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条件一般的家庭最好不要让孩子考名校,背后原因很现实

文/喵喵萌宝教育记(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能够养出优秀的好孩子,特别是考入名高中,进入名大学,更是绝大多数中国父母的共同希望。可以说,孩子考入名校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父母的最大心愿。
同时,名校也是中国孩子的最大心结。

教育专家坦言:条件一般的家庭最好别让孩子考名校,背后原因很现实
关于中国家长的“名校情结”,教育专家陶勇曾经有过这样的看法:
如果你的家庭条件一般,孩子成绩也很普通,就不要逼着孩子去考取985、211等一流高校,百害而无一益。
这其实并不是危言耸听。条件一般的家庭,没有办法从小给孩子足够的知识积累和充分的抗压能力训练,即使等他们真正来到了名校,他们能否调整心态,跟上大部队都需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一旦自身能力和心态出现“跟不上”和“扛不住”的情况,那他们在学习中就会表现得很吃力,如果再学不会自我调节,久而久之就会出现难以挽回的心理问题,从而在中学的重压下败下阵来。
这其实并不难理解,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或者成绩普通的孩子,本身就没有为了激烈竞争做好准备,要想让普通的孩子和学习了十几年的“牛娃”和“鸡娃”同台竞争,本身就是一件不现实的事,甚至还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正所谓“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对于家庭条件一般或者成绩能力普通的孩子,父母与其让他死学到底,过着每天都在熬夜,身心交瘁的生活,倒不如适当降低自己的期待值,让孩子选择一所中等学校,可能更有助于他们的成长。

有这三种特点的孩子就是“普通的孩子”,家长别逼着孩子上名校了
要想知道孩子到底适不适合考名校,家长不妨套用这样一个公式:
条件一般的家庭+成绩普通的孩子=不适合考名校。
那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才算得上的普通的孩子呢?陶勇老师表示,普通的孩子并不是说智力一般的孩子,他们往往会有三种特点。

【特点一】:学习能力一般
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并没有掌握更加灵活的学习方法,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稳定成绩,纯靠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初中就已经很吃力,等到高中,这种吃力的状态还会被进一步放大。
就像是一个月有两三千固定的死工资,虽说每个月都够用,但应对风险的能力实在是低得可怕。
高中阶段的新知识,高压力,高竞争就像是突如其来的“风险”,很容易就撕毁这些学生传统死板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很难再跟上周围人学习的步伐。
一般来说,学习分为:学习——记忆——内化——输出这四个阶段,而学习能力一般的孩子其实尚处于前两个阶段。他们无法做到内在消化处理,自然也就很难做到知识的二度输出。

【特点二】:抗压能力很差
不管是名高中还是名大学,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名校,一方面是他们的教学实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它的优秀生源。
这也就意味着,学生从进入这种学校的一开始,就需要面对来自多方的竞争压力,特别是来自同学间的竞争压力。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足够的心理素质或者抗压能力,周围同学的你追我赶非但不会成为激励,反而会让普通学生倍感压力。
尤其是在班上中上游的学生,抗压能力差的他们就会在一次次打击中变得自暴自弃,如果父母这时再对这些普通孩子寄予厚望,无异于雪上加霜。

【特点三】:没有好的学习习惯
成绩好从来都不是上课听课,下课做题的简单组合,而是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的综合体。换句话来说,好成绩其实就等于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在考场上的碰运气。
生活中有一些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他们的考试成绩更像是碰运气:
上次考试能闯进班里的中上游,下次考就可能因为偏科而掉到看不到。
这也就是常说的“学习不稳定”。这样的孩子往往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或许也很用功,可最终很多都是效率为0的无用功,如果不能调整学习习惯,让他们去名校无异于是在受折磨。

教育寄语:学习从来都不是父母的自作主张,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你对专家的话有什么意见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分享。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