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特刊]陈凯文的随笔《说年》,祝愿朋友拥有幸福甜美的新年!

说年

乡下人说年,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坐在门槛儿上,嘴里抿着炒熟的黄豆,晒着暖融融的太阳,瘪着嘴捂不住的笑。过年了,外头打工的孩子们要回家了,村子里玩龙的舞莲船的队伍又要热闹上几回了。灶头间阁楼上收藏起一年的家伙什物要拿下来了,做米粑,杀年猪,打豆腐,灌香肠……哪一件事做起来不要隆重到极致,热闹到极致?这样,莫说老人们大人们欢欣鼓舞,孩子们也高兴得了不得,放大假,有吃的,有穿的,还有好玩的,好看的。乡村的年,着实是招人疼的年,浓重丰厚的年!
这么一比,城里的年味就显得不那么厚重了。城里人当然也过年,也重视年,但是这个年比起乡村的年总归是要过得寡淡少滋味些。莫说现在了,要不是满街广告屏幕,商场上空飘荡着《过新年》的广东贺岁歌,逢着熟人寒暄就要问声年货办了吗?过年发了些啥?几乎真可以忽略了这个年,这日子跟平时没什么不同嘛。
也许,传统的老习俗总是在最遥远,最苛刻的记忆里浮现得最生动。还跟生活的物质水准持平,日子愈困窘,人们对待过年的态度也愈发虔诚勤谨。
记得儿时城里的年味还是颇浓的。临近年关,父母单位便会发些鱼肉,再拿着粮票供应票去粮店土产日杂公司买回些米面油、豆腐、黄花菜、木耳,回家后一通忙碌,该绞的绞该剁的剁该切的切,萝卜用只粗陶盆借着里面粗砾的内巢擦成屑,藕拣一部分擦成渣做藕丸子,做藕夹,再留一部分煲汤。父母分工合作,一个举着双刀在砧板上剁肉馅,一个就用只搪瓷盆子和面,和好的面照样揪两大块,一块留着三十夜里擀面皮包饺子,一块用来油炸翻身果、麻花。母亲一天忙年下来,要是还有雅兴,还会裹了芝麻糖,不厌其烦地做上一回酥面饺。
回忆起这些,城里的人们忙年并不比乡下的人们轻松。年味虽然一样香甜,但是也浸透着另一种辛酸。这些活不但说来琐碎,也累人,双职工的家庭最难得的是时间。那时的周末只有一天休息,年假只有三天。买年货凭供应虽然基本保证人人有份,但也需要寒冬腊月的起个大早排着长队去采买,为了备年,一家人从大清早开始忙起,往往忙到了大半夜后才能出完所有该出的年货。在进行第二轮厨房革命前,早期的城市厨房里没有抽油烟机一说,同一个时间,千家万户同时忙着煎烤蒸炸,制造出来的烟雾不亚于一场庞大的战争。
这种烟雾是有味道的,辣椒、洋葱、大蒜、花椒、生姜……这些因为采割而死去的植物在油锅的催发中复活,重新散发出生命气息。主妇们只能半掩着门在狭小的厨房里任由烟熏火燎,实在受不了冲出门来换口气,再接着进屋熏炙。
待华灯初上,每家的砧板剁得山响,街巷里萦绕着煎炒烹炸的香。厨房里的灯全亮着,在各家各户制造的响声与香气里,人们用叮当做响的刀具与充斥着鱼肉大葱萝卜藕的油烟交换着各自不再隐秘的信息。今夜,全国的老少为着一个共同的愿景奋战天明,表着一致的决心。年的亲近、愉悦、隆重,在一片喧嚣的声浪中沓然而至。
除夕夜的守岁一般来说,再不拘礼的开明人家也要守的。一家人围桌坐满一席,放挂鞭,吃过年夜饭,大人们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小孩子跑出门去拣地下没燃尽的小炮拿来点,胆大的放冲天炮,炮仗尖叫一声脱手而出,望楼顶苍蓝的夜空窜去。父亲给我买的花炮有几种很讨孩子喜欢,满地打旋子的、就地开花的,还有在空中炸开了,会有个降落伞的小人儿。再有一种常见的,就是现今电影里情侣用来玩浪漫的一种拿在手里燃放的小焰火,燃烧时,嗤嗤有声,变幻出红绿金三色,十分可爱而甜蜜。只是年三十的晚上放花炮的孩子不多,年到十五才算完,这些有限的花炮得等到十五那天,才能拿出来全部放个磬尽。
记到这里,必须说一嘴年画。年画那会的新华书店里有售。它比后来风靡一时的挂历资格老得多,打年货的人们去街上采办猪肉鲜菜,必少不了要进入书店买一幅喜庆吉祥的年画和对联。至今,我很着迷那时买年画的情景。拽着大人的衣角,抬头仰望,年画一排排高高地挂在书店的天花板上,边角贴着号码,整齐有序。虎啸图、仕女图、领袖图、传统年画、新年画样样品种齐全。
父亲常常抱起我坐在肩上让我挑,那些天上的画儿霎时离我好近啊。一片片,一排排吉祥富余的彩色好年月,仿佛仙境。挑中哪幅了,就报号码,营业员便从身后柜台里取出一张来。想起当年的年画,我总是不免觉得今人的技艺有江河日下之感,那时的年画,跟当年的小人书的绘画一样,名家众多,一笔一描,足见作者的深厚功力。画上的儿童、妇女、老人、男人,穿着工人或农民或解放军服装的各色人等,无不面色红润饱满,精神抖擞,干净利落,喜笑颜开,给人极其祥和喜庆的视觉效果。今天,大概只有推销食品和家居生活用品的电视广告人物可以与其媲美,但电子画面哪有那墙上凝固不动的美好富足耐看、好看呢?
这样的年画,这样的广告,也许给了人们一些生活的假相,但是,无论什么时节,人们都是向往这样纯粹的美好的。年的意义在于什么?在于这个因了生活的多元、传统年味日益淡薄的今天,不论物资再怎么丰足,家与亲情,始终是人们心底最柔软的牵挂。

陈凯文,湖北省作协会员、湖北省首届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七个一百”项目(文学类)入选者,黄石市作家协会理事。作品散见于《天涯》《作品》《少年文艺》《意林》《芳草》《文学界》《长江丛刊》《湖北作家》等刊物,出版散文集《茉莉花开》。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

  • 年味的源头和春节的没落

    1964年,在"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紧箍咒中,传统的娘娘宫年货市场被强令取消了.偌大津门,从此,再没有了正宗的年味! 年味的源头 古文化街,原名宫南宫北大街,曾经是天津卫年味的 ...

  • 钟玉武:回想当年备年货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进入腊月 ...

  • 故乡的年集

    多事之年的鼠年即将过去,牛年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新年到来之际,忽地又回忆起五十多年前,赶年集的情景. 农历腊月二十八,是我的故乡集贤一年来的最后一个集,也叫年集.像其他地方的年集一样,是一年中最热 ...

  • 当代作家‖【赶年集】◆王凤华

    作者简介 王凤华,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喜欢读书,热爱文字.  赶年集  赶年集(外一篇) 临近过年的时候,农闲的人们有了大把的时间去赶年集.在我们老家,人们最 ...

  • [黄石文坛]陈凯文的随笔《傲慢与卑微》

    傲慢与卑微   这周因工作交集见到不少人,遇见一些事.   其中之一是一个年青大男生.说他是大男生是因为打心眼里觉得对方不成熟,年轻.其实男生谈不上特别小,孩子上小学了.   他肯定不知道留给我的是这 ...

  • [黄石文坛]陈凯文的随笔《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这世界上有一种人,傲然独立.不拘小节.举觞痛饮击缶而歌,纵情江湖:千里单骑打抱不平,取人首极如探囊取物--这种人,人们称他们为"侠".他们是茫茫人海中几近传说的 ...

  • 陈愉:年龄是我们的朋友,幸福是一种态度

    成功是什么? 获得一个CEO头衔?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玛莎拉蒂跑车?出门在外总有人认识你甚至拥趸无数? 那幸福又是什么? 嫁给爱慕已久的人?有乖巧可爱的孩子?没有后顾之忧,能随时开始说走就走的旅行? 今天 ...

  • 【春节特刊】文/陈洁 ‖《拜年》

    [三江文学现代诗刊] 总第813期 社    长:李不白 特邀顾问:周渔 总    编:黄葵 副总编:火灵 主    编:张明洪 审    稿:大风    火灵   万年  沐见秋 柯 羽   雪珂 ...

  • [春节特刊]曹红燕的随笔《不能忘却的纪念》

    不能忘却的纪念 (1) 应该是1995年春,当时的日报社长兼总编辑刘自圻身患癌症住院,还在另一家媒体工作的我,得知后赶往医院看望他.   认识刘总很偶然.我在一次去报社送稿时,遇到着一身白色西装.气宇 ...

  • [母亲节特刊]何滔的随笔《妈妈的诗文》

    妈妈的诗文 "与你配夫妻,   世上很少稀:   打了多少巧主意,   经常在一起--"   昏迷了20多个小时的妈妈,在膝下儿孙的呼唤下艰难地撑开双眼,或许是爱的气场唤醒了妈妈的 ...

  • [母亲节特刊]陈树林、刘文龙、吴灿明、潘兰香、吕云、南佳、刘晖、卫乾坤的诗

    母亲(外一首) 陈树林 我的母亲,去世几年了 我只能在梦里偶尔见到,我的母亲 我经常,看着母亲的遗像 用我的视力,去分辨母亲的眼神 我想在那里找到,我生命的一切 我看到了,母亲的天 我看到了,母亲的地 ...

  • [母亲节特刊]段梦婷的随笔《妈妈的泪》

    妈妈的泪 当我第一次睁开眼睛来到这个世上时,迎接我的是妈妈的眼泪.滚烫滚烫的泪珠像水晶一样闪亮,带着微笑,带着甜蜜,带着期望,更带着幸福.   当我第一次开口喊妈妈时,妈妈笑了,笑得泪花满天飞.因为我 ...

  • [母亲节特刊]张兰花的随笔《我的思念只为母亲激扬文字》

    我的思念只为母亲激扬文字  小时候,"不兴"过母亲节:长大后,流行过母亲节时,我也成为了母亲.在母亲节里,孩子先是给我送过卡片,送过康乃馨:后来买衣服,买香水--并且大声地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