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家长对机构的志愿方案不满意?

在八省联考结束后,机构大都根据孩子的模考位次做出了模拟志愿方案,但是很多家长对机构的模拟志愿方案并不满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首先,家长选择机构往往是在参加机构宣讲后,觉得机构的能力和思路是可以接受的,于是确定了给孩子把志愿的机构。但是,做宣传的老师的能力是没有问题的,其报考思路和策略也获得了家长的认可,问题是机构这样大规模的宣传,所能招收到的学生不在少数,上百名甚至几百名根本不是问题。但是真正到了出志愿方案的规划师会是做宣讲的老师吗?一般都不是。这样的机构一般都是团队合作,成员各有分工,有的负责宣传有的负责指定志愿方案。家长很难知晓最后真正给孩子出方案的规划师的水平和能力,甚至不知道是哪位规划师给做出的志愿方案。所以志愿方案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家长不满意。

其次,现在家长对孩子的志愿非常重视,有的家长自身文化水平较高,受过高等教育,对高校和专业相当水平的认知,他们虽然最终也会找机构报志愿,但是自己也搜集了不少信息,包括学校的、专业的、薪酬的、就业的、城市区域的等等,家长本身就具有高水平的识别能力。有的家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原因,在这方面的认知有限,他们的要求也就低,或者压根提不出什么要求,唯一的要求就是让孩子走个大学就行,对机构给出的方案也看不出问题、提不出要求。一般来说,水平越高的家长,要求也就越高,满足要求的难度也就越大。如果机构的针对这样的高水平家长没有特殊准备,如同一般家长那样对待,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家长不满意。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机构没有完全了解家长和孩子的意愿或者家长没有将自己的要求明明白白的传递给志愿规划师,导致机构规划师做出的志愿方案不符合家长的要求。家长不满意的根本原因就是机构规划师和家长之间缺少充分的沟通,家长要看猪八戒,机构给了个孙悟空。所以家长与机构规划师之间的充分了解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高质量的志愿方案需要机构与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密切合作配合才能做出来。机构志愿规划师需要有对孩子的未来负责的责任心,做到尽职尽责,而不是按照固定的程序生产标准而非个性化的志愿方案,也更不能因为家长要求高就认真准备,也不能因为家长提不出要求就对付人家。家长如果决定找机构报志愿,最好提前报名,这样自己有什么想法和疑问可以随时与志愿规划师进行交流、沟通,这对最终的志愿方案有利无弊。如果在高考后,甚至出分了再报名,匆匆忙忙制定个方案,质量能保证吗?高质量的志愿方案,需要家长和规划师共同努力。

关注“古至今”,获取更多

教育资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