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未能打动康熙皇帝

巧克力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食品,它的历史也颇为久远。如果从公元前1100年在洪都拉斯人类遗址发现使用可可的痕迹算起来,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公元5世纪,玛雅人把可可豆捣碎,混合水、辣椒以及香料,来回倾倒出大量泡沫,这大概就是巧克力的最初形态——一种有苦有辣的气泡饮料。这种饮料在当时极为珍贵,玛雅人一般只在宗教仪式中才拿出来。继玛雅人之后,阿兹特克人也非常推崇这种可可饮料。由于当时阿兹特克帝国本土无法种植可可树,可可豆完全依靠进口,以至于珍惜到一度被当作货币来使用,一粒可可豆可以买一颗玉米粽,5粒则可以作为定亲信物,100粒就可以买一个奴隶。

1519年,西班牙探险家科尔特斯登陆墨西哥湾,受到了当地阿兹特克人的热情接待其中就包括饮用神圣的巧克力的环节。一开始,巧克力并不合欧洲人的口味,当科尔特斯将其进献给西班牙国王时,却被嫌弃为“一种给猪喝的苦味饮料”。但聪明的西班牙人稍作改良,在加入蜂蜜或蔗糖后,巧克力很快变成上层社会的最爱,并逐渐风靡整个欧洲。

巧克力与中国在清康熙年间也有了交集。当时的罗马教皇派遣多位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传教,巧克力也随着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巧克力最初在中国也只是在传教士之间流传,这种褐色饮料不经意间终于引起了与之打交道的清廷官员们的注意。当然,这时的巧克力还是被当作药品,并被冠以“绰科拉”之名。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五月,康熙皇帝曾下旨让武英殿总监造赫世亨向西方传教士们讨要药品,嘱咐其如果有“绰科拉”也顺便要一些。赫世亨向传教士们要来了150块巧克力,并从中精选出50块放进特制的柳条匣中敬献给康熙皇帝(其余的100块送大内收存)。细心的赫世亨在奏折中还详细地说明所谓的“绰科拉”是一种由八种原料配成的饮料,其中肉桂、秦艽(草本植物,根可入药)、白糖三味中国也有,为的是不让康熙皇帝觉得太过疏远。

即便如此,抱着实用主义态度的康熙皇帝亲自品尝过“绰科拉”后,并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我们的大皇帝觉得这无非就是一种苦苦的饮料而已,它不能治病,与我们的茶也没有多大的区别。

收到反馈的赫世亨并未气馁,他赶忙又向康熙皇帝再次上书。在这份奏折中,赫世亨进一步解释了“绰科拉”并不是一味药,但饮用它却有助于缓解腹泻、积食、胃寒等症状。这份奏折还是没有引起见多识广的康熙皇帝的多大兴趣,他在赫世亨的奏折上只轻飘飘地批了“知道了”三个字,看来巧克力还真没打动我们的大皇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