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是端午

“端午”一词

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

“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端午节的缘起和许多节俗活动均与夏令有关

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

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

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

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也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

这些节俗都有着祈福、消灾等主题

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

端午节

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端午节内涵与相关习俗内容丰富

其风俗习惯在历史上

亦有一个演变流传的过程

一般认为以民间驱邪除秽的端阳节形成在前

纪念屈原并具有文化仪轨的端午节形成在后

端午节纪念屈原习俗的传播路线

是以汨罗、武陵为中心的湖湘区域

向四面八方扩散开来的

作为纪念屈原的民间风俗

则可以分为“竞渡”、“食粽”两大类

“竞渡”

首先流传于湖南汨罗、武陵地区

隋代开始遍及全国并被中原文化接纳

宋朝以后风行华夏

但以南方水乡最为盛行

“食粽”

可以追溯到东汉灵帝以前

唐朝前后开始北移并进入宫廷

在宋、清两代

朝廷均有“端午赐粽”的惯例

以弘扬屈原爱国忠君的祈愿

相比“竞渡”受地域和自然条件制约

“食粽”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

有更广泛的影响

粽子古称“角黍”

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

当然这只是传说

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

最早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

历史最悠久且流传至今的粽子

是载于唐代韦巨源《食谱》的蜂蜜凉粽子

其特点是只用糯米无馅

煮熟后晾凉

吃时用丝线勒成薄片

浇以蜂蜜与黄桂酱

最大的粽子——大肉粽

产于广西南宁

每只重约两斤

以肥猪肉、绿豆为馅

清香、软糯、甘润、膏腴不腻

在吃粽子的同时

我们也应该知道

端午节是一种传承千年

全民参与的独特文化现象

无论是历代诗词歌赋

还是《红楼梦》《西游记》等古典名著

抑或是近现代文学作品中

端午节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现在大家常说的“粽子节”这一名称

最早就是梁实秋先生在《雅舍谈吃》中提出的

最后说一句

常言道

万水千山粽是情

甜馅咸馅啥都行

不要打架

不要打架

犇趣在这里提前

祝大家端午节安康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