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古烁今大德垂世学界楷模蔡元培先生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计,一百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秉持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改革和发展了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对民族和时代的转折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蔡元培的到来使昔日的“皇家大学”成为革命的前沿阵地

1840年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这个昔日辉煌无比的东方大国毫无还手之力,开始了割地赔款的黑色历史。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但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从未放弃寻找光明,无数仁人志士艰难探索着。

图 | 京师大学堂学生合影

1898年维新变法之后,成立了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之后,这所大学改为国立北京大学。

虽然压迫和奴役中国百姓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已经灭亡,但残留的封建思想却根深蒂固。

在这所国立大学里所教授的仍是忠君、崇儒的封建文化和思想。教员和学生身上都有着浓重的封建和官僚特质,它好像只是换了一个名字,内里依旧是“皇家大学”。

1916年,这所“名不副实”的大学迎来了彻底的改变,改变它的正是蔡元培先生。

图 | 蔡元培

1868年蔡元培出生在风雨飘摇之中的封建社会末期。25岁时他考取了进士,27岁入翰林院。

他看到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对国家的命运深感担忧,戊戌变法后便弃官离京。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使中国完全沦为半半封建社会。蔡元培怀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开始了对西方学说的探索。

1905年蔡元培加入同盟会,两年之后他赴法留学攻读哲学、伦理学和美学,期间他一直从事着有关教育的研究。

1916年在法国的蔡元培收到了教育部总长范静生发来的电报,电报中邀请他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一职。

当时北大的风气蔡元培是有所耳闻的,有人劝他不要去,但他抱着“教育救国”的理念,决心要对北大进行一番改造。

图 | 北京大学

任职的第一天,学生们就对蔡元培的行为感到震惊。当时校工和学生们在校门口站成两排,毕恭毕敬地向他行礼,不料他摘下了礼帽,向大家鞠了一个躬,表示回礼。

这样的场景是那些身上还带有官僚气的校工和学生们从未见过的。而校长蔡元培到任后对学校所做的改革,不仅改变了他们,也促成了一个时代的改变。

想要教出好学生,首先要有好老师。蔡元培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聘请陈独秀担任文科学长。但当时的陈独秀一心创刊,面对蔡元培的邀请无动于衷。

图 | 陈独秀

蔡元培很看重陈独秀的眼界和思想,便多次上门拜访。有时陈独秀还未起床,他就坐在门口耐心等候。陈独秀深受感动,便答应了蔡元培的邀请。陈独秀来到北京任职后,《新青年》的编辑部也迁到了北京。

于是民主、自由之风吹进了北大的校园。

接着胡适在陈独秀的引荐下也来到了北大。当年的胡适正为生计奔波,多年之后,他在怀念蔡元培时说道:“如果没有他,我的一生可能会在一家二三流的报刊编辑生涯中度过。”

随着胡适的到来,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鲁迅等仁人志士也相继来到北大教书,在蔡元培所提倡的“师生问询难质疑,坐而论道”的学习风气之下,学生们的思想得到了转变和开阔,不仅如此,教师之间的思想交流也更加频繁,新思想新文化得以很快传播。

北京大学逐渐成为了革命的前沿阵地。

1919年5月3日,蔡元培收到了来自北洋政府外交委员会委员长汪大燮的密电,密电中中国政府准备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的消息使蔡元培气愤。

他召集学生代表傅斯年、罗家伦等,告诉了他们这一消息。学生们强烈的爱国情怀被激发出来,决定于第二天举行游行活动。

蔡元培毕竟是一校之长,在学生准备要游行之前,他有一些犹豫,便挡住学生的路,向大家提出,如果有什么要求,他可以代为转告政府。但学生们此刻已是怒火中烧,这一场游行已注定无法平息了。

图 | “五四”爱国运动

这些深深热爱祖国的年轻人高喊着“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宁为玉碎,勿为瓦全”的口号,在天安门附近进行了示威,之后他们又冲到曹汝霖的宅子里,放火烧宅,以表达不满。

政府感到事态严重,抓捕了千名学生,并且要求蔡元培开除“闹事”的学生。蔡元培不但没有按此规定执行,还答应学生要在三日内将被抓捕的学生救出。

图 | 蔡元培先生

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冒着生命危险,带着师生到各处演讲、申诉,引发了大规模的不满,接着全国都掀起了游行、罢工、罢课、罢市的运动。迫于舆论压力,北洋政府释放了学生,并且公开道歉。

6月10日,曹汝霖、张宗祥的职务被罢免。6月28日,参加谈判的中国代表未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至此一场由学生、工人、商人参与的“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革命开启了新的篇章,在无产阶级的带领下,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而这场扭转时代的大事件,和蔡元培密切相关。

二、北大成为孕育共产党的摇篮,毛泽东深受蔡元培的影响

蔡元培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影响了很多年轻人。毛泽东就是其中一位。

图 | 青年毛泽东

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上学的日子,毛泽东虽然未与蔡元培见面,但已深深受到他的影响。

当时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先生与蔡元培交好,两人同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读书,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杨昌济在给毛泽东等学生讲授《伦理学原理》时,将蔡元培翻译的中文版《伦理学原理》作为教材。

经过杨昌济的教授,毛泽东对这本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于是他认真多次研读了《伦理学原理》,并在上面加以批注。几乎每一页的每句话上都有标注痕迹。圈、点、单杠、双杠、曲线等符号占满了字句之间的空白。此外还有大量的批注、评语、提要,整本书共有150多条,字数达12000多字。

在这些批注中有表示赞成的,如“此说与吾大合”等,有表示反对的,如“此节不甚当”、“不应以此立说”等;有表示怀疑的,如“此却有一疑问”等。

由此可见毛泽东读书的认真程度,他的这种对于书本、对于知识的热爱值得我们学习。

图 | 毛泽东

多年之后,毛泽东回忆起他读这本书的时光,曾说道:“……很新颖,很有道理,越读越觉得有趣味……它使我得到了新的启发和帮助。”蔡元培所翻译的这本书就好像是在青年毛泽东的心中埋下了一粒种子,到两人见面后,这粒种子开始破土而生。

1918年6月,毛泽东毕业后赴京筹备湖南青年留法勤工俭学的事情,便有了和蔡元培的第一次见面。

而这一切也源于蔡元培,因为“勤工俭学”运动是由蔡元培倡导并发起的。

当时湖南准备赴法留学的青年有50多人,这个数量在全国也是最多的,毛泽东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作为这些青年的代表,常常向蔡元培等人商讨相关事宜。

毛泽东忙于此事,无暇顾及自己的生活。他一开始借住在老师杨昌济的家中,感到多有打扰,便搬出去自己租房,但他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所租的房子要8个人挤在一个大通铺上睡觉。

“我们大家都睡到炕上的时候,挤得几乎透不过气来。每逢我要翻身,得先同两旁的人打招呼。”

图 | 北大“红楼”

生活窘迫,毛泽东迫切需要一份工作维持生计。于是他找到老师杨昌济。杨昌济则是求助了北大的校长、他的好友蔡元培。经过接触,蔡元培很看好毛泽东的能力,便请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为他安排了图书助理员的工作。

在这里,毛泽东负责整理图书和打扫房间,每月可拿到8元的工资。这笔钱虽然不多,但足够他生活。

这份工作为毛泽东吸取新知识、新思想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他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李大钊先生,常常与先生交谈。在图书馆,他管理着15种中外报纸,包括天津大公报、长沙大公报等,使得他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到国内外的重要新闻和新思想。

就是在这里,在李大钊的启发下,毛泽东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由此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图 | 蔡元培

同时蔡元培所开创的“课堂公开”教学模式也为毛泽东去旁听提供了便利。自由的学风吸引来了许多怀揣理想抱负的青年,当时来旁听的学生最多达到150余人。这些人中瞿秋白、何孟雄、陈德荣、俞秀松等,他们后来都是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

在蔡元培的带领下,北京大学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摇篮。李大钊将马克思主义引进了课堂,这在当时开创了先例。许多青年循着马克思主义的足迹,探索拯救国家与人民的方向。

在共产党早期组织的58名成员中,有23位来自北大,包括教员、学生和旁听生,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邓中夏、张国焘等人。

1919年底,由于湖南军阀张敬尧压榨、迫害当地百姓,毛泽东发起并领导了“驱张运动”。他第二次进京,向在京的湖南知名人士宣传张敬尧的恶行,并向相关部门提交了请愿书,此外他还到处演说,号召广大学生、青年一起支持“驱张运动”。

图 | 杨昌济先生

1920年初毛泽东的老师同是也是岳父的杨昌济先生因病住院,尽管毛泽东很忙,但还是一有空就去看望他。不料,先生于1月17日病逝,毛泽东悲痛万分。作为杨昌济的挚友蔡元培也伤心欲绝,他协助毛泽东为逝者筹办丧事、举行追悼会。

1月25日上午,蔡元培佩戴白花,黑纱在北京法源寺的祭坛上,为杨昌济举行了追悼会。之后毛泽东走上祭坛,向杨昌济先生的遗像三鞠躬,并含泪宣读了《治丧辞》。

为了能使毛泽东一家顺利扶柩返回湖南老家,蔡元培给他们申请了“运柩护照”。毛泽东深表感激。

1927年毛泽东高擎马克思主义的大旗在井冈山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反动派却抓紧了对他家人的抓捕。毛泽东的妻子、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杨开慧不幸被捕入狱。

蔡元培得知此消息后立即联络社会人士,想办法救杨开慧出狱。北洋军阀迫于舆论压力没有对杨开慧使用酷刑,但何键却对杨开慧秘密执行了枪决。

图 | 杨开慧

正在作战的毛泽东听说了这一消息,痛不欲生,他写信感慨道:“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虽然蔡元培未能将杨开慧救出,但他对毛泽东的这份情谊十分真挚,毛泽东也很感谢他对自己的帮助。

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蔡元培的儿子说:“你的父亲真是好人”

蔡元培虽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支持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并且想尽一切办法营救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

1932年陈独秀被捕入狱,蔡元培联名社会知名人士向国民党发电报,请求释放陈独秀。结果陈独秀并没有被释放,蔡元培也因此“得罪”了国民党当局,但他依然不顾危险,前去狱中探望陈独秀。

随着革命的不断能深入,反动派也更加猖狂,在灭亡的边缘垂死挣扎。他们不断地残害共产党和革命者。

1932年蔡元培同宋庆龄等人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国民保障权益同盟”,旨在营救更多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反对国民党的独裁。“中国国民保障权益同盟”的成立在营救人员上效果显著,成功营救了廖志勇、瞿秋白、丁玲等人。

1931年苦难深重的中国依旧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日军的“铁蹄”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图 | 蔡元培

蔡元培不忍看到人民受苦受难,便联合各界知名人士,带头向国民党政府和国际组织致电,主张抗日救国。

1936年,毛泽东给蔡元培写了一封,目的是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的这封信言辞恳切,他立志要救百姓于水火的深情感动了蔡元培。

于是当时已是古稀之年的蔡元培赶到南京,要同蒋介石探讨国共联合抗日的事宜。

蒋介石并未见他,推脱道:“我知道,我会考虑的。”蔡元培坚决地说:“委员长不答应,我不会走的。”蒋介石借故自己还有军事会议要开,让秘书继续传话。

蔡元培此行是一定要说服蒋介石的,既然蒋介石不肯见他,他便采取节食与之对抗。

蔡元培的强硬态度在社会上引发了不小的轰动,蒋介石迫于无奈,主动找来蔡元培,对他说:“你不是说要国共共同抗日吗?我听你的,把周恩来、朱德叫来吧。我就要解决这个问题,这是真的,你不要怀疑。你放心回去吧,不要绝食了,党国需要你。”

图 | 蒋介石

蒋介石的话虽然是一时的“缓兵之计”,但蔡元培在教育界、政界的地位确是旗帜性的人物。

之后他一直在为争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目标奔走呼号。1937年国民党南京政府迁都重庆,蔡元培再也无法忍受国民党政府的腐败、虚伪和自私,愤然离沪去往香港。此后便同一家人定居在香港九龙。

虽然他人在香港,但他的心还记挂着祖国大陆,时刻关注着抗日进展,对毛泽东带领的共产党所做的斗争充满了信心。

毛泽东对蔡元培也一直充满了仰慕和敬重之情,他一直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在由毛泽东带头发起的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中,他推举蔡元培为名誉主席,1940年2月20日,“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上,蔡元培再一次被推举为名誉主席团成员。

但当时的蔡元培已经病重,他已无力为了祖国和人民继续革命事业了。3月5日,蔡元培病逝,他还未能看到革命的成功就离开了这个世界。毛泽东得知他病逝的消息,发吊唁表达沉痛之情。

蔡元培一生共有过三位妻子,育有四个子女,他的子女各个都很优秀。

女儿蔡威廉曾留学比利时和法国,在油画方面获得很高成就。二儿子蔡柏龄为法国国家级物理博士,与法、美两国的科学家共同发现了反磁铁性现象。

大儿子蔡无忌则是中国现代畜牧兽医事业的先驱,在他的带领下建成了中国第一所牲畜隔离所,使当时爆发的兽疫得到了控制。由他发起成立的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为促进我国畜牧兽医学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商品检验总局副局长。1962年,他参加了中央举行的招待会。

陈毅带着他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看到蔡无忌无限感慨,他激动地拉着蔡无忌的手,向蔡无忌谈论起了蔡元培:“你的父亲真是好人!”

(0)

相关推荐

  • 《原著连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36)

    原著连载(36) 第五章 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二)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革命事业需要新的理论指导. 正当中国人处于迷茫之时,传来了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这就像一声惊 ...

  • 混沌年代的觉醒者

    混沌年代的觉醒者 窦 旭 民 一部<觉醒的年代>的电视剧,使我感触极深.一口气就看了五六集,一周之内,全部看完. 该剧以翔实的历史资料,展现了中国当年的混沌年代,军阀混战,民众遭殃,一批新 ...

  • 刺梅‖散文:他们在那个年代觉醒

    他们在那个年代觉醒 文/刺梅 出生在六十年代初的人,当开始学知识的时候赶上特殊历史时期,那个时期对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有特殊的解释,因此我们所了解的"五四"运动就是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学生 ...

  • 这部电视剧热播!网友感慨:简直是这所高校的招生宣传片……

    近日,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豆瓣8.8分,好评不断! 据悉,该剧展现了从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段风云激荡的伟大历史进程. 时任北大校长  蔡元培 时 ...

  • 高考作文题藏在这部国产神剧里?豆瓣9.3分诚不欺我!

    有网友说,今年的高考作文成了<觉醒年代>的观后感. 就拿新高考Ⅰ卷来说,有看过<觉醒年代>的应该对毛泽东的这篇<体育之研究>不陌生. 剧中,对于陈独秀警告青年一文, ...

  • 任正非推荐的《觉醒年代》,将多元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

    任正非内部谈话邮件 任正非内部谈话邮件 任正非:人类社会没有哪一步的前进是容易的.我建议大家看一看<觉醒年代>,在共产党成立初期,李大钊.陈独秀为了推动革命,脱下长衫,走入工农,到工厂去教 ...

  • 电视剧《觉醒年代》主题、基本情节与观后感

    <觉醒年代>所写故事的时间起止: 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 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止. <觉醒年代>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 ...

  • 1949年初入北京,毛泽东第一个想到的人竟是他,“我真正的老师”

    1949年3月25日凌晨2点,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一行,从河北涿州上火车,正式踏上入北平城的最后一段路. 随着天渐渐明亮,北平的城墙逐渐映入眼帘,听着火车轰隆隆的声音,时任北平市市长的叶剑英深情地感慨说 ...

  • 《觉醒年代》新文化运动唤起觉醒的一部壮阔史诗画卷

    ​<觉醒年代>是唤起民众觉醒的一部壮阔史诗,是一代知识精英的有为担当,是共产党人对初心的溯源.这当以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鲁迅.胡适之为代表. 一九一五年时的中国是散沙一盘,袁世凯复辟帝 ...

  • 《觉醒年代》于细节处见真章

    2021-03-03 09:26:00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觉醒年代>目前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热播.导演张永新日前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渴 ...

  • “觉醒年代”最让人稀罕的,是那股救国者的浩然之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ID:dusheme),作者:李星文,原文标题:<终评|<觉醒年代>里最让人稀罕的,是那股救国者的浩然之气>,头图来自:<觉醒年代>截 ...

  • 《觉醒年代》之团宠——蔡元培

    为什么说蔡元培在众贤中是团宠? 除了北大校长的身份外,更多的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蔡元培"三顾茅庐" 图片来源于网络 蔡元培邀请没有学位头衔的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 ...

  • 《觉醒年代》经典台词整理

    第一集 李大钊:海上风大,保重身体. 陈独秀:船过山东喽 陈独秀:我叫他们礼义廉.礼义廉,无耻啊. 陈独秀:惭愧啊.十多年了,我陈独秀先学康梁,后随中山,致力政治革命.东奔西走,九死一生,光日本就去了 ...

  • 《觉醒年代》最好看的三个点!

    这几天,看完了<觉醒年代>,感觉非常不错. 首先是人物塑造得好,活灵活现. 电视里塑造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毛泽东等当时的风云人物,不刻板,很生动. 陈独秀跟儿子之间的紧张关系, ...

  • 终于曝光了!2021年高考作文题,居然藏在这部电视剧里!

    6月7日高考第一科语文结束后,当好教师拿到各省的高考作文题目时,第一反应居然是想到了前段时间狂追的<觉醒年代>电视剧. 这些选题,几乎都可以在这部电视剧里找到相关素材和启发. 今天这篇文章 ...

  • 1937年,陈独秀为何坚决不去延安?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身在南京老虎桥监狱的陈独秀,在友人的帮助下,提前出狱. 出狱后,他依旧坚持发表抗日演说,写下大量抗日文章,可此时,他早已被别有用心者诬陷为"汉奸". ...

  • 走进北大红楼:感悟初心,砥砺奋进

    在古都北京,每次看到北大红楼,胸中总有一种激情在汹涌澎湃. 北大红楼地处京城五四大街29号,因红砖红瓦而得名.这里曾是国立北京大学第一院,为北大文科.校部及图书馆的所在地.100多年前,这栋" ...

  • 《觉醒年代》口碑炸了,把陈独秀、蔡元培、鲁迅拍得立体、鲜活

    2021-03-22 02:53:46 来源: 世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师文静 <山海情><跨过鸭绿江>已是令无数观众赞叹的大题材好剧,让人更高兴的是,接棒播出的革命历 ...

  • 【今日荐读】寻觅先驱的足迹/马誉炜

    李大钊故居 网络截图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的日子里,我们尤其怀念建党初期那些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崛起而抗争的革命先驱.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的李大钊就是其中的一位. 李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