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教还须礼——《论语》悟读【151】

求学问道重在诚,尊师重教还须礼

《论语》第七篇第七章:

【原文】

子曰:“自行束脩(xiū)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

孔子说:凡是自己主动给我送上点见面薄礼的,我没有不认真教诲的。

【悟读】

民族振兴期于教; 人才陶冶仰在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以示敬意,名曰"束修"。关于“束脩”,古今解读《论语》者大致有四种解释,“初次拜见的礼物”、“约束修饬”、“年十五以上束带修饰以见外傅”以及“谨束脩洁”等四种解释,

束脩,按朱熹的解读,脩是干脯,十脡为束,即十条干肉。古人相见,必执贽为礼,束脩乃贽之薄者。朱子强调的是礼至薄者,依据夫子的思想,朱子之说是比较合理的。

本章内容虽短,但涉及到一些重要的礼仪制度。如师徒授受之道以及孔子对待财富礼物的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束脩”是见面礼而不是学费

其次,孔子为何收取见面礼。毋庸置疑,夫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虽有教无类,但重视学生的向学之心。如果自觉自愿送上“束脩”,说明是真心前来求学。如果连见面礼都没有,其求学之诚意就值得怀疑。是否行拜师礼,送拜师礼代表着问学者的求学态度。孔子重礼,更看重的是薄礼背后的礼仪礼节。

所以,夫子收取薄礼的背后逻辑,其一求学是否真诚;其二是否重视礼仪

(0)

相关推荐

  • 《论语八佾篇第三》主要讲什么(2/2)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朗读] 第15章,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本章记载了年 ...

  • 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

    赏析 / 严勇 .音频 / 张佳 译文 按道义递交礼物,按礼仪接受礼物,这样,便是孔子也会接受的. 赏析 这是孟子讲朋友之间接受礼物的一则话语. 朋友之间,应该怎样交往呢?前有孔子严格按照礼节交往,即 ...

  • 论语:孟懿子问孝(2—5)

    为政之德,首先在于做人:做人的根本,在于孝亲.连自己亲人都不知道不懂得"孝"的人,肯定不能孝于国家.孔子在这里专门从为政的角度论述"孝". 孟懿子问孝.子曰:& ...

  • 厚葬薄葬须以礼——《论语》悟读【258】

    厚葬薄葬,还须以礼. <论语>第十一篇第十章: [原文]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 ...

  • 一切言行须在礼——《论语》悟读【234】

    一切言行须在礼:九差十错只无仪. <论语>第十篇第二章: [原文]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温和而快乐)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yín,中正而诚恳)如也.君在,踧踖(踧cù踖jí,恭敬而不安 ...

  • 尽美还须求尽善——《论语》悟读【63】

    决定一部作品的地位的,不是它的形式,而是它的内在价值--雨果 <论语>第三篇第二十五章: [原文] 子谓<韶>(传说是舜时乐舞名):"尽美矣,又尽善也."谓 ...

  • 匡扶正气还在礼——《论语》悟读【42】

    安邦治国须用贤,匡扶正气还在礼. <论语>第三篇第二章: [原文] 三家(鲁国当政的三家,指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都是鲁桓公的后代,又称"三桓")者以<雍> ...

  • ​治国还以礼作先——《论语》悟读【370】

    治国还以礼作先,处世须知诚为本. <论语>第十五篇第一章: [原文] 卫灵公问陈(同"阵",阵势)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古代器皿,用于祭祀,喻礼仪之事)之 ...

  • 言行须重信和慎——《论语》悟读【346】

    言行须重信慎,修心谨记平与和. <论语>第十四篇第二十章: [原文] 子曰:"其言之不怍(zuò,惭愧),则为之也难." [译文] 一个人大言不惭,那他实践起来一定很困 ...

  • 先之劳之还无倦——《论语》悟读【298】

    事业由凡始,道德在躬行. <论语>第十三篇第一章: [原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译文] 子路问为政之道.孔子说 ...

  • 修身习艺还重德——《论语》悟读【262】

    度人先度己,修身先修德. <论语>第十一篇第十四章 : [原文]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

  • 依礼而为是谓履——《论语》悟读【256】

    依礼而为,是谓之履. <论语>第十一篇第七章: [原文] 颜渊死,颜路(颜无繇yóu,字路,颜渊之父)请子之车以为之椁(guǒ,死人所用棺材,内为棺,外为椁).子曰:"才不才,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