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易》所述时代的“统一”问题
我们中国人对“统一”这个词是有误解的。统一是指行动一致,欧盟用一个声音说话,用一样的行动来做事情,这叫统一。这叫齐心合力。灭了其余各方,令之只有一个声音的,那不叫统一,那叫整合,统一是指大家都一样,整合后的则只有一个,对于台湾,是整合好呢?还是对其进行统一?
对此,有人说“没有必要偷换概念 国家统一特指收复台湾。”笔者不知道这“收复”一语是如何谈起的。《易》曰:“无往不复。” 笔者一直主张正名,让我们的言辞与现实相一致,好像说曲了你们似的。
也有人说:“咳,硬改概念有意思么?” 说实话,真的很有意思。不然不能准确地来描述从春秋起到清朝为止的下古时代与近古殷周时代的区别。
统一的基本解释有两个:
①部分联合成整体;归于一致:统一祖国|统一认识。
②一致的;整体的,单一的:统一的意见|统一调配|统一领导。
在这里,统一的国家,是指国家由一个中央政府统治,没有分裂和割据:天下统一。 秦统一六国。
可是我们中国从上古伏羲时代开始佗就是一个统一体,一直到神农时代才出现分裂,后来被黄帝给统一了。从黄帝到殷周,至少历时2700多年,基本上都是统一的。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那种“统一”的诉求可谓是深入骨髓。那时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左传·文公十八年》: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隤岂、檮寅、大临、龙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此十六族也,世济其美,不陨其名,以至于尧,尧不能举。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内平外成。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物,顽嚚不友,是与比周,天下之民谓之浑敦。少嗥氏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谮庸回,服谗蒐慝,以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穷奇。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嚚,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檮杌。此三族也,世济其凶,增其恶名,以至于尧,尧不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檮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 怎么样,笔者没有胡说吧?笔者真的没有胡说,那时候真的是统一的,有《左传》为证,有《周易》为证,有《诗经》为证。
可是中古和近古的这种统一,佗与下古时代的这种统一彼此有本质上的区别,无论是形式还是制度都不一样。
春秋时期之前的王权时代,无论是商朝还是周朝,都不是一个国家,那是一个联盟,当时的王国对其治下的这些国家并不拥有主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种说法,指的是道义层面上的干涉权,说的是那种义务,而不是那种长期的管理权。王权时代的夏、商、周三代,虽然仅仅只是一个联盟,但是佗的的确确是一个“天下如一”的统一体。当时的王权即为中央政权,统协万邦。那时候的人们遵循的是仁义之道。也就是乾道。
那时候的土地是井田制,土地为国家公有。当时的国家以氏族国家为主,往往是一家一国,为此当时的国家都非常小,一遇到事情往往需要和其他国家商量,合力才能完成。纵使当时最大的王国也不过是个方圆只有一千里左右的小国家。都非常地迷你。
战国时期之后的君主时代,那是一个大一统时代,原有的那些小国家已然被兼并成一个超大型的帝国。这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的时代,那时候的皇帝对全国的人民土地财富的控制、管理权。包括行政、军事、立法、司法、文教等,在名义上,全都一个人说了算。大包大揽。
君主时代,人们遵循的准则是以“功、名、利、禄,富、贵、寿、善”为核心的资本学说。也就是我们当前所遵循的这些东西。那时候虽然也讲什么“仁义”,但那些东西都是用来愚弄人的。君主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候,甚至达到了父不父母不母的那种让人不堪回首的境地。黎明前的黑暗,非常非常地骇人听闻……
好了,说到这里,问题早已经出来了。王权时代,我们中国就是统一的,佗与君主时代的那种大一统不一样,那是一个联盟,当时的各个国家都遵循同一个准则。古人对当时的那些盛世也称之为“大一统”。所以认为“统一中国的第一个人是秦始皇嬴政”的观点是不对的。只能说他是中国国家史上率先完成最后的兼并,从而整合中国使之成为一个国家的人。那么嬴政的自我评价是怎样的呢?秦始皇嬴政自称“皇帝”,“皇帝”,意思是:不敢称帝的人。“皇”,远,遥远。《诗》曰“皇驳其马。” 由于路途遥远,弄得马身上一下子泥土。就是说秦始皇并非是一位自大的人。
由于礼崩乐坏,中国的王权时代结束,各国四分五裂,经过不断的兼并,最终当时的秦国胜出,统一了中国。
《 史记·五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亨,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从《 史记·五帝本纪》的这些记载中,我们也能够知晓神农时代的后期的确是一个四分五裂的乱世,黄帝有志,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统一了天下。也就是统一了中国。这里都是用的“统一”这个词语,然而其所指代的史实却不一样,黄帝的这个“统一”,人家建立起来的是一个讲求平等的联盟,那根本就不是一个国家。而秦始皇的这个“统一”,则是把原有的几个国家合并成一个中央集权的这么一个大帝国。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笔者不得不区分“统一”一语的这两种意境。就是说“统一”并非仅有一种模式。在未来,我们身外的这个世界,佗的统一应该不是被统一成一个国家。先民留下的这些记载,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