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与火之歌 | 走进双相情感障碍的世界

原创 Sunny Xu MedSci梅斯

导语: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The Recovery Village

去年夏天结束的《乐队的夏天2》中,任何一个看过的人都不会忘记,大波浪乐队那首《No Such Disease》,这首歌讲述了一群人的故事,他们都患有同一种心理障碍疾病——双相情感障碍。

网络

@知乎

该乐队主唱李剑本人也公开承认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在采访中提到创作这首歌的初衷,是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到抑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的群体,因为感同身受他们的痛苦,且还有人患病而不自知。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也称为躁郁症,它既包含躁狂/轻躁狂发作的周期,又包含抑郁发作的周期,患者的状态经常被比喻为坐在情绪的“秋千”或者“跷跷板”上,因为他们很有可能上一秒还在低落,下一秒就情绪高涨起来。

对于他们来说,世界就是一台不时启动的跳楼机,大脑永远流窜在躁狂和抑郁的两极。也许上一秒身体里还膨胀着能量,无数想法迸发出创意的火花,下一秒就跌落绝望的深渊,同时体验着“冰”与“火”交融的世界,这就是绝大多数患者的感受。

如果说抑郁症就像一条黑狗,那么双相情感障碍者的头脑里不光有黑狗,还有一条狂暴的火龙。

Defying Shadows

今天我们希望大家了解的是,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极其痛苦且伴随终身的疾病,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有耐心读下去,多了解他们一点,因为,他们就在我们身边。

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双相情感障碍包括双相Ⅱ型障碍、双相Ⅰ型障碍和循环性精神障碍。

双相Ⅰ型障碍的特征是出现明显的躁狂发作,并有过度自信、自大、健谈、极度脱抑制、易激惹、睡眠需求减少和情绪明显高涨等一系列表现。在躁狂发作中,妄想和幻觉等精神病症状的发生率高达75%,而任何严重程度的发作都可能损害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以致需要住院治疗。

双相Ⅱ型障碍的主要特征是抑郁发作,但与轻躁狂而不是躁狂交替出现。如果一生中有过至少一次轻躁狂发作,则认为其与双相Ⅱ型障碍的诊断相吻合。

循环性精神障碍的特征是反复出现抑郁和轻躁狂状态,持续至少2年,并且未达到重性情感发作的诊断标准。

全球发病概况

这个疾病有多常见呢?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全球双相情感障碍总体发病率已达到2.4%。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率呈现出增长态势。国外分析数据显示,近10年美国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诊断上升了39倍,而成人则只上升1倍,进一步提示了儿童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

我国双相情感障碍患发病率为1%~1.5%,略低于全球平均发病率。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双相情感障碍多开始于青少年晚期,贯穿成人期,有一半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爆发于25岁以前。在平均起病年龄上,Ⅰ型为18岁,Ⅱ型为25岁(但相当一部分Ⅱ型患者在发作时都被诊断为抑郁症,后期才被发现轻躁狂症状),均早于抑郁症。

因此,双相情感障碍多数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开始发病,往往起病时间越早,结局越堪忧。

双相障碍的首次发作通常是抑郁发作,而且对于大多数双相Ⅰ型障碍或双相Ⅱ型障碍患者而言,抑郁发作在整个病程中的持续时间比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持续时间要长得多。多达1/3患者的双相障碍直至症状出现后10年才被诊断出来。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患病率比较高的疾病,除了大波浪乐队主唱李剑,脱口秀演员卡姆、丘吉尔、海明威、毕加索、梵高等其实也都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了纪念印象派艺术大师梵高,亚洲双相障碍网络(ANBD)、国际双相障碍基金会(IBPF)及国际双相障碍学会(ISBD)联合发起倡议,将3月30日(梵高的生日)定为世界双相障碍日,旨在提升公众对双相障碍的认知。

曾有美国心理学家统计了1400位艺术家,其中74%的人具有双相情感障碍的特点,因此大家又称这种疾病为“天才病”。

你是不是也想知道,这种病为何更青睐天才?其实是因为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特征所影响。

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判定为双相障碍的一项基本标准,就是躁狂/轻躁狂发作。躁狂区别于通常人们感受到的“狂躁”所不同,其发作的心境和“亢奋”更接近,是一种欣快、过度愉悦、高涨、“站在世界之巅”的感觉。

但上天似乎总是公平又残忍的,躁狂期间带来的创作力常常转瞬即逝,而抑郁发作带来持续的情绪低落,却带来了非常高的自杀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患双相情感障碍的人,终生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5倍以上,25-50%的双相障碍患者有过自杀行为,11-19%自杀身亡,年轻患者首次诊断后的第一年尤其容易发生自杀。因此,如果是患者身边的朋友和亲属,要格外注意防范自杀。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比较复杂,其中首先考虑的是遗传因素,在所有精神疾病中,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度是最高的,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8~18倍,也就是说,如果父母之一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其子女比父母无病的人群患病概率高8~18倍。

遗传因素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风险因素。研究表明,成年人的亲属如果有Ⅰ型、Ⅱ型障碍,那么患病风险就会提高到普通人群的10倍,风险大小随亲缘关系的远近而升高。

2020年12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李明研究员团队领衔在JAMA 子刊(JAMA Psychiatry)杂志上发表最新研究论文,报道了我国大陆地区汉族人群双相情感障碍遗传基础的首次大样本探索。该项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对我国人群双相情感障碍疾病遗传风险的认识。

Novel Risk Loci Associated With Genetic Risk for Bipolar Disorder Among Han Chinese Individuals. JAMA Psychiatry. doi:10.1001/jamapsychiatry.2020.3738

李明研究员率团队与全国多家临床和科研机构共同合作,采集了来自多个省市共计1822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和4650例健康对照的血液样本,对其开展了全基因组关联(GWAS)分析,并随后在958个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和2050个健康对照中进行了重复验证实验。

该研究对我国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所携带的遗传风险进行了全面探索,鉴定到了多个疾病相关变异及一个风险基因TMEM108,并进一步鉴定出多个与双相情感障碍显著相关的基因(如VRK2、RHEBL1、CACNA1C,ANK3,HDAC5,TRANK1和SCN2A等),同时也证实双相情感障碍在我国人群和欧洲人群中共享许多重要的遗传风险。

此外,本研究亦证实双相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认知功能等共享一部分遗传基础,为理解不同精神疾病特有及共有表型的内在原因提供了基础信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直以来,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同时有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概率更高的原因之一。

根据2020年7月发表在NEJM上的一篇综述数据显示,双相障碍患者的合并精神疾病的比例高,其中包括焦虑(估计有71%的双相障碍患者合并焦虑)、物质使用障碍(56%)、人格障碍(36%)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10%~20%)。

双相障碍患者的慢性病患病率也高于一般人群,如代谢综合征(有37%的双相障碍患者患代谢综合征)、偏头痛(35%)、肥胖(21%)和2型糖尿病(14%)。而且双相障碍患者的死亡风险约为一般人群的2倍,原因是该人群的自杀率和躯体疾病发病率均较高。

Bipolar Disorder.N Engl J Med 2020;383:58-66.DOI: 10.1056/NEJMra1906193

积极治疗,铲除恶龙

目前,双相情感障碍还不能被完全治愈,但是,它依然是可控的。正因为如此,持续地接受治疗才显得尤为重要。双相情感障碍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包括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仍是治疗双相障碍的主要方法,而心境稳定剂是国际公认的主要治疗药物,是从急性期到巩固和维持期的主要选择。

心理治疗包括心理教育、认知行为治疗(CBT)、家庭疗法、辩证行为疗法、基于正念的CBT,以及人际与社会节律疗法(这种疗法支持恢复日常活动,以恢复生理节律,改善情绪)。

双相情感障碍属于慢性病,而且会复发,因此维持治疗很重要。维持治疗的目的是防止出现情感发作和难以承担的情感症状,通常需要联合应用药物、心理和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目前仍然有很多被这种心理障碍影响的人群没有被确诊,他们往往并不认为自己生病或需要治疗,甚至会强烈拒绝治疗。就像身体生病吃药病才会好一样,双相情感障碍同样只是一种病,不是你的问题,好好治疗,好好吃药,都会好的。

Women of Egypt Mag

也许,我们说得再多也无法体会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你此刻内心经历的万分之一,但是,我们依然希望你知道,人间值得,你更值得。只要你愿意,我们都在,一起铲除恶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