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板[刮痧板]

基本介绍
刮痧板是刮痧的主要器具。  
刮痧板

常用的木鱼石板有半圆形、鱼形、肾形、椭圆形刮痧板及多功能刮痧板等。

刮痧板的选择首先是材质的选择,从刮痧板的材质上分,可以说是包罗万象,铁板,勺子,瓷器,玉石,水牛角,黄牛角等等。这些大部分都是平常百姓家的用品,来源相当简单,只要手边有什么操起什么刮。像出现得最早的刮痧工具则是铜钱,一般都是在上面沾水便刮起来。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对刮痧板的质量要求也自然越来越高,其中最常见的公认的质量不错的是砭石和水牛角,水牛角在中药上本就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效果,其他如玉石什么的应该会更好,但一来价格比较昂贵、二来易碎。  
质材类型
传统的刮痧疗法主要适应证为痧病,所用工具有瓷器类(碗盘勺杯之边缘)、金属类(铜银铝币及金属板)、生物类(麻毛棉线团、蚌壳)等,刮痧部位为脊背、颈部、胸腹、肘窝、腘窝。根据刮痧板的材质不同,分为不同类别的刮痧板。
牛角刮痧板
刮痧板

牛角刮痧板是民间传统最好的刮痧器具,所用的材质有水牛角、黄牛角、牦牛角等,各具作用。其中以水牛角刮痧板使用最为广泛。水牛角味辛、咸、寒。辛可发散行气、活血润养;咸能软坚润下;寒能清热解毒;具有发散、行气,清热、凉血、解毒,以及活血、化瘀的作用。

玉石刮痧板
玉性味甘平,入肺经,润心肺,清肺热。据《本草纲目》介绍,玉具有清音哑,止烦渴,定虚喘,安神明,滋养五脏六腑的作用,是具有清纯之气的良药,可避秽浊之病气。玉石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有滋阴清热、养神宁志、健身祛病的作用。玉质刮痧板有助于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而没有副作用。
砭石刮痧板
刮痧板

砭石刮痧板,又称砭板,是用泗滨砭石(泗滨浮石)制成的可用作刮痧的保健砭具,几乎适用于砭术十六法中的所有砭术,是所有款式砭具中用途最广泛的。分大中小三种型号,尤其是大号砭板,刮痧效果尤其好。需要注意的是砭板和刮痧板的概念不完全相同。首先,砭板是用泗滨浮石制作,具有特殊的能量场,直接或间接接触人体均可以改善人体微循环,起到活血化瘀、治疗疾病的作用;再者,由于泗滨浮石的特性,使用砭板进行治疗时,并不要求出痧,就能达到较好的疏通经络、排宣热毒的作用;还有,由于泗滨浮石具有微晶结构,质地光滑细腻,作用于人体有非常舒服的感觉,不需要润滑油等介质,隔一层棉织物作用于人体,手术者在接受治疗以后,皮肤不会有不适的反应。这就是使用多功能砭板实施刮法的特点。

磁疗刮痧板
磁疗刮痧板是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磁疗技术一体的刮痧器具,以水牛角磁疗刮痧板使用最为广泛。“磁”是一种金属氧化物,我国用磁治病已有悠久历史。汉代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传列》记载就已发现一种称之为“磁石”的天然矿物,具有磁性并可治疗疾病。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述:用磁石朱砂六曲制成的蜜丸,治疗眼病时“常顺益眼力,众方不及”,还说“主明目,百岁可读论书”。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就是利用磁制成的。在《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等著名药书中,用磁治病的药方多有记载,“磁疗法”早已被医务界普遍采用,它可引起人体神经、体液代谢等一系列变化。具有活血、化淤、消肿、止痛、消炎、镇痛等作用。
刮痧作用
刮痧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刮痧施术于皮部对机体的作用大至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预防保健作用,二是治疗作用。
保健作用
砭石刮痧板

刮痧疗法的预防保健作用又包括健康保健预防与疾病防变两类。刮痧疗法作用部位是体表皮肤,皮肤是机体暴露于外的最表浅部分,直接接触外界,且对外界气候等变化起适应与防卫作用。皮肤所以具有这些功能,主要依靠机体内卫气的作用。卫气出于上焦,由肺气推送,先循行于皮肤之中,卫气调和,则“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灵枢.本脏》)。健康人常做刮痧(如取背俞穴、足三里穴等)可增强卫气,卫气强则护表能力强,外邪不易侵表,机体自可安康。若外邪侵表,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表证,及时刮痧(如取肺俞、中府等)可将表邪及时祛除,以免表邪不祛,蔓延进入五脏六腑而生大病。

治疗作用
刮痧疗法的治病作用有以下方面:  
(一)活血祛瘀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二)调整阴阳
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三)舒筋通络
刮痧板

肌肉附着点和筋膜、韧带、关节囊等受损伤的软组织,可发出疼痛信号,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使有关组织处于警觉状态,肌肉的收缩、紧张直到痉挛便是这一警觉状态的反映,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肢体活动,从而减轻疼痛,这是人体自然的保护反应。此时,若不及时治疗,或是治疗不彻底,损伤组织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疤痕化,以致不断地发出有害的冲动,加重疼痛、压痛和肌肉收缩紧张,继而又可在周围组织引起继发性疼痛病灶,形成新陈代谢障碍,进一步加重“不通则痛”的病理变化。

临床经验得知,凡有疼痛则肌肉必紧张;凡有肌紧张又势必疼痛。它们常互为因果关系,刮痧治疗中我们看到,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紧张也就消除;如果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则疼痛和压迫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有利于病灶修复。
刮痧是消除疼痛和肌肉紧张、痉挛的有效方法,主要机理有:  
一是加强局部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
二是在用刮痧板为工具配用多种手法直接刺激作用下,提高了局部组织的痛阈
三是紧张或痉经脉与十二皮部的关系:“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十二皮部的划分是以十二经循行分布为依据的,即十二经脉都各有分支之络,这些络脉浮行于体表,有各自的分布区域,因为经脉有十二,所以皮部也分为十二,手足六经相合则称为六经皮部。
经脉的分支为络脉,皮部又可说是络脉的分区,故《素问.皮部论》又说:“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皮部之经络的关系对诊断、治疗疾病有重要意义。《素问.皮部论》:“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舍于府藏也。”指出病邪由外入内,经皮呻络呻经呻腑挛的肌肉通过用刮痧板为工具配用多种手法作用下得以舒展,从而解除其紧张痉挛,以消除疼痛。  
(四)信息调整
刮痧板

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器的固有频率及生物电等),当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而脏器生物信息的改变可影响整个系统乃至全身的机能平衡。

通过各种刺激或各种能量传递的形式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产生一定的生物信息,通过信息传递系统输入到有关脏器,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调整作用。这是刮痧治病和保健的依据之一。如用刮法、点法、按法刺激内关穴,输入调整信息,可调整冠状动脉血液循环,延长左心室射血时间,使心绞痛患者的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改善冠心病心电图的s—T段和T波,增加冠脉流量和血氧供给等。如用刮法、点法、按法刺激足三里穴,输入调整信息,可对垂体、肾上腺髓质功能有良性调节作用,提高免疫能力和调整肠运动等作用。  
(五)排除毒素
刮痧过程(用刮法使皮肤出痧)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组织细胞得到营养,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可以减轻病势,促进康复。
(六)行气活血
气血(通过经络系统)的传输对人体起着濡养、温煦等作用。刮痧作用于肌表,使经络通畅,气血通达,则瘀血化散,凝滞固塞得以崩解消除,全身气血通达无碍,局部疼痛得以减轻或消失。
现代医学认为,刮痧可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另外刮痧的刺激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局部血液供应而改善全身血液循刮痧出痧的过程是一种血管扩张渐至毛细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肤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现象,此等血凝块(出痧)不久即能溃散,而起自体溶血作用,形成一种新的刺激素,能加强局部的新陈代谢,有消炎的作用。
自家溶血是一个延缓的良性弱刺激过程,其不但可以刺激免疫机能,使其得到调整,还可以通过向心性神经作用于大脑皮质,继续起到调节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和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刮痧历史
刮痧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刮痧是砭石疗法或刺络疗法的一种,长期以来流传于民间,薪火相传,沿用不废。
相传在远古时期,人类在发明火的时候,在用火取暖时发现火在烤到身体的某些部位时,会很舒服。后来人类又发现当石头被烘烤热了刺激身体时,可以治疗风湿、肿毒(以前的人类都居住在原始的山洞中,很容易患风湿、肿毒)。再后来人类又发现用砭石烤热后来刺破脓肿。渐渐地,当时的人类就觉得用热的石头可以治愈一些疾病。这就是“刮痧”治病的雏形。
到了青铜器时代,人们发明了冶金技术,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可以冶炼出铁。铁比砭石更加精细。当时的人类把铁制作成像现代人用的针。随着针灸经络理论的发展,在民间开始流传用边沿钝滑的铜钱、汤匙、瓷杯盖、钱币、玉器、纽扣等器具,在皮肤表面相关经络部位反复刮动,直到皮下出现红色或紫色瘀斑,来达到开泄腠理,祛邪外出调理痧症的方法。在不断的实践中,被演绎成一种自然疗法—刮痧健康疗法。  
较早有文字记载刮痧的,是元代医家危亦林在公元1337年撰成的《世医得效方》。“痧”字从“沙”衍变而来。最早“沙”是指一种病证。刮痧使体内的痧毒,即体内的病理产物得以外排,从而达到治愈痧证的目的。因很多病症刮拭过的皮肤表面会出现红色、紫红色或暗青色的类似“沙”样的斑点,人们逐渐将这种疗法称为“刮痧疗法”。
宋代王裴《指述方瘴疟论》称之为“桃草子”。《保赤推拿法》记载:“刮者,医指挨皮肤,略加力而下也。”它多用于治疗痧症,即夏季外感中暑或湿热温疟疫毒之疾,皮肤每每出现花红斑点,亦称“夏法”。元明以后,民间治疗痧病的经验引起医学家的注意。如,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就对“搅肠沙”进行了记述:“心腹绞痛,冷汗出,胀闷欲绝,欲谓搅肠沙。”又如,杨清叟《仙传外科秘方》、王肯堂《证治准绳》、虞博《医学正传》、龚廷肾《寿世保元》、张景岳《景岳全书》等均记载有关痧症及治痧的经验。至清代,郭志邃撰写了第一部刮痧专著《痧胀玉衡》,从痧的病源、流行、表现、分类、刮痧方法、工具以及综合治疗方法等方面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例如,在治疗方面指出:“背脊颈骨上下,及胸前胁肋,两背肩痧,用铜钱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痧,用棉沙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软肉内痧,用食盐以手擦之。”此后又有另一部刮痧专著—陆乐山的《养生镜》问世。此二书成为能使刮痧跃为一门专科技术的基石。从此,清代论述痧病的专著日渐增多,有10多部,其他著作中记载刮痧医术的则更多。  
刮痧方法
《痧胀玉衡》记载刮痧的方法有:
刮痧法——背脊颈骨上下及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症,用铜钱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子脚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之痧,用棉纱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软肉内之痧,用食盐以手擦之。
砭石刮痧板

淬痧法——在头额和胸胁出现小出血点或小充血点,用纸捻或大个的灯草蘸上少量香油点燃,然后用火头直接粹到痧点上,火头爆出一声响即熄灭, 再点燃去粹烧其他痧点。

放痧法——在委中穴或在十指尖放血,就是“放痧法”,也叫刺血疗法或放血疗法。
搓痧法——用手指撮拧、拿捏、提拉患者的皮肉,使局部充血或现出血点,此法若用于治疗痧症,则叫撮痧法。  
使用方法
在刮痧时,刮痧板应与人体皮肤呈60°或90°角,刮痧板在刮拭时先涂抹介质,再以施术部位为中心,并尽量向外周扩大其范围。  
砭石刮痧板的点法

在使用刮痧板时,其手法操作,关键在于力度与速度的掌握和控制。重了,可能会造成局部皮肤破溃;轻了,则达不到效果。“重而不板,轻而不浮”是力度的要求。在刮痧时,要不停地询问病人的主观感受,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情况。“快而不滑,慢而不滞”是速度的要求。速度过快则不能渗透;速度过慢则达不到效果。

也就是在进行刮痧操作时,应当注意的一些事项。比如一定要先在施术部位涂抹一定量的介质后进行。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刮板与皮肤的摩擦,降低对皮肤的损害,而且更可以增强渗透力,加大治疗功效;对于某些血液疾病,传染性疾病、脏器严重受损等特殊情况的病人不应使用刮痧疗法,或在医生严格指导下进行;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刮痧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5-20分钟。  
保养方式
我们了解了刮痧板的选择后,同样很重要的是了解如何养板子。一般来说,用油来养板子,越养越透,越养越熟,透着亮彩。又不至于象木器时间长了会起包浆。下次拿出来用沾了纯露的棉片轻轻擦试一下就可以用了。  
样式介绍
砭石刮痧板

刮痧板的选择其次就是形状,从形状上来说,刮痧板有鱼形、长方形、三角形还有这几种形状的变形,如齿梳形等等。

鱼形
根据人体面部生理结构设计的面部专用刮痧板。水牛角精制而成,外型似鱼,符合人体面部的骨骼结构,便于刮拭及疏通经络。鱼形刮痧板常用两只,左右手各一只配合使用。面部刮痧是以鼻梁为中线,用刮痧板分别向左右两侧刮拭,从上到下,由内向外,先刮前额部,再刮两颧,最后刮下颌部。刮后面部会有热烘烘的感觉,这是气血运行的正常反应。用面部刮痧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面部刮痧不仅能改善面部血管的微循环,增加血液、淋巴液及体液的流量,使皮肤中的细胞得到充分的营养和氧气,加速细胞的新陈代谢,起到了排毒养颜,舒缓皱纹,行气消斑,保健养颜的功效。同时对眼、鼻、口腔、面部也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梳形
砭石梳子

梳型的一端可用于头部经络的疏通,另一端为波浪型,可作用于点按头部相应的穴位。梳形刮痧板用于刮拭头部活跃大脑皮层,点按百会穴及四神聪穴,增加记忆和思维能力,帮助缓解不安与焦虑,同时刺激毛囊,减少脱发,激发毛发再生,促使白发变黑,具有美发护发的功效。

三角形
用于四肢及颈部刮拭、穴位的打通;可通利关节、疏通盘脉,使四肢活动自如,抗寒抵暖。并可活跃颈部网络组织细胞,防止颈部皮肤下垂,减缓衰老。  
免责声明
意见反馈
©2021 baike.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