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记茶庄
解放前,在老赤峰街里有过一个“老字号”——福记茶庄。它的兴与衰,正是赤峰商业的一段真实记录。甚或,它的一些经营理念和方式即使是在今天也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前身
福记茶庄的前身是以经营烟草为主的福记公司,创办于1924年,经理是郭哲生,主要股东有赤峰商界巨头杨子彬、蒙族王府协理鲍双喜等。
福记公司所经营的香烟品种主要有三炮台、红粉包、哈德门、小孩烟等十余种。
可是,由于当时的赤峰人大多抽的是自产自销的旱烟,“洋烟”的销路并不是很好,再加上又有一家经营香烟的德记公司在三东街开业,致使其陷入绝境,有亏无盈,于1930年初被迫倒闭。
同年3月,原福记公司的部分成员重新筹集股份,成立了专门经营茶叶的福记茶庄,地址设在二中街南部。福记茶庄有股东十余人,每股为一千五百元,总计十个整股,筹集资金一万五千元。
福记茶庄的经理是从锦州日升号请来的,叫姚畅时;副经理是京东人氏张竞西。
福记茶庄销售的茶叶品种主要有绿茶、乌龙茶、香茶、红茶、砖茶和珠兰茶。其中,绿茶、乌龙茶和香茶主要销售给城镇居民、富户;蒙古族人喜饮红茶,煮熬乳食更是离不开砖茶;回族人喜饮珠兰茶,每晨必喝。如是,福记茶庄购销的茶叶品种非常适合于本地区的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很对路子。另外,其内部管理与用人也较为完善和可行,货物质佳量足、服务质量高,在检验、加工、储存、零售等方面有一整套严谨的规程。
福记的掌柜懂得和气生财的道理,对招待、接待、迎送顾客有一套办法。柜台上备有茶叶和烟,如果发现顾客有可能谈大宗买卖,就引入批发部的专屋,给以款待。店员能否善待顾客,揽到生意,决定了其在茶庄的地位和所受的待遇。
这是它在赤峰市场上能够立足的最重要原因。
货硬
老赤峰街里曾有过这样的评价说:“福记的货硬,正隆的人硬,恒盛不咋滴!”
当年,赤峰除了福记茶庄而外,还有稍晚开业的正隆、恒盛两家。
正隆茶庄是张竞西脱离福记后集股兴办的,这个人为品茶老行家,做茶叶很有一套,与天津等地的茶业公司有联系;恒盛茶庄的掌柜是来自锦州的石某。
这两家茶庄分别设在三中街和南横街,与福记相距不远,一场同行业间的竞争不可避免。
最终,福记在这场茶叶大战中取胜。
可见,“货硬”才是硬道理。
福记茶庄对原进货价格只是作为定价的基础,其销售价格要经过一套复杂的程序。品尝茶叶、鉴别质量是最重要的一关。在当时, 这道程序主要依靠感官的接触和老经验,辅之以理化检验。
福记凭借丰富的经验,采用“看干茶”的办法,大体也能准确地鉴别出茶质的优劣。第一步要“取样儿”,即在同一批茶叶中,按体积大小、叶条粗细、分量轻重、形态整碎以及质量的好坏加以区分,样品需选的适中;第二步是把大小、粗细、轻重、整碎的茶叶搭配均匀,然后判定出标准价值,分出等级,以质论价。
福记茶庄进货时坚持以“销”为主:多购进适销对路的茶叶,对不畅销的就少购或不购;库存茶叶经常保持在四百箱以上,以便调剂周转,但时间不能超过两个夏季,以免变质、变味。
老赤峰街的茶叶主要来自天津、营口、锦州等商埠。
1933年日寇侵占热河以前,福记的主要货源在天津,与天津东北部的正兴德茶庄关系密切。这个茶庄规模较大,从苏、浙、皖等省进货,货全量大,自设茶厂,加工质量非常好。
用工
福记雇用和招收店员有一整套的标准,要求严格遵守:身体健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不是赤峰本地人,有赤峰城内富户担保。
在当时的条件下,福记茶庄对员工的文化水平要求是不低的,因为茶叶的鉴定、加工、保管、销售等都需要有文化。至于不要当地人嘛,是为了防止店员与亲友及社会上的人互相串通,做出不利于茶庄的事儿,损害茶庄的利益和信誉;对担保人的要求则更加苛刻,地位、权势、财产都必须要在福记之上,这可以让店员不敢作弊、犯规或偷逃等,而解雇后,还会有担保人能够接受。
在那样的一个年代,福记就非常注重对店员的业务培养,如品茶、评等,不局限于经理之间。购进茶叶后,先由经理、副经理品尝,让年轻店员在一边观察。然后再与原有的茶叶作对比,让店员们仔细查看茶的叶条,并试喝一杯,进行品评。经理、副经理配出样品,由三个负责配茶的店员按照上面的标准配好,对不符合水质的要加工复制。
福记茶庄的店员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每分钟都处在“柜头”(相当于现在的店长)的监视之下。在旺季,经理、副经理也亲临柜台,在淡季就让店员专心练功,如打算盘、练习抓茶叶的准头儿。
在夏季,店员们要在早上四点半起炕。
店员起炕后先打开门板,准备营业,然后分两批洗漱。对上柜台的店员要求特别严格,不准留头发,必须把手洗干争,指甲内不准带一点儿污垢;必须到后院去吐痰,不准用香皂、雪花膏,避免茶叶“串味儿”,只准用一种碱和猪胰子做的合成物洗手;服饰样式要统一,夏季一律漂白布做的小褂子和黑细布长裤子。
中秋节过后,营业时间缩短,店员们有点儿空闲时间,练习写字就成了主要活动。
店员的业余时间很少,不能随便出门,也不准看闲书,惟一的读物是《大公报》、《大同报》,很多店员对这些刊物并不感兴趣。茶庄在每年农历正月组织店员们看两次戏,有时还能看一次电影。每次看戏或电影,都由柜头整队前往,按时返店。
每年的端午节、中秋节下午放假,店员们可以上街,接触几乎被隔绝的社会生活。
这两个下午,由“跑外”的人在店内看门,因为与大多数人相比,他们的自由比较多。
掌柜的不准店员们随便花钱,就是为了应付病灾的费用。如果店员的薪金不够开支,茶庄还会以“馈送”的形式在每年正月予以补贴。“馈送”金额因人而异,差别很多,多则百元,少则十元、五元,全凭掌柜个人好恶而定。
福记对店员的工作、生活近乎苛刻的管理与限制,在当时还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日伪统治下的赤峰,到处都是妓院、赌场和烟馆。福记的店员们在这种环境里未曾染上那些恶习,甚至不敢靠近,可以看出掌柜的高明之处。
在膳食方面,由福记茶庄为店员免费提供。营业旺季时,店员们每星期能吃上两顿饺子。
对每个店员来说,薪金是相互保密的。每当到了农历正月初五,他们都非常紧张,战战兢兢地去看支使账。因为这一天是“拨薪金”的日子,从账上可以看出每个店员在过年一年的业绩。店员的薪金数额相差很大,如果拨的薪金很少,就意味着干得不好,有被解雇的可能。
福记对店员管束严格,戒律繁多,奖惩分明,薪金差距和浮动幅度很大,随时都有减薪和解雇的可能。
店规
福记茶庄每五天开一次会,时间是在晚饭后,齐聚于柜房,听经理、副经理训话。先是总结五天来的营业情况,然后对店员逐个“过堂”,向表现好的学,对表现坏的要引以为戒。
在福记,每年有三次解雇的时段:五月端午节、八月中秋节和正月。
过完大年之后,有的店员会接到解雇通知,向担保人说明情况。好一点儿的,经担保人周旋,掌柜的收回成命,重新入店,但要受到掌柜的严厉而刻薄的训斥:“你们家没有买卖人,还想住买卖地方?”
被解雇者都是被经理认为不勤快,不好管的人,而不是因为偷窃。因为茶庄一来对偷窃防范甚严,二来偷窃者会承受不了舆论的压力。
在当年,如果说某店员是“偷钱的臭三辈”或“偷过一分钱”,在赤峰街里就呆不住了。
福记茶叶的批发办法是:在几条经销路线的各主要城镇选定分销店,茶店按期派人前往“汇货”,出示样品,确定各店需要的茶叶品种和数量,然后再由茶庄发货,一般不先收茶款,待下一季度去人销货时将款收齐带回。
福记的盈亏情况与各分销店经营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
福记“跑外”的人都非常注意观察和研究其它分销店的营业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发现销售不好的店,只收欠款,不发货。当时把亏损户称为“摊黄户”,这类商户每年不过一、两户。福记对“摊黄户”所欠货账尽量催收,实在偿还不起的就作“呆账”处理。“呆账”三年结算一次,一笔勾销,这样的欠款数目是很小的,大约只有三四十块钱。
福记茶庄在选定批发代销店时相当慎重,大多数能靠得住。加之“跑外”的人能干,有眼力,发现分销店有亏损的迹象,就立即向茶庄报告,以便及早处置,避免损失。
分红
福记茶庄员工最多时达三十余人,其中经理、副经理、三经理各一个,“跑外”的两人,采购两人,站柜台十余人,配茶三人,汇货两人,会计两人,还有厨工、更夫数名。
福记茶庄的经理、副经理、三经理享有顶“人身股”的特权,经理为一俸二,一俸为一个整股;副经理顶一俸,三经理顶八厘,也就是一股的百分之八十。有一些被掌柜的看中并给予重用的店员可以顶“散身股”,另外还有从茶庄外硬塞进来的“关系股”,股额为五、六、七厘不等。在福记学艺,三年后“放座吃劳金”,地位高了一步,每天能在晚间闭店时和经理及“吃大劳金”的人同桌吃晚饭,五年后允许顶“人身股”五厘。
按规定,福记每年分红利一次,有“实在股金”的“财股”与“顶人身股”的同等对待。此外,经理、副经理与顶“散身股”的人每年可以预支一定数量的现金,一般按一个整股预支四百元计算。如茶庄经营的好,他们可与其他股东一起分红,如出现亏损,虽分不到红,可照拿“预支金”,也算是“旱涝保收”了。
散伙
伪满统治初期,福记平均每天零售额为300元,月总计9000元,一年达108000元,毛利润为25%,全年零售毛利总计27000元;每天平均批发额为400元,月总计12000元,一年达144000元,毛利润为20%,全年批发毛利润总计28800元,其中砖茶全部批发,不零售。
零售和批发毛利总计55800元,扣除税金、房租、水电、运杂费、薪金等项支出,每年能获纯利两万余元。
1935年到1939年是福记茶庄的兴盛时期。
1939年,也就是伪满康德六年,日本侵略者为了加紧对东北各地的物资掠夺和经济垄断,于7月25日颁布了厉行物资统制和限制物价的法西斯法令“七二五限价”,让福记茶庄的货源、品类、价格等完全置于日伪的控制之下,几乎无利可图。
1940年到1941年,日伪当局强制推销“台茶”,又名花包种。这种茶叶的产地是台湾,碱性大,色黑红,味不好,一夜之间就会变成绿色。台茶用纸盒装运,其质量大受影响,且售价由日伪官方硬行规定,较其他茶叶昂贵。福记经营台茶几乎无利可图。
给福记以致命打击的是1942年秋季的“强制拍卖”。
这年中秋节刚过,赤峰伪检察长王相柏、于兴洲突然带人闯进福记茶庄,给副经理张江丰戴上手铐,拉到三西街伪警察署关押起来,罪名是“经济犯”。
在日伪暴政之下,“经济犯”的罪名是可以随便加到任何店主和小商贩头上的。张江丰被捕后,福记茶庄四处活动,托人保释,最后用一大笔贿金才将人赎回,那些人抓人的目的就是要勒索钱财。
这一年的10月间,伪检察厅又勒令福记茶庄将全部存货按“官方限价”拍卖,当时叫“配给”。福记在当时已经营了十二年,积存茶叶12000斤,每斤的平均价格是五元,而所谓的“配给价”是每斤两元钱。
两天后,存货拍卖一空,其中很大一部分被日伪人员以低价买走。
福记在这次拍卖中共亏损了36000元,近于倾家荡产,被迫倒闭。
1945年8月,日寇投降,伪满洲国垮台,赤峰第一次获得解放。福记茶庄的部分人员重新筹集了部分资金,在原址再开福记茶庄,全店只有五个人。
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进入赤峰。福记坚持营业,主要是从天津进货。
此时,张竞西在天津开设了“成隆茶庄”,转销南方茶叶,门面虽不大,但营业范围极广,并打入北平、唐山、山海关等地的市场。
1947年旧历六月,赤峰第二次解放。
福记有两个人回了家乡,人手不够,资金也不足,难以从外地直接进货,只能从赤峰的泰升、裕记、大光、庆丰厚等公营货栈进货。
1949年初,天津、北平相继解放,
福记重新从天津办货,运输、经销都非常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