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近期确诊病例呈断崖式下跌 竟是因为做了这件事

01

最近我看到了一则河北疫情的消息,很让人振奋。

从1月初开始,河北石家庄等多地便接连出现散发性确诊病例,石家庄的疫情形势最为严峻。而在1月16日、17日、18日、19日,确诊病例竟然出现了断崖式下跌。为什么会这样?

这就要从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1月15日张伯礼抵达石家庄说起了。

15日当天,张伯礼院士参加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召开的中医救治一线专家座谈会,在会议上,张伯礼向中央领导提出要重视对无症状感染者的中医药治疗,堵住病情发展使其不成为确诊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并就此提出了具体建议方案。

要知道,在过去的疫情处置中,对集中隔离人员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干预一直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但在这次疫情里,很多确诊病例都是无症状感染者转化而来,往往一开始就一两个确诊病例,没过两天就突然增加到几十个、上百个,不仅会造成人心惶惶,对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也会造成不小的冲击。

而值得一提的是,河北这次把清肺排毒汤作为集中隔离人员、无症状感染者、确诊病例的首选方剂。

据1月24日石家庄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截至1月22日石家庄市共有31143名集中隔离人员服用清肺排毒汤,占集中隔离人数9成以上,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河北医务人员正在熬制清肺排毒汤

02

清肺排毒汤在新冠病毒防控战役中发挥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纳入“清肺排毒汤”临床救治观察的10个省份(不包括湖北省)66家定点医院1337例本土患者中有1323例(占98.95%)临床治愈出院,这其中有57例是重型患者。救治对象中无一例轻型转为重型、普通型转为危重型。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伟教授在4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清肺排毒汤”是治疗此次新冠肺炎的特效药。

因此之前我们一直把这个汤剂用于确诊患者的治疗,无论是轻型、普通型,还是重型、危重型,清肺排毒汤是唯一个治疗新冠病毒的通用的中医药方剂。

而这次河北不仅仅把它用于治疗,还用于密接人员的预防、无症状感染者的阻断,可以说把这个药的效力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03

“清肺排毒汤”源自汉代名医张仲景所注的《伤寒杂病论》,而民间中医葛又文就是此方的发明人。

武汉疫情蔓延期间,葛又文依据前期有关资料,综合分析本次疫情特点,统筹考虑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这一治疗寒湿疫的经典医籍里的处方,最终决定将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四个方剂21味药有机组合在一起,化裁为一个新的方剂。这个方剂不以药为单位,而以方剂为单位去作战,方与方协同配合,使其在同等药量的情况下产生几倍量的效果,寒湿热毒排出的速度就更快。

麻杏石甘汤主要是解决内热问题,解决新冠患者发烧问题。

五苓散一边温阳(这是扶正),一边直接利水,赶走新冠病毒的温床——湿邪。

小柴胡汤为少阳病,半表半里,又可通利三焦,既防疫邪入里,又调肝和胃,顾护消化功能。

射干麻黄汤化痰止咳,宣肺解表,清咽利喉。

此外还加了四位药:

山药可以扶正气,保护脾胃的,也用来防止这个方子有点温燥。

枳实是用来除胸闷的,下气的,破气的,同时让患者大便通畅一些。

陈皮与藿香可芳香化湿,还可以解决病人胃肠不舒服的问题,比如腹胀腹泻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数据显示:

“清肺排毒汤”21味中药有16味归肺经,其余中药协同保护心脏、肝脏、脾胃和肾脏等器官。

目前已完成300余种化学成分、200多种入血成分的鉴定工作,预测出790个潜在作用靶标,证明“清肺排毒汤”可通过多成分、多靶标对机体起到整体调控作用,对新冠肺炎从病毒入侵、病毒复制到继发炎症因子造成多器官损伤的整个通路发挥作用。

04

说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身为一个中国人,能受到中医的庇护是多么庆幸的事?

可以说,如果没有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如果没有现代中医的传承和因地制宜的创新,就不会诞生出“清肺排毒汤”,可见中医的传承太重要了。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宝藏,但我们现代人捡起来的太少太少了。别说捡起来了,能做到尊重、珍惜,就已经不错了。

因为中医里讲的阴阳、五行、气血、经络等等,和我们从小学的西方科学体系距离太大,所以绝大多数现代人对中医是非常隔膜的,因为无法理解,所以不能认同,以至于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非常排斥、蔑视中医的。

记得武汉有一个新冠肺炎的男性患者被中医药治疗痊愈后,楞说自己是自愈的,把中医称为“魔幻医学”。

这和人格的开阔度有关,心理学家荣格曾说:“性格决定命运”,他们的性格、意识,一定会对自己和家人命运的走向产生影响,而更重要的是,他们也会在社会大环境中形成一股势力,波及更多的人。当时武汉疫情正吃紧的时候,很多人因为不愿意喝中药,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当时就连一向温和的罗大伦博士也忍不住在微博发声声讨这些人的过失。

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经历,学了儿推,觉得好,想介绍给周围人时,可很多人明明看到了效果,却不知什么原因,宁可依旧给孩子吃抗生素、用激素、吃副作用很多的药、割掉腺样体、扁桃体,甚至一些脏器,也不愿意尝试中医的绿色疗法。

更让人揪心的是,因为对中医的不了解、不认同,我们生活的大环境处处是坑,比如很多学校幼儿园给孩子喝直接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凉酸奶、水果,有的幼儿园夏天会举行冰淇淋节,每月一次充斥着各种肥甘厚味的自助餐,有些学校为了让学生锻炼身体竟然组织夜跑,还有很多蔚然成风的不良生活习惯,如运动完后马上喝冰凉的水,露脚踝、年轻人熬夜成瘾,不吃主食减肥,经期喝冷饮、代孕、冻卵,孕期性生活、纵欲(包括各种欲望)……太多了,简直数不胜数。

中医就是生活,但现代生活几乎处处背离中医。

后果就是,现代人吃的越来越好,长得越来越高,寿命越来越长,但体质越来越差,慢性病越来越多,癌症等大病越来越多。

05

可见中医的断代、没落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而我想说,想让中医能够传承下去,也与我们每个个体息息相关,离不开我们每个人发自内心的对她认可,而认可又离不开自己的学习和实践。

其实学中医,就是需要泡在里面,一点一点积累,实践,去悟,很多道理不是光听谁说的,一定要在实践中总结得与失,自然就能得出其中的规律,一点点积累起来,就更改变观念,改变生活,让自己和能影响到的亲朋好友活得更健康。

还有一点也特别重要,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学习和认可,因为中医体现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我们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炎帝就是尝百草的神农氏,而黄帝就是在最早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和岐伯、雷公论医的那位轩辕黄帝,可以说,中国人的祖先就是中医的先驱中医渗透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也是我们的精神之根。

北大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先生曾讲过一段很精辟的话:“中医思维方式就是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就是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它不是一种分析还原的方法。分析还原,还原到后来就各个称为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整体关联的还原,它也是还原,还原到每一个个体,但这个个体是相互关联的个体,而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所以说是生命。……现在有些人要否定中医,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的一个否定。

这一点我也深有感触,无法接受中医的人,对传统文化必然也是隔膜的,而在中医里浸泡的时间越久,就越能感受到中医的背后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的理解也会越加深刻。

另外还有一个层面,中医讲百病皆生于气,之前我看到过一个数据,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疾病,和情绪有关。愤怒、焦虑、抑郁、憋屈、紧张、不平衡等等这些负面情绪从哪来的?……都是因为认知出了问题,而认知的背后就是一个人的三观和修养,这是根本,如果看不到这个层面,没有认知上的改变,很多身体上的问题也得不到彻底的解决。

元朝的名医朱丹溪在给人治病的时候,就非常重视病人的性格,他的儒学功底很深,所以他给人看病时不仅开药方,还会跟患者谈心,引领他在认知上得以提升,我想这才是大医之道。

朱丹溪

而对于我们自己,也应该多向中国的传统文化汲取营养,格局大了,凡事就能看得长远,想得通透,自然会远离各种负面情绪,很多疾病就会不药而愈。

中医的传承是个很大的话题,涉及的问题很多,短短一篇文章肯定难以谈透,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学习、实践中医,亲近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对中医最好的传承。

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走近中医,愿中医在这个时代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

近期导读:

立春前后这样推拿  让孩子积蓄一冬的能量顺利破土而出
牛小牛的中医之旅—第74集—《“镜子”功》
为什么那么多人“辟谷”,却失败了!

特别提示

因公众平台规则改变,请在阅读后点击“在看”,方便下一次及时推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