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

六味地黄丸其方起源于宋代,因为其疗效显著,被后世称为开创了“滋阴大法”,成为后世滋补肾阴的基础方剂。如此经典的方剂,是不是很想知道,六味地黄丸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

钱乙or六味!

在宋代,有一个著名的医生叫钱乙,他有本书叫《小儿药证直诀》。如果大家没听说过钱乙和这本书,一定听过书里一个鼎鼎大名的方剂,叫“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钱乙由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金匮肾气丸去掉肉桂、附子而成。当时是为小儿所制,因为小儿为纯阳之体,不宜用肉桂、附子这类温补的药。

六味地黄丸中以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茱萸滋养肝肾、兼涩精;山药补脾以助后天生化之源,兼补肾固精。以上三药配合,肝脾肾三阴并补,仍以补肾阴为主。泽泻利湿泄浊,并能防止熟地黄滋腻的药性;牡丹皮清泄肝火,并能佐制山茱萸的温燥;茯苓健脾渗湿,能助山药健脾。泽泻、丹皮、茯苓三药相合,起到补中有泻的作用。全方六药合用,以补为主,补中有泻,泻不伤正,是滋补肾阴的著名方剂,用于治疗和调理因肝肾阴虚引起的诸多病症。

肾阴or肾阳?

中医的阴和阳,既是对立关系,也是互生关系。如果把阴和阳比喻为一株向日葵,向着太阳的一面,明亮、温煦的为阳;背着太阳的一面,阴暗、寒凉的则为阴。

将阴和阳对立又互生的属性引用到中医学中,对于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属于阳;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属于阴。人体的血液和津液等都归属于“阴”的范畴,起到滋润和濡养的功能,如润泽皮肤、肌肉、脏腑,充养骨髓和脑髓,润滑关节、眼、口、鼻等。

这些人体之阴是会随着增龄、疾病的发生等被不断消耗的。元代医学家朱丹溪就曾经提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黄帝内经》里也曾指出“年四十,阴气自半,起居衰矣”。机体出现阴虚之后,就会表现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咽燥、潮热盗汗、失眠多梦、手足心热等等一系列出现失于滋润和濡养的证候,治疗一般以滋补肾阴为主。

北京同仁堂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剂型多样,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等,用温水或淡盐水送服。大蜜丸和水蜜丸,辅料中含有蜂蜜,使得药效较为缓和,容易吸收。浓缩丸,不含糖,适合糖尿病患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