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知识:科学的宏观调控

一、知识梳理

(一)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主体是政府,内容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其中财政收入包含税、利、债、费,财政支出包含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税收增加,人们的收入减少,税收减少人们的收入增加。增发国债可用于刺激生产、刺激消费。政府购买增加也可刺激生产、刺激消费。而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转移支付自然增加,当经济较好的时候转移支付自然增加。

(二)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主体是中央银行,手段包括法定存款准北京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基准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银行可支配钱变少,市场的货币量减少。再贴现率提高,此时贴现较为亏本,人们减少贴现意愿,降低市场的货币量。央行可以通过卖出债卷讲货币回收回来。基准利率提高,人们存款意愿上升,贷款意愿下降,市场货币量减少。

二、注意事项

关于宏观调控的知识点考察,侧重于理解,以理解型知识为主,需要多加推理和记忆。

(0)

相关推荐

  • 宏观调控政策分析

    金融机构上调存贷款利率会使储蓄收益增加,吸引存款,从而减少消费需求.(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金融机构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储户存款得到的利息收入就会增加,人们就会把手中的闲置 ...

  • 经济知识:棘轮效应

    (一)概念解释 棘轮效应,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尤其是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较大.这种习惯效应,使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即相对于自己过去的高峰收 ...

  • 社区考试经济知识:剖析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

    社区考试经济知识:剖析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

  • 经济知识:有趣的经济学名词

    一.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根据劳动者的最优化行为,对应于一个特定的工资率,劳动者在效用最大化点上确定最优劳动供给量,从而得到劳动的供给曲线,在工资水平较低时,工资率上升对劳动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 ...

  • 经济知识:让你了解GDP与GNP

    在我们事业单位考试中,经常会有对概念的理解考察,尤其在经济部分,对GDP和GNP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更是让无数考生头疼,今天我们就用"五个概念"这个小方法帮助大家深刻认识GDP和GNP ...

  • 经济知识:浅谈税负转嫁

    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易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式,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商的一种经济学现象.简单来说,也就是纳税人自身不想也不愿意承担税负,会将这一税负转移到上游供应商或下游消费 ...

  • 经济知识:成本相关概念

    经济学是事业单位考试中考察占比较多的一个版块.微观经济学中,一般总是假定生产者的目标是追求最大的利润.为了尽可能的获得更多利润,生产者总是会想办法去降低成本.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总结一下成本的相关概念. ...

  • 经济知识:沉没成本的概念

    沉没成本也称沉淀成本,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对此下的定义为:"沉没成本是既有企业过去投资决策发生的.非现在决策能改变(或不受现在决策影响 ...

  • 经济知识:浅谈人民币汇率变化及其影响

    如果大家关注近期的经济新闻,大家会发现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英镑.欧元的汇率都大幅上升,在此背景之下,却是几家欢喜几家忧.热爱海淘的小伙伴表示喜闻乐见,可那些搞出口贸易的企业却叫苦不迭,这让我们不禁发问为 ...

  • 经济知识: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以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 在此需要了解我国的银行制度,(1)中央银行:一国最高金融当局,它统筹管理全国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以影响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