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重磅信号,这个领域火了!

✎这两天,央行副行长发出了一个重磅信号,就是要引导资金投资ESG领域。
所谓ESG,是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写字母,也就是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以前大家看公司,一般就是看公司的营收、利润这些财务指标,根据这些财务指标,已经有一大堆的估值方法了,比如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等等。
而现在,为了更加全面的评价一个公司,还需要考虑企业对环境的影响,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公司的内部治理。其实,前两者就是经济学上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带来正的外部性公司,这方面的评价也应该越高。目前,已经有很多评级公司开发了自己的ESG评价体系了,也有投资于ESG领域的ETF了。
从环境方面看,未来“碳中和”将是一个长期的主题,因此那些能够减少碳排放的、能够对环境有所保护的公司,将会得到ESG资金的青睐。
而社会责任方面,我认为主要是用来应该避坑。比如某些公司,自己搭建一个平台,然后将用人的风险转嫁给社会,不给员工买五险一金,增加社会的交通风险,这样的公司就不太好。反观能够给自己快递员买社保的公司,反而受到了资金的青睐。这都可以在股市上找到对应的例子。
而比如白酒公司,其实这方面肯定评价也不好。毕竟酒精是致癌物,虽然能够提供就业、利税,但是人们患病的治疗成本,却由医保来承担,相当于参保群体一起承担了这个成本。
最后,评级公司对外部性的评价,我认为有时候是偏颇的。比如教育培训公司,在某些评级公司和基金眼中,是有利于社会的事情。比如某知名基金还说自己投资了教育,是做好事,永远不会退出,结果今年跑得比兔子还快。而我认为教育培训一直在加剧内卷,所以长期都是持有批判态度的。
前段时间,看《十三邀》,许知远采访了新东方的俞敏洪,问到了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去看看,俞敏洪本人其实对自己搞K12培训,都是迷糊的,是自我怀疑的,或者说他本人都不认为有正面的社会效应。只能勉强说一个帮助寒门的借口出来。
最后,是企业的内部治理。公司的股权结构如何,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是否能够落实,监事们能否履行自己的职责等等,将是我本人会考虑的重点问题。如果这方面做不好,往往就会出现财务造假、大股东资金占用、违规减持、内幕操作等问题。而一旦公司出了这样的事情,我肯定会列入黑名单之中,除非公司的管理层大换血,否则是不会考虑投资的。
俗话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以上三个方面,公司治理和利润营收关系非常密切。但是前二者,往往不能够和营收、利润兼得,至少很难和中短期的利润兼得。所以,能够在三个方面做到平衡,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公司的核心还是要看营业收入和利润以及行业的发展空间。
ESG可以作为加分项和一票否决的项目,但是不会作为我自己的投资核心体系。最后,我预测的上证新低已经完美兑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