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朝官服的形制与图案,观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官服即古代官员所穿的服装,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官员的礼服成为了贯穿千年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明朝在蒙古族手中夺取政权后,明太祖极为重视礼仪的整顿和文化的恢复,在强烈的民族情感的影响之下,明朝的服饰多模仿周、汉、唐、宋时期的服制,形成了“上承周汉,下取唐宋”的服饰制度。

明代服饰仪态端庄,气度宏美,堪称是华夏进古服饰艺术之典范,其官服更是当时材料、工艺、技术水平最高的服装,同时也是封建礼制的一个重要标志,并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下面,本文就将从明朝官服的历史演变、服饰工艺与衍生意义三个方面来与各位聊聊明朝官服的传统文化

历史演变: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政治色彩

1、溯源——“礼”制主流思想的产物

要想了解古代官服的起源,首先要从服饰的起源谈起。服饰最初的主要功能就是蔽体御寒和装饰美化,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与阶级的产生,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在不同的场合所应穿戴的衣物也是不同的,就这样,最早的官服产生了。

早在上古时代,《周易·系辞》中就有“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记载,可见随着国家的诞生与物质生活形式的变化,官服逐渐被作为礼仪和教化的工具,具有了辨明身份的功能。到了夏时朝,官服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色彩,并显示出了礼仪等级的特点。

此后,在封建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官服形态的演变与发展与儒家思想文化严密结合,遵从礼制,体现尊卑有序,被印上了等级的烙印。

2、流变——摒弃胡风,重回旧制

公元1271年,蒙古族建立大元帝国,入主中原后,元朝统治者为了维护民族优越感,对国内百姓实行极不公平的身份等级制度,这自然招致了汉族人民的不满,也引发了民族矛盾为主体的危机日益加深。

元朝末年,各种社会矛盾加剧,不堪重负的百姓们再也无法忍受来自朝廷的压迫,起兵反抗。公元1368年,朱元璋带兵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明朝。为了维护统治,重新恢复汉民族文化认同感,朱元璋倡导恢复汉制,提出了“上取周汉,下仿唐宋”的衣冠理念,并对官服装饰作出了更为详细的要求,形成具有鲜明特色且十分完备的官服制度。

形制与图案——明朝官服的审美特征

1、侧耳——物化的文化符号

  1. “宽袍大袖”和“上衣下裳”的民族融合

明代初年,朱元璋对礼部下令建立官服服制,自此,明廷的服制就依从汉制祖律不断修订和完善,虽然上文提到了明朝统治者对蒙元胡风有所摒弃,但其实为了维持国家统治的稳定性与连续性,他们并没有彻底放弃元制

侧耳”的出现就是对服饰传统进行民族融合的最佳表现,折射出明代体制一统多元的文化气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官服主要分为礼服便服两大类,侧耳圆领袍就属于是常服的一种,通常它会被穿在褡护(一种短袖袄子或皮袄)外面,并用补子章制相配。

  1. “褒衣博带”,兼顾实用性与礼制的需要

侧耳能够成为明朝最具代表性的官服结构绝非偶然,其结构的独特功能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侧耳的结构其实是在袍服左右两侧开裾夹缝宽度约为16厘米的长方形侧插摆,主要被用于褡护、曳撒、圆领袍三种品类的服饰中

《酌中志》中对臣服曳撒的描述为“其制后襟不断而两傍有摆”,显然,侧耳不仅能够作为官员身份的显示,其侧开裾的状态还能让穿着的官员骑马或者行走时,在保持尽量不露出里衣的同时获得更多的舒适度与活动空间,既符合礼制要求同时还兼顾实用功能性,同时,它也佐证了儒家礼制思想在当时是如何严格地规范着中国传统服饰的形制。

2、官服装饰——设置补子,等级分明

明代官服补子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唐代,武则天时期,特在官服上绣有文字和禽兽图案以赏赐文武大臣,明代官服“与唐制同”,只不过把原本绣于袍上的纹饰图案改成可以补缀在袍子上的补子,这块贴于大臣们常服前胸后背的绣花织物,直接展现出了大臣品级的高低与权力的大小。

不同职位的官员其补子的图案也是不同的。文官用具有吉祥忠贞内涵的飞禽类补子,如仙鹤、锦鸡、孔雀等,《明会典》中就有载:“公侯驸马伯麒麟白泽,文官一品、二品仙鹤锦鸡”。武官的骨子则是运用一些高大威猛的动物纹样,如狮子、虎豹等,通过那些兽的形态和脾性来比喻武将的英勇果敢。

明代官服补子受到中国传统美学当中“和谐统一”思想的影响,在形式上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对称均衡,对襟的补服讲究胸前左右的纹绣图案呈对称分布。整块补子多呈方形为主,但方中有圆,一如古代“天圆地方”的理念,这样在线条审美上的一收一放,一张一弛,融合了古代人民对于天地的理解。

衍生意义——对文化内涵的承载与丰富

1、审美情趣与民族文化的具象化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朝代,是集汉风儒学最后余光的时代,称得上是古代官服发展的集大成时期,在用料选材装饰工艺等级标识等方面都超过了以往,达到了其他朝代望尘莫及的水平。

以补子纹饰为例,其上的图案大多是历经千年久盛不衰的吉祥纹饰,如象征光明的宝珠与用以辟邪的艾叶等,这些物品都带有丰富的文化符号意义,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与精致华丽的审美追求

2、政治层面:秩序之美的体现

官服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文化与政治相结合的产物,明朝由统治者亲自颁布与制定的官服是中国历代官服中最严谨与严密的,在突出皇权和强调等级差异方面尤为严格,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可以说,明朝通过对官服制度的传承与发展,达到了彰显统治权力的正统性与合法性的目的,或者说正是因为这种承继,中国这块土地上的文化核心才得以延绵传承数载并为各民族所认同

结语

通过上文的描述,我们大致了解了明朝官服的传统文化。官服自诞生伊始,便是“”制主流思想的产物,经过封建社会漫长的历史发展,到了明朝,官服体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论是被称为民族服饰融合典范的侧耳,还是承袭自唐并发扬光大的补子,其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都体现出中国人对礼的崇尚与对美的追求。

此外,明代官服制度的规定之严密,体现了一种严谨的秩序美感,在政治层面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易·系辞》

2、《酌中志》

3、《大明会典》

4、《明史》

(0)

相关推荐

  • 古代的官服与戏服

    2021-05-22 10:34 来源:历史百家汇 古代官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的礼服:戏曲服装简称戏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呈现.两者间有一定的联系,也有各自的体系. 古代官服和民服的区 ...

  • 清末朝鲜罕见老照片官员还穿着明朝官服,图9歌姬长相漂亮

    大图模式 清末朝鲜路边正在祭拜树牌的人们,画面中这些树牌上写的都是汉字.大约在秦汉时期,汉字传入朝鲜,并在朝鲜沿用了2000多年,是否认识汉字成为区分上层人士和普通百姓的一个标准.朝鲜民族独立后,汉子 ...

  • 朝鲜多次跪求朱元璋希望穿明朝官服 获准后还穿出了优越感

    明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朝鲜半岛上的高丽王朝一边接受明王朝的册封,依然在背地里与残存的元朝势力暗通沟渠.他当时最关心的就是能否在明朝和元朝残存势力间的博弈中获得实在利益,梦想着有朝一日恢复自己的辽东失地 ...

  • 专家说:从系统论元整体观解读“天人相应”理论内涵

    天人相应话健康-夏至 '观天象.测日影.论阴阳.讲养生......'2021年6月21日(夏至),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国际传播中心联合北京天文馆邀请了多位中医专家与天文学家,在有着近600年历史的北 ...

  • 明朝“白嫖”诈骗案一则:就怕色狼有文化

    明代出版的<杜骗新书>记载:明朝时的金陵城(今属江苏南京)有个叫陈全的富豪,家财万贯,富得流油,那是相当地有钱. 陈全为人风流潇洒,非常滑稽幽默,口才极佳,说起话来一套儿一套儿的,可谓出口 ...

  • 浅谈明朝服饰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展示

    山东博物馆收藏的明代传世服饰,色彩之鲜艳.材质之典型.纹饰之华美.工艺之精湛.款式之齐全.体系之完整.保存之完好,为"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提供了良好的展品基础.深入研究和解 ...

  • 金观涛:中国文化的乌托邦精神

    金老师把乌托邦理念定义为一种文化追求完美价值理念的社会投射.它有三重含义,其一是用这种完美的理念来界定理想社会应该是贯彻什么样的原则,其二根据完美社会理念,产生出批判社会的特殊角度,其三这些批判使乌托 ...

  • 右衽:汉服的象征符号,既是服饰的形制特色也体现服饰的文化内涵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盛大华美的服饰,自古就是中国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汉服'作为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有其独特的形制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右衽'则是汉服的典型形 ...

  • 大长今里的中宗大王与正德嘉靖比较观 明朝皇帝好脾气

    诸位看官,前几日给大家讲了大长今里的宫斗.小子将这君臣之争比做了君王与嫔妃的相处之道.似乎在贬低士人.其实不然,正所谓每个成功的男人都需要默默付出的女人.一个王朝要开创盛世,也需要敢于死谏的忠臣. 然 ...

  • 明朝奥斯曼比较观 崇祯年间少年天子 比明思宗更果敢

    提起奥斯曼帝国有个特别牛叉的地方.那就是他的国祚特别长,达六百余年.奥斯曼帝国起于元,兴于明,衰于清,亡于民国时期.中国在这六百余年经历了四个朝代,奥斯曼帝国国祚还真是变态的长呢. 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