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周万军的随笔《赏新荷,品人生​》

赏新荷,品人生  

炎炎夏日,能让人心静神怡的,莫过于赏荷。
一年一度的新港荷花节又开始了,发小同学相邀,驱车前往新港荷花村,于千亩荷塘赏荷。
天,地,人,荷,在早晨阳光下,浑然而成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
行走阡陌间,徜徉栈桥上,轻风和煦,拂在脸上,让人感觉很释然、自由。
红花绿叶,随风散发出阵阵幽香,沁人心脾,一下子唤醒岑寂内心深处已久的少时记忆,让人很有亲近感。
小时候放暑假,玩伴们有很多时间是在荷塘间度过的。网鱼,捉蛙,采莲,挖藕,身心融入大自然,吸天地之精华,无忧无虑放飞自我的感性认知让我们很快乐。
记得为了抗晒防雨,我们常常会摘取一爿大荷叶,像收伞般将之合拢起来,然后从中扭断,将带杆的一截摊开,倒扣过来戴在头上,就是一顶天然遮阳防雨帽;剩下的半截,从洞口处伸出头来,落披在双肩上,便是一件极好的绿色环保披肩。
现在的孩子,很难有机会这样亲近自然,享受这份快乐,并从中萌发种种创意,他们的假期多半都淹没在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里了。
小时候的经历,让我一直都喜欢荷莲。然而,随着年龄增长,真正让我对荷莲久萦于心的,却是在读了周敦颐《爱莲说》之后,他在文中刻画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品质,令我印象深刻,常读常新。
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宋儒理学创始人,不仅为官勤政廉政,在组织部门的考核中屡获广泛好评;同时还热衷兴教办学,招收培养出了后世称为“二程”的程颢、程颐两兄弟,师徒仨共同成为北宋理学的奠基人,其学说后经朱熹“集大成”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程朱理学”。身为一代名相和大文豪的王安石,也对周敦颐充满崇敬,相见恨晚,二人都从对方那里感获新思想和启悟。
与屈原被贬后仰天悲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不同,周敦颐写《爱莲说》之时,为官办学,皆顺风顺水,非为愤世嫉俗之作。
文章不长,仅119字,照录如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很明显,周敦颐是在借花抒怀,托荷言志。
他说,菊花是花中隐士,但现在喜欢菊花的人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了,因为世间没有多少人愿意像陶渊明那样归隐于野;牡丹是花中富贵者,现在喜欢牡丹的人越来越多,因为人们都喜欢花开富贵;莲花是花中君子,但现在又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喜欢荷花那份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纯与高洁呢?
欧买噶,他这说的是千年前的情况么?怎么和现今的人竟然如此相像?谁说人心不古了?!
世上一切都在变,唯独人性依然。
其实,爱菊,爱莲,爱牡丹,这是个选择题,并无一个终极标准答案,因为人的品性各各不同。周敦颐选择了爱莲,通过对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赞美之情,寄寓了自己的人格理想。而他之所以不仅官声良好,而且成为宋儒理学开山鼻祖,与其选择当然有关,他是个真君子。从这个意义上说,《爱莲说》不仅是篇文学经典,也是一种处世哲学。
不过,胡适曾经说,读古人文章,不仅要看他说了什么,还要看他没说什么。深以为然。
周敦颐崇尚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却无形中把荷花与淤泥对立起来,这就有点经不起推敲了。试想,没有淤泥,莲荷何以立足?没有淤泥提供养分,莲荷何以盛开?可见,淤泥与荷花,二者相依相承,一方脱离另一方,就没有比较的意义。再者,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描写的荷花,无疑是夏日荷花。夏花绚烂,可也终有秋后枝残叶枯之时,这虽然残酷,但却是没法回避的生命周期。人们通常惊羡花开灿烂的兴盛,却少有人关注花谢凋零的颓萎,以及它植根淤泥为来日绽放默默无闻所做的准备过程。
也不知周敦颐是没想到这个问题,抑或是有意埋个伏笔,留待后人自己去想。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人都在忙忙碌碌的物质及精神追求中度过一生;即便修佛之人,大多也免不了在佛法与世间法之间彷徨、徘徊,不断地做出选择与取舍。
流连荷塘,观景赏荷,赏的是荷花,品的却是人生。随手摄取每一个让人心动的瞬间,留作明天的回味,让这些回味多一些亮色。

周万军,出生于黄石。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

  • 名篇名诵 | 濮存昕肖雄咏诵周敦颐《爱莲说》

    https://www.ximalaya.com/lvyou/23194637/180285791 朗诵:肖雄  濮存昕  雷声 演唱:王媛媛 撰文/摄影/制作:雷声 夏天到了. 赏莲了吗? 吟诵那些 ...

  • [黄石文坛]潘兰香的随笔《听荷》

    听荷  一阵秋风,几场秋雨,南塘的荷,梗瘦了,叶枯了,如一个形影伶仃的落魄书生,头顶破败的巾帻,在夕阳下的长安古道,徬徨,四顾.   随着蝉声渐渐喑哑,骄阳悄悄隐去了热烈,一片梧叶飘落夏的袍袖,夏天, ...

  • [黄石文坛]石章才的随笔《樱花岛上赏樱花》

    樱花岛上赏樱花 九江市内有个甘棠湖,湖南岸有一个岛,是甘棠公园的一部分,也是市民春季赏樱.夏季纳凉.日常休闲的好去处.   这是两个独立的.面积不到一千平方米的湖心岛,两个小岛通过人行拱桥连为一体.一 ...

  • [黄石文坛]刘家云的随笔《徐新洋的“特异功能” 》

    徐新洋的"特异功能"   终于见到了心仪已久的徐新洋.和文友石兄一起,在这个气温愈来愈低的冬天.   新洋兄所在的大冶市果城里徐太湾打造得如公园般亮丽,其中的民俗文化一条街更是古香 ...

  • [黄石文坛]欧阳高光的随笔《想念我的矿山高中老师》

    想念我的矿山高中老师   退休了,梦做得最多的是少年时的梦.梦见的人,多为小伙伴,父母,老师.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父亲,他是乡村小学教师.在父与师面前绕膝,我缺乏尊师重教的意识.直到进入矿山高中,见了老 ...

  • [黄石文坛]马英的随笔《稳稳的幸福》

    稳稳的幸福  儿子(剑剑)去部队一个多月了,他本周六在电话中除了问候家人外,电话中的意思想我们暑假期间去云南看看.短短的电话中让我们更加牵念.   想起儿子在家的时候,我没有照顾好他,我愧疚感满满.我 ...

  • [黄石文坛]姜飞的随笔《这委屈向谁说去》(外两篇)

    这委屈向谁说去 大姐夫在奈何桥驻足片刻,最终还是没有回头.如果真有孟婆汤,我会劝他一饮而尽.放下许多放不下的人和事吧,这样,在我们竭力顾左右而言他时,就算还是逃不开那一副副闪现的音容,也不至于太悲恸. ...

  • [黄石诗坛]周万军的诗《家乡​》(外四首)

    家乡 70年前, 火热的年代, 人们从各处迁徙而至, 北方,南方, 从此,这里崛起一座重工业城市, 陌乡变成家乡. 后来, 物换星移,时移势易, 很多人向外远徙, 南方,北方, 远的,远渡重洋, 这里 ...

  • [黄石文坛]柯浩然的随笔《在校住读的日子》

    在校住读的日子 一篇忆母校出炉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和几位同学分享,也请熊老师和移顺同学指导了一下,最后才定稿.有位同学看后电话给我,浩然,你写的还可以啊,勾起了我在学校三年美好的回忆,是不是再写点学校住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如父的姐夫》

    如父的姐夫  人海如潮,有你有我,潮来潮去,遇到不容易.正如麦家说的那样:"有些事情像空气随风飘散,不着痕迹: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得了一时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则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