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燕北长城到右北平郡
从燕北长城到右北平郡
在上一期里,“赤峰记忆”为您介绍了生活在赤峰地区的最早民族——山戎族。那么,那个曾与山戎族同时存在于赤峰地区的东胡族又跑到哪里去了呢?
本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名为《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的唐代诗歌可以说是脍炙人口了,我们在小时候都曾费劲巴力地背诵过。诗人卢纶用短短的四句话,为我们留下了一个“飞将军”李广射石的故事。但是,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吧,李广射石的地点即在我们的赤峰市!
据史书上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山戎、东胡曾经共同出现在赤峰地区,比如在《史记》当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燕北有东胡、山戎。”相比于中原地区,山戎人的生产力低下,缺少必须的粮食和日用品,甚至人口,时常掳掠和骚扰燕、齐、赵等国的边境,关于“山戎越燕伐齐”、“山戎病燕”的记载在史料中时有出现。山戎族强大后,不断地侵略齐国,把大名鼎鼎的齐桓公给惹恼了。于是乎,本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齐国出兵北伐,山戎因此溃败,最终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里。可是,历史就是这么的好玩,这边刚摁下了葫芦,那边又起了瓢,没有了山戎人的阻挡,东胡人又顺势南下,成了中原诸国的新威胁。
在《辞海》中,对东胡这个民族是这样描述的:“古族名。因居匈奴(胡)以东而得名。春秋战国以来,南邻燕国,后为燕将秦开所破,迁于西辽河的上游老哈河、西拉木沦河流域。”“东胡”一名最早见于成书年代可能是先秦的《逸周书》。在这本书里的“王会篇”中提到:“东胡黄罴 山戎戎菽”。古东胡族曾是活动在滦河中上游及其东北部一个较大的部落联盟,包括了许多族属相同而名号不一的大小部落,和匈奴一样,同属于北方游牧民族。东胡,并非东胡族人自命之名。因《逸周书》记载了从周文王至东周周景王时期的事情,故成书时间最早是在东周。东周时期,匈奴人自称为“胡 ”,所以当时的中原人把活动在匈奴(胡)之东的部族,皆称为“东胡”。因此,《逸周书》的作者把当时人们对东胡的称呼写进书中也就不难理解了,顺理成章了。之后,《史记》和《辞海》也就都非常明确地指明东胡“因居匈奴(胡)以东而得名”。 实际上,东胡出现在历史上很早,但是因为《逸周书》成书在战国,作者写作都会采用当时的称呼,所以称之为东胡,至于以前东胡叫什么,或者说这个部落群有没有他们自己的统一的名称,目前已不可考证,只能是又一宗历史悬案了。
据考证,早在商初,东胡就活动在商王朝的北方,在老哈河与西拉木沦河流域发掘到的东胡人墓葬就旁证了这一点。《晋书》中记载:曾在晋代受封为“鲜卑都督”的慕容廆即“昌黎棘城鲜卑人也。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号曰东胡。”有熊氏,就是黄帝部落。据《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东胡从有史记载以来,和中原的燕国和赵国的接触比较频繁。春秋时期,东胡居住在燕国北部, 和中原的燕国和赵国的接触比较频繁。燕国的东北,从上谷至辽东一带,经常遭受东胡的侵扰。东胡和赵国也是战事频繁。战国时期,东胡居住在燕国和赵国北部,这个时期的东胡最为强盛,号称“控弦之士二十万”,曾多次南下侵入中原。
战国时期,燕国地处北隅,是七雄当中最完蛋的一个。到了燕昭王时期,甚至让大将秦开到东胡作人质,以换取短暂的和平。秦开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不但是同荆轲一起刺杀秦始皇的秦舞阳的爷爷,还是东胡的首位掘墓人。他利用当人质的时间,广泛开展情报搜集工作,把东胡的家底调查清楚后,逃回了燕国。由于非常熟悉东胡的情况,秦开于公元前300年被燕国任命为大将,率兵大败东胡。东胡北退千里,来到老哈河和西拉沐沦河流域,也就是赤峰市境内。
东胡人虽然北退千余里,但势力还是非常强大的,仍是燕国的重大威胁。为此,燕国开始在北国境线上修筑起了一条大大的院墙,即现在还能看到的“燕北长城”。
登着鼻子上了脸
燕北长城自西向东,分布在北纬42度至43度之间,刚好位于夏家店上层文化分布圈的中间地带。它自造阳,即今天的河北省独石口附近开头,结束于襄平,即辽宁省辽阳市,绵延约近千里。燕北长城由河北省围场县进入赤峰境内的喀喇沁旗娄子店、山前乡、元宝山区美丽河,在黑山头附近越过老哈河进入建平县种羊场、老官地、热水、烧锅营子、二十家子,再越过蹦河进入赤峰市敖汉旗新惠镇、扎兰营子,过孟克河至新地、倒格郞(丰收)、克力代红山嘴,过教来河至贝子府、王家营子等地,在东来甸子附近进入辽宁省。燕北长城的建筑为就地取材,山地为石筑,坡地和台地为土夯。
在赤峰及其附近的燕北长城沿线,现在还保留有台、嶂、城等建筑遗迹,为研究古长城提供了实物资料。燕北长城开创了我国修筑长城的营造格局,为后来的长城建设提供了经验。从战国到金代,赤峰地区先后修筑了燕、秦、汉、金、明长城。2006年,赤峰境内的战国至明长城被归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合并项目。
为防止东胡人南下,燕国在修筑了长城而外,还设立了辽东、辽西、渔阳、上谷、右北平等五郡。这五郡的建立,史书上有明确记载,为中国北方的首次,在中国行政建制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其中,右北平郡的最早治所,就在现在的赤峰地区,名平冈,又称平刚或平岗。
当东胡人盘踞在北方的时候,游牧于黄河河套地区和阴山一带的匈奴人逐渐强大起来。匈奴人兴起于公元前3世纪,南于中原对峙,东与东胡为邻。最初,匈奴的实力是弱于东胡的,直到冒顿单于的出现,这种颓势才得以彻底改变。公元前209年,冒顿将父亲头曼杀掉,自立为匈奴的单于,也就是这个民族最大的领导。东胡王听说了这件事儿,以为弑父的冒顿也不是一个好鸟儿,好机会来了,便派出使者到匈奴地界去进行勒索。第一次,东胡王提出要头曼的千里马,冒顿征询群臣的意见,得到了一个否定的答复,不能给,这可是老头头儿的马呀。冒顿却认为:“邻国要一匹马,没什么大不了的,怎么能不给呢?”于是把马送给了东胡王。东胡王在得到这匹马后,十分的得意,又提出了一个更为过分的要求:“欲得单于一阏氏。”这里的“阏氏”即指单于的妻子。冒顿的手下们一听,可就先炸了锅了,这也太欺负人了吧,送什么也不能送老婆呀!可是,这一次,冒顿却还是答应了,“邻国要我的女人,没什么大不了的,怎么能不给呢?”他又把自己的一个老婆送给了东胡王。东胡王在得到了冒顿送来的宝马和美人后,更加的得寸进尺,简直是要呲着鼻子可就上了脸了,以为匈奴人软弱可欺,便又派使者来见冒顿单于,再一次提出了要求:“两国之间的缓冲空地,我们想占有它。”这一次,冒顿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立马火冒三丈,愤怒地说:“土地,是国家的根基也,怎么能给外人!”于是,他杀掉了那些同意把土地给东胡的大臣,以举国之兵突袭东胡。东胡王做梦也没想到,这个唯唯诺诺的匈奴单于会对自己开战。由于对匈奴的轻视,防务不足,东胡大败,匈奴人控制了赤峰的大部分地区。东胡人被匈奴人打败后,一支迁到乌桓山,即今天的阿鲁科尔沁西北,成为了乌桓人,一支迁到鲜卑山,即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西,成为鲜卑人。
汉武帝时,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和辽东五郡的防御力量得到空前的加强,成为打击匈奴的重要军事中心,很多历史有名的战争都由此出发或作为前方据点。其中,“飞将军”李广曾任右北平郡太守。
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在这段记载中,没有明确写出射虎之地。但按照司马迁文字的顺序,这一事应为李广在右北平郡驻守时所为。
李广是汉朝名将,善于骑射,膂力过人,弓马娴熟,曾任右北平郡太守。宁城县打虎石水库,位于黑里河中下游,离黑城不到二十里,有打虎传说而得名。至于那个打虎之人嘛,有人说是李存孝,有人说是李广。据本报记者此前的考证,李存孝压根儿就没在右北平郡驻守过,甚至还是一个传说当中的人物。因此,李广最有可能是那个“打虎之人”,而打虎之地当然是在打虎石水库附近了。
空留英雄打虎名
据考证,在西汉时,右北平郡治所平冈即在今天的宁城县的黑城村,那里有一座名为“黑城”的遗址。
燕昭王发奋自雄,于燕昭王十二年(公元前300年)派大将秦开打败了经常侵扰燕国北部地区的东胡,将东胡人赶到了现在的赤峰市一带以及辽宁省大部地区。燕国为了攻防东胡,修筑了从造阳到襄平的长城,并设置了上谷郡(治所在沮阳,今怀来东南)、渔阳郡(治所在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右北平郡、辽西郡(治所失考,辖境约在滦河下游以东,大凌河下游以西一带)、辽东郡(治所在襄平,即今辽阳市)等五个郡,加强政区治理,以巩固国土。汉承秦制,继续设置右北平郡,所属十六县中,应是沿袭秦代名称,这些县名是:平冈、无终、石成、廷陵、俊靡、徐无、土垠、白狼、夕阳、昌城、骊成、广成、聚阳、平明等。
平冈城自战国时期始建,秦汉两代沿袭利用,至西汉末年废弃,大约延续使用了约四百年。东汉时,由于乌桓、鲜卑的侵扰,右北平郡辖地大为缩减,仅存西汉时郡域的西南一隅。北界大致为今长城一线偏北。领四县:土垠县、无终县、徐无县、俊靡县。东汉时,右北平郡的治所也由平冈移至土垠,即今唐山市丰润东。晋改为北平郡,移治于徐无,即今唐山市遵化西。隋朝时候,右北平郡的治所即在现在的卢龙。
平冈城荒废约千年后,公元1013年,即开泰二年,辽王朝又在原址修筑城市,为辽中京直辖的富庶县城,也有人考证为劝农县城。在宋使入辽的行程记录中,记载有距中京城一日里程的富峪馆,在中京城西九十里。后来,为适应宋、辽两国使节频繁往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又在原址兴修了富庶县城,规模是按上等县城的营建制度规划的。这座县城,在金、元两代时沿袭使用,金代为北京路大定府所属富庶县,元代为大宁路所属富庶县。元代还曾在这里设置站赤,名叫富庶站,即驿站。明代亦曾在这里设置富峪卫。1387年,洪武二十年,先在这里设置和修筑了富峪守卫千户所,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改为卫,属北平行都指挥使司(设在辽中京城址内)管领。1404年(永乐二年),北平行都使司和大宁卫内迁,富峪卫城也随之废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现如今,那个流传了千年的故事,早已沉淀在了黑里河林区的每一片枯叶里了,粼粼的波光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