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古玉简鉴
早商的玉器无论是研磨、切削、勾线、浮雕、钻孔、抛光以及玉料运用和创作造型,都挥洒自如,治玉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特别是兽面纹柄形饰综合了上述多种琢磨技术,这些技术一般说来都有较大的难度,即使在今天要做出较好的效果,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在当时把这些技术有效地揉合到一起,是很了不起的。另外,柄面上“勾彻”的兽面花纹,曲直线结合自然、流畅舒展,深浅浮雕确到好处,令人惊奇。顺便介绍一下“勾彻”法:按设计花纹勾出浅沟形线条叫做“勾”,然后把一边的线墙磨出一定的形体叫做“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随着原始氏族制度的解体,奴隶制国家的建立以及礼仪制度的逐步完善和深化,商周玉器随之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它不仅继续承担着沟通天地鬼神的神圣职责,同时也成了贵 族阶 层显示身份地位高低尊卑甚至是王权的信物,即财富和权力的象征。因此商周玉数量之大,品种之多,前 所 未 有。
商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 央集权国家,宗法礼制十分完备。玉器已成为统治者垄断的珍宝,玉器除了做传统的具有宗教色彩的器物外,还是商用工具和生活用品,并出现了为欣赏陈设而制作的玉器配饰。这些品种以礼器如玉璋、琮、壁等最为珍贵,而以圆雕人物最为上。圆雕动物及容器也很有收藏价值,仅次于人物玉雕。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商墓的发现和发掘,是我国南方地区商代 考古的重大收获。四川广汉南兴镇三星堆遗址,是殷商时期蜀文化的遗存。该遗址出土青铜器、玉石器等大量珍贵文物,在1号、2号祭祀坑中所出的玉器达百件以上。玉器以礼仪用玉和玉工具为主。礼仪用玉有圭、琮、璧、环、瑗、戈、牙璋、边璋等,其中牙璋的器形较多样化,最 具特色;一件石质边璋两面各阴刻两组图案,图案以人物、大山为主题,给研究早期蜀文化的宗教、礼仪以及蜀人的衣冠穿戴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玉工具主要有斧、锛、凿、斤、锄等,其中以凿的数量最多,器形也较多样。
无论是国家馆藏,还是民间流散的商代玉器,有很多玉器实际上都没有最 后完 美的磨制完成。有些玉器的纹饰线条,仍然处于半成品的细碎纹饰状态。如果我们懂得工艺技术理论,及加工技术方面的实际经验,便很容易理解和认定为什么现代造假,无法成功的仿造古玉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商代青铜与玉器互为一体的器形,有镶嵌与合铸两类。镶嵌物有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此工艺夏代已发明,至商代有进一步的发展。青铜与玉的合铸,难度很大,是商代一大发明。1976年安阳小屯出土的嵌绿松石铜内玉援戈,戈援前部为玉制,三角形锋,援末及内为铜制,援、内饕餮纹、鸟纹上均嵌以绿松石,表明商代的铜玉合铸、铜玉镶嵌技艺已取得惊人的成就。经射线机、X光测定,商代铜内玉戈、铜柄玉矛等兵器,是玉与青铜合铸而成的。青铜与玉合铸,难度较大,铸前必须对玉件进行预热,掌握玉的耐热程度,避免铸造时炸裂。
为了更好地表现玉石的美感,商代玉工们在承袭夏代镶嵌工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光大。在戈、矛、剑等青铜兵器上镶嵌玉石,装饰着饕餮纹、夔龙纹、云雷纹等,并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