相似,其中溺臭尤类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时出现的呼吸带有氨味的描述。其基本病机为脾肾衰败,二便失司,湿浊毒邪不得由尿液排出,滞留于体内而产生的一种病症。笔者以为溺毒之辨治,虽为同一病症,但在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症状的出现,因此,其治疗法则亦不尽相同,兹根据文献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归纳为十法,兹浅析于此,供参考。
补脾益肾法 适用于溺毒脾气虚弱,肾气不足所致者。症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纳呆脘胀,腰酸膝软,或大便溏薄,或夜尿清长,舌质淡,苔薄,脉细或沉等。方取参苓白术散合金匮肾气丸意(党参、白术、茯苓、山药、山萸肉、熟地黄、熟附子、仙灵脾、丹参)。前者补气健脾,后者温补肾阳;加活血祛瘀药,是因“久病无不入络成瘀”,符合病机。如脾虚甚而下陷者,可加黄芪、升麻以升提之;阳虚偏甚而水肿者,加肉桂、车前子等以温阳利水。
滋养气阴法 适用于溺毒脾肾气阴不足者。症见面色少华,神疲短气,手足心热,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色黄或夜尿清长,舌淡或尖红,边有齿痕,脉沉或弦细等。方取参芪地黄汤(参、芪、地、萸、丹、苓、泽、药等)加当归、枸杞、虎杖、石斛、甘草等。参芪地黄汤为《杂病源流犀烛》方,具有益气滋阴、鼓舞正气作用;当归、枸杞滋阴养血;虎杖活血解毒;石斛甘寒入肾,滋阴生津,具有“补五脏虚劳羸”之功。若大便干结坚硬者,加苁蓉、瓜蒌仁等以润燥通便泄浊。
化浊安中法 适用于溺毒脾阳不振而致湿浊内阻、中焦升降失司者。症见恶心、呕吐、纳呆、乏味,脘胁胀满,倦怠,或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