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之前的雨夜,关于白茶未来的一些想法
蓝色小陈茶事,置顶公众号!
《1》
今天,母上大人在跟老年大学的同学学做“端午香囊”。
用一些绸缎,做成一个个半圆形的布袋子,在顶上串进丝绳,抽紧,再拉开绳子,打个结,一个香囊就做好了。
这样的香囊,可以用作盛物,也可以用作单纯的装饰品,当然,也可以成为青年男女之间互相传递情意的道具。
想象一下,一千年前的李麻花,生在太医世家,从小笨手笨脚,绣花只会扎到手,再就是把花绷砸掉。
然而,一旦遇上了心爱之人(此处隐去姓名),也化身小儿女姿态,费尽千辛万苦,大半年的时候,才做成一个丑丑的香囊,偷偷叫哥哥递出去给情郎。
而村姑陈,要想知道谁是李麻花的心上人,太简单了,满大街去找挂这个丑香囊的人,便知道了。
在街上找一个人,难。找一个丑丑的香囊,还不容易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第一,如果手工不好,千万不要硬拗着绣手工送人,太扎眼,容易暴露目标;第二,如果送人,也千万叮嘱不要带出来,放在家里把玩就行。
在这个雨夜,一边脑补着这个不存在的故事,一边帮母上大人串香囊。
母上大人说,要放一些香料进去。
我立马闪现出来,说,放鸡舌香吧。
什么香?母上大人没听明白,反问了一句。
我赶紧借电话遁了。
一提起鸡舌香,就得扯出古代大臣上朝要含鸡舌香的故事,以及,宋之问被诬陷的那个跟武则天的大八卦。
这个因为一句好诗句而杀外甥的老宋,并没有口臭。
武则天不待见他,也不是因为他口臭,而是因为他嘴大——把皇帝的秘事外传。
从此,老宋就失去了含鸡舌香去见武皇的机会。
这才是“之问遂终身衔鸡舌之恨”的真相。
《2》
坐在窗台边喝白茶。
白茶的花香,竟然盖过了香囊里草药的药香。
汉唐时风行于世的名贵香料鸡舌香,千年后,已经洇没于人海。世人听过它大名的,亦是寥寥无几。
而千年后,白茶将何去何从?
是继续引领风骚,还是同样洇没于茫茫茶海呢?
远的且不说,就说近的,白茶还能红多久呢?
从2008年世博会到现在,福鼎白茶的复兴之路,一路高开高走,高歌猛进,时至今日,已是烈火烹油之极。
那接下来,还会继续飞得更高,扶摇直上九万里吗?
如果是一个单纯地想靠白茶赚钱、想利用白茶的升值暴富的人,必定会考虑这个问题。
就像那些年炒房的人一样。
天天盼着房子涨价,天天盼着房子升值,天天盼着房产的红利能吃得久一点,再久一点。
而于广大的普通茶友而言,我们存白茶只是因为爱白茶,我们喝白茶只是因为单纯热爱白茶,从这一点来说,白茶是涨是跌,跟我们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白茶涨,即使是全行业普涨,也总会有村姑陈这样的金牛座,最后才涨,且涨幅超小,比如今年,我们就基本没涨。
白茶跌,即使是全行业普跌,也跌不到哪里去——相比六大茶类里的其它茶类,相比动不动就打千年古树概念的普洱茶,相比动不动就上天价茶榜单的武夷岩茶,白茶的价格,还在低位。
跟这些茶界的大哥们相比,白茶还是个小妹子,大哥们的价格都没跌破,怎么可能小妹子的价格会跌到底去呢?
至少,大家对普洱和岩茶的价格接受度越来越差了之后,相比之下略嫌平价的白茶,是他们最好的B方案。
《3》
寄了一盒茶给大学老师。
老师说,他一直喝袋泡红茶。说了一个品牌,是国外的。
我劝说研究了一辈子法律的老师,喝点白茶,老师欣然接受了。
然而,他又顾虑,中国的茶叶,没有工业化生产,不像国外,茶叶生产是标准化的,设置好指标和参数,不管哪里下来的茶叶一进机器,最后出来的味道都是差不多的。
那款国外品牌的袋泡茶,他喝了十来年,年年买到的货,都是同一个味道。
而国内的茶叶,就算是同一个品牌的同一款茶,每年的味道都不一样。
举了个例子,说武夷山某家的水仙,大前年是一个味道,前年是一个味道,去年去喝,又是另外一个味道,愣是把他都喝晕了。
后来就还是决定喝标准化工业化生产出来的国外红茶。
至少对不怎么懂茶的人来说,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特别令人安心。
当然,他现在接受白茶,也是因为安心——我从大学的时候就在他家里进出,跟师母关系要好得可以像母女一样手挽手去买菜,我给的茶,他放心得很。
可见,一款茶,消费者喜欢不喜欢喝,愿不愿意买,并不在于它是不是工业化大生产的产物,也并不在于它的工艺流程是不是机器调整好的固定参数,而在于,这茶,这品牌,这销售茶的人,是不是真正令人安心。
村姑陈的老师,接受并非工业化生产的白茶,是因为,我令他安心。
村姑陈的茶友们,接受白茶,喜欢白茶,是因为,我令他们安心。
是的,放心,信心,安心,这些才是一款茶令人下定决心购买、并全心全意喝进肚子里的推动器。
只有产区是真实的,只有工艺是稳定而有保证的,只有产品介绍文字是朴素不浮夸的,这样的白茶,才是可以打动人,令人放心的。
这样的白茶,才可以销量巨大,口碑巨好,回头顾巨多。
真诚,才是最好的销售策略。
《4》
村姑陈是个老旧的人。
村姑陈喜欢仁义礼智信。
村姑陈跟舅舅谈“克己复礼”,能喝掉三壶荒野冬片叶底。
那些时髦的浮夸的东西,村姑陈永远学不会。比如某音上那些开个滤镜扭着腰就卖茶的套路,村姑陈一看就头晕,更别论去参考了。
关于茶,我还是喜欢说香气,说滋味,说汤感,说内质,说产区,说工艺......
消费者喝茶买茶,难道不是在意茶本身,而是要去空谈一番乌托邦么?若是想在茶里面找精神寄托,那随便不拘哪种茶泡一杯就可以了,何必定要老白茶、古树茶、生态有机茶?
离开了茶再去谈茶行业,太空了。
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能存在得久吗?
终究只会被风吹雨打去。
*****友情提醒:
小陈茶事所有产品,皆为独家所有。若有人自称与小陈茶事同款产品,皆系仿造,请列位看官小心鉴别,勿轻信上当。
(想了解更多关于茶叶的知识,也可以搜索关注视频号“小陈茶事”)
看完这篇文章
#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
2021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第34篇:初心不改,方得始终(写在春茶笔记结尾)
第33篇:李麻花在茶园摔了一跤
第32篇:许久未去的茶厂,它如今是哪番模样?
第31篇:今年的春寿眉,竟然来得这样早
第30篇:有些白茶,看上去是白牡丹,其实是寿眉
第29篇:春光明媚,采摘清明白牡丹啦.....
第28篇:今天采到清明白牡丹了吗?
第27篇:试新白茶,是春茶季的日常
第26篇: 银针增产牡丹减产,茶山怪状有多少
第25篇:预订春茶退订之殇
第24篇:今年的第一场雷雨,它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了
第23篇:茶山上的蛇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第21篇:白牡丹的盛宴来临
第20篇:寻访一个古老的村落
第18篇:阳光灿烂的一天,抛荒白茶迎来了采摘旺季
第17篇:那些不应该属于白茶的利益之争
第16篇:太姥山的雾与露
第14篇:大家盼望的倒春寒,终于来了
第13篇:春雨惊春清谷天,六个字写尽春白茶的一生
第10篇:菜茶为什么不能做银针?
第9篇:寂寞空庭春欲晚,方大师今年不开门
……
▼
2020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作者 | 村姑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