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八风篇》中的“风邪”

邹易良 中医思维十 今天
《灵枢·九宫八风》来源于洛书九宫图,八宫所在卦位的名称方位是按照周文王后天八卦方位标记的,这是古代天文学和历法学理论为指导,研究一年四季中的气候变化对人体疾病的影响,并用来显示病因来源以及防治未病的思想。
九宫八风图
《九宫八风》学说中,九宫是以天北极星为中心的中宫,配合北极星周边的八个等分区域得称。八风,是一年四季分别来自四正四隅八个方位时节的风。以四时八节的不同时间和风向来区分风的正邪属性,从而应用于临床治疗疾病。
《内经》多篇提到八风,比如《素问》的《上古天真论》、《金匮真言论》、《移精变气论》、《玉版要论》、《脉要精微论》、《八正神明论》、《针解》、《示从容论》和《阴阳类论》,等都有涉及。但“八风”传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八风”本是上古时期的“术数”的知识。《内经》吸收其天人合一的理论,结合医学理论,形成了一套完全别于《春秋纬·考异邮》“八风”知识体系。针对该篇之八风进行理论内容研究。
原文:“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宫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日冬至矣。太一日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数所在,日从一处,至九日,复返于一,常如是无己,终而复始”。
在《灵枢·九宫八风》内容中所指的“太一”指的是以北斗七星的斗体为中心,分别是四颗星组成,天体为枢,自东向西运转经过一年是个正圆形。《灵枢·九宫八风》篇中太一周行一年366日,较易学观点的“卦气”学说,即每节风分别是45日,一年八节共360日的学说更好地体现了中医灵活的特点。
然斗柄所指处可分作为“二至”(冬至、夏至)、“二分”(春分、秋分)、“四立”(立春、立冬、立秋、立夏)总合称之为八节自然表现。
所谓九宫:指四方、四隅合并中央总共有九个方位。古人是以天圆地方的思想,上面的大圆是北天之九宫,下面是大地之九野。假使我们站在大地中央以面南定位的俯瞰,上面的天之九宫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站于地面,面朝向北,地之九野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样天之“四正”、“四隅”与地之“四正”、“四隅”相对应。也就是天之九宫,按其东西南北的分位,正好投影在地之九野。
八风,指八方之风。以九宫的方位基础,确立了八个方位气候变化的情况及对人体的影响。这是在太一运动的周期上阐述大周期和小周期的想法。太一在一年之内,游走八宫即所分的大周期,小周期则是在一宫四十五或(四十六)日之内的移行。进一步指出了,“大周期”是以八节为周期,分析了地球公转与北斗星围绕北天极做以年为周期旋转,“小周期”是以九日为周期,亦和地球自转,并和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做周日旋转等相关学说有关,其中“大周期”是由“小周期”理论成熟后渐渐演化而来。于是就会引起气候变迁,出现季节性风雨的迟早,可以事先推演盘算气候顺逆,以及对社会的危害,具有间接指导治未病做准备的价值,甚至以风邪的顺逆影响到体内对应的脏腑直接伤害。
《素问·八正神明论篇》中,古人对风气的正邪属性进行了详细的鉴别,并将四时八风作为病因病机进行综合分析,由此认为,实风有益于自然界万物的生长,而虚邪贼风则与人体产生疾病有紧密联系。
例如:从南方来的风,名叫大弱风,它伤害到人体,内可侵入于心,外在于血脉,因属于南方火热之邪,所以其气主热证。
从西南方来的风,名叫谋风,它伤害到人体,内可侵入于脾,外则在于肌肉。脾为后天之本,所以其气主虚性病证。
从西方来的风,名叫刚风,它伤害到人体,内可侵入于肺,外则留于皮肤之间,由于西方属金,风性刚烈,所以其气主燥性病证。
根据自然界风的顺逆方向以表吉凶,并且与人体疾病五脏六腑相互结合,八方之风会产生八种不同的风邪,中伤经脉或存留于经脉,风邪会继续随着经脉走向侵犯五脏,使五脏发病。
指出东风在春季产生,通常引发肝的病变,病邪易从颈部侵入。南风在夏季产生,常常引发心的病变,病邪易从胸胁侵入。西风在秋季产生,常常引发肺部的病变,病邪易从肩背侵入。北风在冬季产生,多引发肾的病变,病邪易从腰股侵入。长夏属土,土位于中央,病变多发生在脾,病邪易从背脊侵入。预测了虚弱人群谨防邪风、虚风的重要性,其实原本只是由正常气候状态的“风”,因自然界的天候的交换出现气候的反常导致疾患。可说是以风作为病因的开端或是说造就中医特有的治未病思想。
《灵枢·岁露论》记载黄帝与少师对“四时八风”的认识以及《灵枢·九宫八风》理论,以周文王后天八卦方位配属八节为基础,将八风和九宫相结合,研究自然界气候变化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规律。部分理论与易经八卦学说存在一定的内在紧密联系。中医学与易学都存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观点为核心,而《内经》更加侧重于医学研究论述。
分析《岁露论》《九宫八风篇》与《太乙九宫占盘》中有关节气的内容,得出结论:《灵枢·九宫八风》篇中的冬至、春分、秋分、夏至与《岁露论》中的四立相合,正是八节学说的框架。二十四节气中的二分二至和四立学说被古代天文历法编者所借鉴应用,并成为《灵枢·九宫八风》应用节气理论的来源依据。又因九宫与洛书及后天八卦联系密切,故认为本篇具有医易结合的思想存在。含有时空观的特征,不但可以演绎方位和空间及其关联的气候特点,也表达了一年和一日之中相应时间范围内的气候温凉寒热及日夜长短的阴阳变化。
《灵枢·九宫八风》中的九宫图,既具有可以确定方位,又具有与洛书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相对应的特殊内涵,以此来演绎一个大周期内的气候变化阴阳消长等特点,阐述一年节气变化的规律。
正邪风气分类在《王冰医学全书》指出:“八正者,所以候八风之虚邪以时至者也”,即鉴别风气的正邪属性,只需要看其是否“以时至者也”,四时正常的风气是否在于正确的季节来临与否,判断风邪对人体影响发病的依据。
《灵枢·九宫八风》当作致病因素扩大运用,其原理是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指出了八风侵害人体脏腑组织具有针对性和造成各种病证的特点。
随着四季的气候按照五行相互克制,即春季属木,克制长夏;长夏属土,克制冬水;冬季属水,克制夏火;夏季属火,克制秋金,秋季属金,克制春木,这就是四时气候的相克相胜。其中能“发屋、扬沙石”等类风邪是在人体气血衰弱的时候,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
医易结合学说的直接证明。九宫八风虚实与疾病关系根据《黄帝内经》中理论,以风向的不同,将风气分为实风和虚风。《灵枢·岁露》中三虚三实的致病情况与《灵枢·九宫八风篇》中风邪致病的含义有相似的观点,皆言一年四时气候的阴阳消长变化及虚邪贼风等影响人体致病的学说。
分析一年四时气候特点,指出每一宫所主时节,其认为虚风具有二个特点:其一为风来的方向上与所在宫当令之实风相对;其二在影响人体上,邪风有伤害人体致病的特征。分析风邪的常与变,以风邪做病因是九宫八风为源头,得出结论,将中医药对疾病的预防诊治调理养生等概括成理论框架,以太一移日观测八风的常变占疾病发病的部位特点,对中风病的临床用药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从全息医学观点考虑九宫八风与人体其他脏腑疾病的对应关系,认为《九宫八风篇》构建了一个“洛书-九宫八风”数学模型,根据数字代表的宫位移动,来演绎人体脏腑的全息性及与一年四时气候变化相关性等相关理论,九宫八风与八卦等学说相结合,不仅可以根据四时气候风向等因素预测指导治疗疾病,同时在指导中医学人与天地相参,更好的认识天人相应理论提供了引导方向。
I 版权声明
  • 本文摘自: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论文,中医风邪病因研究,导师:肖相如,2016年。编辑/大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