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潮安庄陇庄厝
庄陇村,在潮州潮安庵埠镇驻地西南方向1.7公里处,位于桑浦山东北麓,焦山公路、斗门桥斜贯境内,面积0.15平方公里,有人口三千余,有庄、郑等姓聚居。村为郑氏首创。庄姓原居福建永春桃源里,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迁至青阳县,宋末随帝昺入潮,后定居于此。随着发展,及后郑氏衰落,村为庄氏所居,因此以姓得名庄陇。村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多为传统贝灰三合土结构潮式民居,现代兴建有钢筋水泥结构楼房多处。有小学、幼儿园各1所,老人活动室2所,医疗站1所,有村道通庵风路。村东北有古桥通济桥,村后山上有名胜棋盘石。现保存有置建于元明清之间的寨围、民居、祠庙等多座,有规模颇大的明代郑有周府第遗址。正月有游神习俗,端午前后有赛龙舟。
庄陇老寨所处,是一个四面多处环水大型圆状聚落的下畔南偏西部分,这一片古聚落中,设有诸多寨门,并有许多古厝和祠堂。实际上若非有寨门及一些寨墙,都很难分清楚,究竟寨内外的边缘在哪里了。这毕竟村落在现代的发展已经不同往日可言。
庄世宗祠永思堂,俗称庄氏大宗,位于寨之西北角上,据记始建于明,及后历有重修,祀入潮庄氏始祖庄公从及下列祖。祠坐西南朝东北,为三间二进二火巷格局,屋顶为硬山式,祠前墙两侧嵌对联:少师门第,贰尹家风。凹肚内设三山门,门两侧石柱镌刻对联:桃源世泽,锦绣家声。大门额刻:庄氏宗祠,两旁门额刻:绵桃源世泽,乙亥季冬;振锦绣家风,裔孙庄嵩岳书。在庄氏大宗西侧相邻,另有一座三间二进式祠堂。由于来时两座祠堂并未见有管理人员在,所以隔着大埕,仅在外头看看拍张照片就离开,不知里头具体如何。
按中华庄氏网所载《潮安庄陇庄氏》及其他材料综合而知:
庄陇村庄氏,奉庄公从为开基始祖。庄公从,系福建庄氏始祖庄森第十三代孙,青阳庄氏始祖庄古山第五子。
庄森,字文盛,生大唐天宝三年(744),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光启二年(886),随其舅王潮率军入闽。后梁开平元年(907),王潮之弟王审知继任称闽王,庄森分镇于桐城(今泉州),定居于永春县桃源里善政乡蓬莱村,卒于后周广顺二年(952),享寿九十,夫妇合葬在永春县桃源里,为庄姓入闽桃源派开基始祖。因居于桃源里,故南方庄氏称桃源世泽。及后,第九世孙庄夏(1155—1223),字子礼,号藻齐,北宋淳熙年间进士,官至兵部侍郎、大学士、少师,历任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元老,光宗御赐其祖父庄观墓地:锦绣之山,庄公坟道,自此又称锦绣家风。
庄公从,字光,讳言,号世楷,行三十郎,约生于南宋嘉熙年间(1237-1240),卒于元大德年间,福建晋江梅树乡人。其自幼聪颖好学,以文学起家,任宣教郎,为文官正七品,授平乡尉。后升贵州同知,从六品,因贵州地处穷乡僻壤,又值南宋末,时局动荡,朝政日坏,国势益危,其故辞职不就。庄公从于南宋宝庆年间(1253-1258)随父庄古山入潮,初抵潮阳县铁山脚牛眠埔(今普宁市麒麟镇月屿村附近,另一说在今潮阳贵屿镇窖尾村,即玉窖),深谙风水堪舆庄古山嫌其山林荒凉,迁揭阳县牛湖(今揭东渔湖镇)塘口暂住,又嫌该处不理想,最后迁至龙溪都(今潮安庵埠)创居,此处宜耕宜种宜生息,日久称庄陇。自此之后,庄陇成为潮汕庄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庄古山年老时返回福建晋江青阳安居,其裔为纪念先祖之盛德,乃奉庄古山为一世祖,庄公从为二世祖。至明代,族人建庄氏大宗祠永思堂,堂联云:承恩御墨亲颁,自宋至明,奕世簪缨夸锦绣;先祖鸿图大展,由闽人粤,本支瓜瓞溯桃源。
庄公从娶三室,育七子,分为龙溪、濠波、玉窖三大世系。长子敷言、次子清素,后裔创祖潮阳果陇(今普宁),被尊果陇庄氏始祖,属龙溪世系。三子古溪,后裔世居潮阳贵屿玉窖,称玉窖世系。四子惠和留守海阳龙溪庄陇,称龙溪世系。五子克明、六子克存、七子克服居潮阳濠波,称濠波世系。
按果陇庄氏谱料载:庄公从,生于宋末,卒于元大德年间,字光,讳言,号世楷,行三十郎,官宣教郎,闽晋江青阳庄氏始祖庄古山之第五子、闽南庄氏始祖庄森第十三代孙。宋景炎二年(1277),其与诸兄公哲、思齐、公茂、公望随军护宋端宗帝昺入潮,隔年宋亡。因兄弟冲散,又时局动荡,庄公从遂决意居潮。据传,初居潮阳铁山牛眠埔(今普宁),觉山林荒凉而继迁渔湖塘口,又嫌此处不甚理想,最后迁至海阳龙溪庄陇。原配蔡氏,晋江人,生有四子:斆、敔、敦、敏。后蔡氏病逝,入赘鮀江翁门,娶翁氏,居住龙溪。翁氏俗称汕头祖妈,无嗣,故后,续娶潮阳深溪刘氏,生三子:德、宁、膺,居潮阳濠波(今峡山镇属)。
庄氏大宗后侧,是庄陇小学,要从寨外要经过一道寨门才能走到校门前。往寨西侧巷道往南走,不远处又有一道寨门,为近年重修,上贴石板刻桃源里。入门后,是寨内西侧边缘一排朝西北而建的古建,有公厅、庙宇,以及心祖庄公祠。心祖祠前另有一道寨门。沿着南侧直巷,可通往寨心腹地,这一路过去有庄府世德堂,以及寨心正中处郑有周府第遗址。
世德堂是一座建于清初的古民居,其位于庄陇老寨中心偏西侧,坐北朝南略偏东,为三间三进式,西侧有一从厝,东侧为火巷。第一进门楼设凹肚,辟以大门,悬有大灯笼一对,书:庄府、太平县正堂。
世德堂前厅内左右为房间,后侧屏门上横坊悬贡元牌匾一方,匾两侧书:钦差提督广东通省学政加二级郑晃为,康熙五十五年(1716)惠来县学贡生庄汉立。前天井地面为全石,左右无栏无房。中进厅两侧为房间,墙壁为青砖堆砌,厅前后有闪门,后门上悬金漆大匾:熙朝吁俊,左右书:广东等处承宣布政司布政使加三级王用霖为,康熙五十四年恩贡生庄汝郁立。中厅屋架是近期新修,楹条两端都张贴有符纸,颇有特色。
世德堂的后天井地面为石构,两侧有厢房,后为檐栏,檐下两侧悬大灯一对书庄府太平县正堂,中间悬一天公炉一诸神小灯笼。后进左右两侧为房间,中间是大厅,内置诸多案桌,正中设有烛台,有神椅,后方有神龛,龛下有香炉三个,龛上最顶祀十世祖徵仕郎知宁国府太平县事东川府君与孺人严氏、石氏之神主,及下有祀十一至卅八世列代先祖神位。龛眉上横坊悬世德堂金漆大匾。龛后是靠后主墙的半天龛,其中右侧龛中奉有注生娘、司命公、福德老爷神像,并配有香炉。
据资料介绍,世德堂龛主东川府君,即门外大灯笼上写的太平县正堂庄宗之,东川系其号,其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授徵仕郎,亦称征事郎,为从七品升授之阶,后任宁国府太平县知县。庄宗之传至玄孙辈有庄周宇,字汝都,号谦惠,为康熙五十四年恩贡生。
我在很多年前与顾姓朋友从普宁出发,寻其祖墓来到潮州市与汕头市交界处的桑浦山,于山上由当地人向导,在庄氏始祖翁氏妈狗眠地前一凸起山包之前麓,见有一座规模颇大而碑面风化却被凿刻改有庄公字眼且上红漆的明代古墓,用粉末涂上墓碑时,勉强能认出若干原字。据自小在这山里跑的向导说,这穴古墓是顾公墓。及后,随朋友的多方调查问询,有这么个所以然,顾公为顾总,有恩于庄姓,所以后来庄姓为保护顾公之墓不被他姓所侵占而凿换其墓碑名。普宁溪心顾与果陇庄有不少民间典故,如庄姓原居溪心莲花地,而顾总居果陇,后来两姓互换居地,成今日格局。诸如类此不成文的流传,数不胜数,所以上面顾墓改庄的原因,就姑且当做是个说法吧。当天看过顾公墓后,下山顺便来到庄陇村走走,记得那会是从其寨西南角的寨门进来,见有心祖庄公祠。而因时间关系及其他缘故,原想找找庄氏宗祠见识见识,竟也未到寨内深处去走走就匆匆离开。
这年2019年12月2日,与台湾益宗兄、棉湖阿新、汕头怒马兄、小明、红豆等诸位同好,来到潮安庵埠镇会同当地的焕钿兄,随后出发走访村落古建。午后来到宝陇村,过其寨前通济古桥后入寨内,一路几座挂着三世尚书乌林灯笼的大型古建,又见两座围护严密而格局甚大的祠堂,朋友介绍说,这是庄陇村的庄氏大宗祠。一时之间很是好奇!再经介绍才知,原来宝陇、庄陇的老寨是同一座,不过两村砌墙而自治之,故而有眼前这样的特殊情况。同一寨而分两村自治并非孤例,在普宁同样有这样的例子,即果陇庄与光南陈王三姓,原是同一个古寨,后砌墙分治成两行政村。所以于此所见也是很好理解。从庄氏大宗前绕出寨门又往其寨后,没多几步就见到多年前与朋友来庄陇所见的心祖庄公祠,祠没什么变化还是那个摸样,而祠前寨门则已翻新了。突然感叹的是,那天若是多走几步,不就见到庄氏大宗了嘛。但,遇见,就是这么奇妙。
摄影\文字:安静声音、张野
声明
本作品为普宁青年摄影、岭东忘时堂、普宁村落荣誉出品。
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作者【安静声音】署名并保留水印。
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
图文不得直接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行为,违者必究。
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