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 | 月经的调节

月经的来潮及其周期的演变不仅需要气血的活动,而且靠癸水阴阳的作用。月经的调节系统主要有三个方面:1. 心-肾-子宫轴的主调作用;2. 冲任督带为主的奇经八脉的调节作用;3. 肝脾气血的协调作用。
心-肾-子宫轴的主调作用

心者,火也,八卦中的离卦,为君主之官,属手少阴心经,是脏腑经络的主宰者,又为神明之府。肾者,水也,八卦中的坎卦,为生殖之本,藏精,为天癸之源,阴阳之宅,属足少阴肾经。子宫者,为子宫独有的器官,也是女性生殖的主要脏器。子宫之排泄、受孕、分娩,即所谓“经、孕、产、带”等生理活动与心肾有着直接的关联。

一、子宫的调节作用

子宫在行使“经、带、胎、产”的生理功能时,主要赖其“藏”、“泻”作用。藏者,闭阖也,含有生新的意义,具有五脏的功用,可补其不足;泻者,泻而不藏,开放也,排泄也,含有除旧的意义,类似六脏。

藏者,藏精、气、津液、血液以及胚胎等物质,并有些补不足的作用;泻者,排除瘀浊、水湿、陈旧性的物质等,亦包括娩出成熟胎儿。泻而不藏,泻之必须干净、彻底。藏而不泻,藏之必须坚固。藏是为了泻,泻是为了更好的藏。藏之坚固,泻之顺利。

行经期子宫行泻的作用,体现在排除应泻之经血。所谓,除瘀务尽,留得一分瘀,影响一分生新。如泻之不尽,留有瘀浊,以致阴长不利,影响子宫之藏。经后期阴长为主,子宫行藏的作用。只有藏之肾固,有利于阴的持续滋长,才有利于卵子的发育,血海(子宫内膜)的盈满,津液的充盛,然后阴长至重,重阴转阳,子宫开放,排出卵子,子宫再次行泻的作用。反之,排卵顺利,子宫开放,大量陈旧性浊液排出,亦保证了经前期阳长充盛。阳长至重,重阳必阴,行经期排经顺利,亦保障了阴阳消长转化周期节律的健康演变。

二、心肾交合的调节作用

心肾交合,实际上是水火阴阳的交济。只有心肾阴阳交济,才有可能推动阴阳之间的消长转化,所以,心肾是调节阴阳的主轴。

1. 心肾相交:心居上焦为阳,肾居下焦为阴。肾阴上济心阴,以防心阳过亢;心阳下温肾水,以促其气火蒸腾。心肾相交,意在阴阳协调。

2. 水火相合:心属火,居南方;肾属水,居北方;心火下交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合心火不亢。水火相合,则寒热协调矣。

3. 坎离既济:坎卦为阴,离卦为阳。坎者属水,与肾相关;离者属火,与心有关。坎离既济,心肾相关,此乃后天八卦之意也。正由坎离为轴心,才能推动阴阳运动的进展。

4. 精神互依:肾藏精,心藏神,精神互依。精能营神,神能驭精。肾藏精而主骨髓,精能生髓,髓通脊背骨腔,上达于脑。脑为髓之海,又为元神之府。髓能养神,神能驭精,是以心脑神明才能驾驭排卵之所在。

5. 手足少阴经脉相连:心者为手少阴经脉,肾者为足少阴经脉。心肾之间通过少阴经脉,主要是足少阴肾的经脉发生直接的联系。冲为血海(子宫内膜),任主胸胎,二者相资,故令有子。

三、心-肾-子宫轴的纵横调节作用

心-肾-子宫轴的直接联系主要通过络脉血液来完成。胞胎居于心肾之间,且上属于心而下系于肾。心为君主之官,内藏神经,又主血脉。心气下降,胞脉通畅,子宫开放,行泻的作用。肾为生殖之本,藏精,又为封藏之脏。子宫闭阖,行藏的作用,与肾有关。

冲任督带的调节作用

冲任督三脉内起于子宫,外始于会阴,三源而三歧。督向后行,任向前行,冲脉行其中。督脉向后循脊柱两侧上行,在腰部与带脉相连,受带脉的约束,再上行至大椎穴与诸阳经交会,继而至巅顶,复向前下行,络于上口唇龈交穴;任脉向前循小腹上行,在曲骨、神阙、关元穴与诸阴经交会,在腹部与带脉相连,受带脉所约束,再向上行,至胸中,又循咽喉;冲脉行中为血海,上行至咽喉,与任脉相会合,然后由任脉继续上行,环绕唇口,络于上唇龈交穴。

冲任脉的支络可达乳房,与乳头直接关联。任脉上行头额再向上,止于两目中。当目瞑口闭时,任督脉交合,形成任督循环。在心肾交合下,任督贯通,阴阳交会,目的在于调节阴阳的动态平衡,推动阴阳消长转化,尤其是生殖节律的发展。

肝脾气血的调节作用

肝脾气血不仅对冲任血海有着直接的调节作用,而且对心-肾-子宫轴所主调的阴阳消长转化节律亦有着重要的协调作用。

1. 血海本身就需要血的支持。肝为藏血之脏,主疏泄,冲任之血海必得藏血之助,故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脾为生化之源,是后天之本。肝之疏泄主要亦在于协助脾胃升降运化,所以肝脾同为生化之源。而且,肝主疏泄,并有协助排经、排卵的作用。

2. 肝脾通过升降疏泄功能协助心肾相交,以调节阴阳的动态平衡。肝主疏泄作用于消化系统,协助脾气升清,胃气降浊。肝乃肾之子,心之母,补肝则肝气往来于心肾之间。脾胃居中焦,为上下升降之枢纽。居上焦,属火,宜下降;居下焦,属水,宜上济。

3. 水生木,肝为肾之子,木生火,心为肝之子,肾藏精,肝藏血,精血互生,且肝血供应心血。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水谷之精,既能养先天天癸之水,又能化血奉养心神。癸水阴血充盈,自然能促进心肾交合,进而调节生殖节律,包括月经周期节律。所以“下血证(包括崩漏)当以四君子汤收功”,即指脾胃而言。

女性的生理特点在于血偏少,气偏多,气血之间极易失调,所以必须依赖气血之间、肝脾之间的协调关系。“心脾平和,经候如常”:心脾平和下,肝气才能平和,以保证月经周期的正常。

(0)

相关推荐

  • 耳鸣如蝉,须发早白,宗筋不利阴阳两虚,中医滋阴温阳,柔肝宁神

    男同志在到达一定年龄的时候肾气逐渐衰少导致脏腑阴阳失衡,所以固护肾气.平衡阴阳是调治男男性身体的首选方法,同时由于患者常有精神情志症状,多肝气不疏,气机郁闭的情况存在,而气滞日久又会导致瘀血内阻,所以 ...

  • 子宫肌瘤可不切除, 消癥瘕辨证重辨病。

    张激扬 副主任医师 子宫肌瘤可不切除, 消癥瘕辨证重辨病. 原创:张激扬 王某某,女,37岁.2020年3月2日初诊.患者近半年来经潮如崩,每次十多天,经行腹凉且痛,腰酸下坠,五心烦热.经后神疲乏力, ...

  • 中医妇科月经病论治刚要

    月经先期 ●脾气虚证: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 ●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调经-固阴煎 ●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 ●阳盛血热型:清热降火.凉血调经-清经散 ●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 ...

  • 中医妇科 | 月经病变概述

    月经病变是指月经周期.量.色.质发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失调出现的全身性病变,是女性中的一种多发病.其发病原因,是机体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低下,肾气亏损,六淫侵袭:七情太过,饮食不良,房劳多产,太胖太瘦,跌 ...

  • 中医妇科 | 月经的产生

    月经虽然来源于子宫内的血海,按时排泄于体外,但其产生的机制十分复杂,不仅与脏腹.经络.气血.阴阳,特别是天癸的活动有关,而且与天.地.人之间的圆运动生物钟亦有联系. 脏腹/气血/经络/阴阳 1. 月经 ...

  • 中医妇科 | 月经周期七期分类

    崔小博聊遗传 5天前 月经周期的七期分类:行经期→经后期(经后初期.经后中期.经后末期)→经间期→经前期(经前前半期.经前后半期). 四期分类与太极阴阳钟 行经期重阳转阴,排出经血,除旧迎新,结束本次 ...

  • 中医妇科 | 月经失调(药对方根)

    在治疗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或月经先后无定期的病人,需注重补肾.健脾.调肝,除前术排卵障碍性孕中的药对以外,还有其他常用的药对如下: 制黄精-制首乌-炒玉竹 制首乌,性温味甘,功补肝,益肾,养血,为七宝美 ...

  • 武汉中医妇科专家姜瑞雪:继发性不孕5年月经周期60天卵泡期45天黄体期9天怎么调理?

    不孕症在医学上的定义为一年以上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性生活正常而没有成功妊娠.主要分为原发性不孕及继发性不孕.原发性不孕指从未受孕;继发性不孕指曾经怀孕过但后期又不孕.不孕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大约影响到至 ...

  • 中医妇科:月经前后无定期

    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周期或前或后1-2周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经水先后无定期"."月经愆期"."经乱". 本 ...

  • 中医妇科:月经延长

    经期延长 月经周期正常,经期超过了7天以上,甚或2周方净者,称为"经期延长",又称"经事延长".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的黄体萎缩不全者.盆 ...

  • 当代中医妇科名家常见月经病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

    方法 以<中医妇产科学>所纳入中医妇科名家为指导搜集资料,收集 罗元恺.何子淮.祝谌予.王子瑜.庞泮池.黄蝇武.韩百灵.班秀文.哈荔田.夏桂成.刘云鹏.蔡小荪.沈仲理.钱伯煊.刘奉五等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