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细节(2)首先要理解沟通的含义

于德州(平原)蓝天实验学校

沟通的细节(2)首先要理解沟通的含义

——读《可以复制的沟通力》思考

袁建国

     这是我关于沟通的第二篇文章。第一篇文章《与学生沟通,比“艺术”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个人魅力》(文章链接),主要写了“心服”比“艺术”更重要,就算作是“沟通的细节(1)”吧。

  我们回到本文。

  看到题目,或许有的老师会觉得好笑:身为教师,有谁会不知道沟通的含义呢?那也太没水平了吧?!

  您先莫笑!曾经的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就是那位“太没水平”的老师。

  我一直以为,与学生沟通,就是想方设法让其“心服口服”。

其实也不只是我,樊登的《可以复制的沟通力》这本书上就明明白白地写着:仅仅让对方接受我们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比有效沟通效果更高的沟通标准,就是既让对方接受我们的要求,又能让对方心悦诚服,即达到一种高效沟通的状态。

樊登老师的这段话,简化一下就是这样的:有效沟通只能让对方“口服”;高效沟通能够让对方“心服”。

朋友们,读到这里您停下来思考一下,上面这些有关“沟通”的认知到底对不对?

现在说说我的看法。

我觉得这种表述不完全正确。

查360百科,是这样描述的: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下面还有详细的解释:

1.挖沟使两水相通。

2.指使彼此通连;相通。

3.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它有三大要素即:①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②达成共同的协议;③沟通信息、思想和情感。

4.沟通就是信息传与受的行为,发送者凭借一定的渠道,将信息传递给接收者,以求对方完全理解发送者的意图。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樊登老师的解释,仅仅是“详细解释”中的第四条。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如果仅囿于这一条,有时候会出现问题的。

对“沟通”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使双方“思想达成一致,感情得以通畅”,而不是仅指单向的“对方”。

举一个例子。

我们学校有一段时间要求学生上学放学都按照规定的线路走直线,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整齐划一、赏心悦目”,更重要的是为了避免学生因散乱而与进出学校的车辆发生碰撞。

一次雨后上学的时间,我在教学楼前值班,发现一年级的女生小雨不按规定路线行走,便大声训斥她:“站好队!”谁知小雨把我的话当成了耳旁风,继续大摇大摆地在道路中间走。旁边的值班的老师见状,一把把她拽到路边,斥责她“为什么不听老师的话”。

小雨大哭,口里不停地说着:“你们老师欺负人!”

原来,进校门的时候小雨是按照要求走的,但中途有一水洼,一个值班老师怕她弄湿鞋子,便提醒她说:“可以不走直线。”于是小雨绕过水洼,并“听话”地“不走直线”了,结果又被我和另一个老师训斥一段。

这个事例中,如果小雨被我训斥之后听话地站到了队里,是不是就可以视为沟通成功了呢?显然不是。因为沟通是双向的互通,而不是单向的“听从”。

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发现小雨没按要求走路,先询问她原因,听她解释,再告诉她前边那位老师的意思仅是让她“绕过水洼”,而不是让她“可以不走直线”,那么小雨既理解了老师的用意,又接受了老师的要求,师生双方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朋友们,这就是我的理解,您认为正确吗?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经说过:“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者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来购买这种能力。”

  沟通大师卡内基说:“现在的成功人士,有80%以上是靠沟通力打天下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