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之间,我为自己是个东北人而骄傲
这咋还失眠了
多年来,首次在家乡黑龙江度过了正月十五。回程的火车是慢车,夜晚躺在卧铺床板上,窗外是皎洁的月光,半个多月来巨大的信息量和每次回家带给我的新感受,让人辗转难眠。
与软卧一门之隔的过道,是座上地上里倒歪斜,总之无座的可怜人儿。我从未在这个时间段返程,不曾想到春运竟然持续至今。东北地区路途遥远,每日列车班次有限,由于经济发展不比南方,每年各显神通回家过年的东北人,提到买票都是一把辛酸泪。
而这次我想说的,是东北人幽默风趣,又不乏洞察人心体贴关怀的一面。
太有眼力见儿了
事物的发展千差万别,但规律大体相似,哪怕再熟悉不过的,也常常是过去以为懂了却不懂,现在慢慢开始懂了。
在东北的词典里,有个词儿叫“眼力见儿”,说的是不用人家提醒便会意,抢在他人之前搭把手。如果你有眼力见儿,常被称为“会来事”。
这应该是从小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常提醒,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又精又灵,而不是笨笨的。
在外的这些年,我有了些防备心,很多事不是想不到,而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这次在中转的短途火车上,和旁边的大一女生聊了会,她满怀幸福的告诉我们,才去哈尔滨见了对象。谈话间,我吃了薯片,正尴尬的想去擦拭油渍麻花的手,突然一块纸巾就那么放到我手心里了。竟然被一个18岁的女孩子照顾了,心里只有默默祝福她有情人终成眷属,她也一定会的,因为爱情中情商更重要。
相聚即是缘
每次回家首选火车的原因,除了性价比,卧铺可以睡觉外,还有路上的各种可能性。保不准就遇到几个逗比,或者一同调侃南北差异,或者毫无保留聊自己离家原因的小伙伴。
都说东北人天生善谈,其实这或多或少建立在信任他人喜欢分享的基础上。别说是陌生人,哪怕家人在一起,你不说我不说,久而久之了解得越来越少,只能尬聊。你开口我开口,话题越来越多。
小小的卧铺车厢,成了熄灯后卧谈的大学宿舍,天南海北的人们聚在狭小的空间里,心却志在四方。
你给我一个泡面,我送你一根黄瓜,就连推车卖的老冰棍,都能一个人把大家请了。这种陌生人之间的小互动,没有平日里请客吃饭的压力,也不需要考虑日后人情债的偿还,大家只不过萍水相逢,只不过是结伴一起回家的兴奋。
唠两句呗
那天我们去滑雪,工作人员说只有下午三点有一班车可以送下山,但我滑雪结束,想早点回家,工作人员特别耐心,还帮我出主意,说只能做私人的车,一个人五元钱,但时间也快到了,就别花那多余的钱了呗。
这时一大姐听到了,就对我说,我等孩子,反正也没啥事,我送你们呗。虽然我没好意思,但感受到了这浓浓的诚意。
在东北,你都不用问路,就自言自语“哎呀妈呀,时不时走错道儿了呢?”旁边准有人告诉你“这哪是呀,应该这么走”。在大街上遇到一堆浓妆艳抹的老太太,陌生人可以主动搭话“这么漂亮干哈去呀”?老太太贼高兴“扭秧歌呗”。坐出租车,有时候你想跟朋友聊两句吧,司机也要参与讨论。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是这样拉近的,莫名其妙心情也好起来。
没啥可争的
也许是不比大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大家乘公交都不太在意座位。经常有人告诉我,那不是有个座嘛,你咋不坐呢?年轻人主动让座,老年人还总是让年轻人坐。
公交车带孙子的老太太,乘客一多,就主动抱孙子“你没花钱别占座”。旁人就说,这老太太素质多高呀,她也乐滋滋的。也许陌生人之间的沟通,也是对好的行为的一种鼓励吧。
人与人之间话多了,便更加平等。同学聚会,尽管多年下来有些贫富差距,但因为个个都能说会道,感情一点不变。挣得少的用不着自卑,挣得多的总是不让人难堪的主动埋单,还不忘记跟你开个玩笑“咋滴,付账不行呀?埋汰谁呢”?
不甘示弱的快递员
当我初到南方时,受到南方文化的影响,非常推崇公事公办一板一眼,尤其是服务行业。到现在为止,也的确承认相对发达的南方,这点做得的确很好,但如今,大家能接受家乡发展的过程和时间,并用一种调侃的方式讨论这个事。
比如快递这个事,在南方,快递员一定尽量把客户当成上帝,准时送达,麻烦您给好评这些客套话,这似乎已经约定俗成。因为比较程序化,也不会闹出很多东北送快递的有趣故事。
在东北,比如快递员通常会遇到这样的对话——
快递员:
您的快递到了
客户:
怎么这么晚还送呀
快递员:
我都没下班给你送,你有啥意见?
客户:
我是挺着急用的
快递员:
那不就得了,开门吧
客户:
我一个人在家,不敢开,你放超市吧
快递员:
那你不早说
还有快递员没在规定时间送达求同情,或者就是不给送上楼的有趣对话。总之这些对话,虽然让当事人有点匪夷所思,但对话有意思极了。东北和南方的确有很多不同的思考方式,在这里,就是要去接受不一样。
喝酒到底有多虎
年少离家,毕业季也就小打小闹喝点酒。在东北的同学们,这些年已然练就了一身本领。动不动就四箱啤酒。
小学同学聚会后,有位同学发信息给我,说特别抱歉有冲突没来,要不要再去喝点。在这之前,他已经喝了1杯白酒,11瓶啤酒。我只能默默关机睡觉。
喝酒这件事,就像跑步一样可以训练。东北人以其大胆,不断挑战着自己的极限。但大家的确对东北人能喝存在误区,因为东北虎西北狼,比不上江苏(苏北)小绵羊。
东北模式
东北人在一起总是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事实上舌头没有不碰牙齿的时候,每个团队中总是有人隐忍有人找到恰当的机会敦敦教诲,或者用婉转风趣的语言化解尴尬。
比如说大晚上的我在小区里找不到家这件事,同学们第二天还得早起上班,但没人抱怨没人为第二天焦虑,反而开个玩笑谈笑风生的帮我找家。
在东北,总是让人在融洽的氛围中,学到很多。就好比一个团队,如果不合,你很快知道谁厉害。如果和睦,说不出是谁的功劳,反而都是高手。
今年我们家的联欢会,有三句半和哑剧的欢声笑语,也有诗朗诵和歌颂父亲母亲的煽情,最后大家以一首我和我的祖国结尾。生活就是这样,悲剧容易,喜剧难,整体欢乐的基调,更需要所有人倾情的表演和认真的准备。这就像是东北人的相处模式。
写在最后
作为一个东北人,我对家乡的理解都在随着自己阅历的增长而或是变化或是包容,又何况外地人呢?
我经常听人说去东北要冻死了,东北人特别能打架,东北那旮交通特别不方便。
事实是,在东北,一件长款羽绒服走天下。而室内,经常要开窗透气试图降温。冻不死,却要热伤风了。总之,穿着T恤在室内跨年感觉不错。今年我的家乡室外更是一度达到零上的气温,竟然与终日不见太阳的江浙沪不相上下。看样子,中国这是先让一部分地区(南方)先热起来,再让另一部分地区(东北)热起来,最后达到共同四季如春呀。
每次回家,好像给自己充个电。在东北不长的时间里,让自己的一些看法得到升华,然后,带着这份爱远行。
(图片来自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