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465

大补心丹
【方源】:《三因极一病症方论》
【组成】:炙黄芪30克,茯神30克,人参30克,酸枣仁30克,熟地黄30克,远志15克,五味子15克,柏子仁15克。
【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为衣。每服6克,米汤或温酒送下。
【功效】:益气养血,补心安神。
【主治】:思虑过度,神志不宁,语言重复,忪悸眩晕,自汗呕吐,泻利频数;大病后虚烦不得眠,赢瘦困乏。
【方解】:方中人参、黄芪、熟地补气养血;茯神、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五味子养心安神。诸药配伍,有益气养血,补心安神之效。
【加减】:乱梦失精,人参、龙骨汤下;盗汗不止,麦麸汤下;卒暴心痛,乳香汤下;吐血,人参、卷柏汤下;肌热虚烦,麦门冬汤下;大便下血,当归、地榆汤下;小便尿血,赤茯苓汤下;风痫涎潮,防风汤;卒中不语,薄荷、牛黄汤下。
【按语】:本方以思虑过度、虚烦不眠、神志不宁、心悸怔仲、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为辩证要点。现代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心律失常,心神经官能症等病症。
【附方】:1、七福饮(《景岳全书》),由人参、当归、熟地黄、白术、炙甘草、酸枣仁、远志构成。功能补气养血,健脾安神。主治气血俱虚而心脾为甚者。
2、养神丸(《圣济总录》),由远志、麦门冬、熟干地黄、菖蒲、山芋、人参、茯神、炙甘草、白术构成。功能补气养血,精心安神。主治心神不宁,气血两虚,失眠健忘。
柏子养心丸
【方源】:《体仁汇编》
【组成】:柏子仁120克,枸杞子90克,麦冬30克,当归30克,石菖蒲30克,茯神30克,玄参60克,熟地黄60克,甘草15克。
【用法】:蜜制小丸,每次服10克,每日3次;亦可水煎服。
【功效】:养心安神,补肾滋阴。
【主治】:营血不足,心肾失调症。症见精神恍惚,惊悸怔仲,夜寐多梦,健忘盗汗,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稍数。
【方解】:本方主症为心肾不交,心血不足。以惊悸怔仲,失眠多梦,健忘盗汗,舌质淡红,脉细为辩证要点。当治以滋肾阴,养心血,安神志之法。方中柏子仁甘平,归心、肾、大肠经、滋阴养血,养心安神,为主药;辅以熟地、当归补血滋阴;佐以麦冬、玄参滋阴清热,除烦安神;枸杞子补肾益精;菖蒲、茯神开窍宁心,安神。使以甘草调和药性。
【按语】:本方以惊悸怔仲、精神恍惚、失眠多梦、健忘盗汗、舌淡苔燥、脉虚数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肾虚遗精,贫血,血虚肠燥便秘等病症。如心神恍惚,自汗盗汗,怔仲惊悸,如龙骨、浮小麦、五味子;精神倦怠,记忆力减退,加远志、枣仁、党参;夜睡多梦,失眠遗精,加金樱子、芡实、莲须。
脾胃湿滞、肠滑便溏者忌用。

【同名方】:1、《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柏子养心丸,由远志、柏子仁、酸枣仁、人参、五味子、肉桂、茯苓、川芎、黄芪、当归、半夏曲、朱砂、甘草构成。功能滋气补血,养心安神。主治心血亏损,精神恍惚,怔仲惊悸,失眠健忘。
2、《古今医统》柏子养心丸,由白茯神、柏子仁、酸枣仁、生地黄、当归身、五味子、辰砂、犀角、甘草构成。功能养心益血,镇惊安神。主治心劳太过,合眼则梦,神不守舍,遗泄不常。
黄莲阿胶汤
【方源】:《伤寒论》
【组成】:黄莲12克,黄芩6克,芍药6克,阿胶9克,鸡子黄2枚。
【用法】:先煎前三药,取汁,阿胶烊化入内,待稍冷,再入鸡子黄搅匀。分2次温服。
【功效】:养阴清热,除燥安神。
【主治】:阴虚火旺,心烦失眠,舌红,苔黄腻,脉细数。
【方解】:方中芍药,阿胶补阴血之不足;黄莲、黄芩泻心火之有余;鸡子黄滋肾阴、养心安神志。诸药配伍,使水不亏火不炽,则心烦等症得愈。
【按语】:主要用于治疗少阴病阴虚火旺症。方用黄莲、黄芩清心降火,除烦热;配以阿胶、白芍、鸡子黄滋补阴血,且防黄莲、黄芩苦寒伤津之弊,泻中寓补,水火既济,心肾相交,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心烦不眠、口燥咽干、舌红苔燥、脉细数,为其辩证要点。
凡脾胃虚寒、肾阳虚衰者忌用。
【同名方】:1、《圣济总录》黄莲阿胶汤,由黄柏、黄莲、阿胶、栀子、乌梅构成。功能清热止痢解毒。主治热毒泻痢。
2、》《伤寒保命集》黄莲阿胶汤,由黄柏、黄莲、阿胶、栀子构成。功效与本方同。主治少阴病二三日以上,经病已去,心中烦,不得卧。
湿热黄疸,黄色鲜明如橘色,腹满汗出,口渴,大便秘,小便不利,苔黄腻,脉沉实或滑数;或湿热淋浊等。嘈杂,胸中煎熬,腹满有块,二便不利,或口中觉苦辛酸威等,此症后为膈噎者
大黄消石汤
【别名】 大黄黄柏栀子芒消汤、大黄汤、大黄黄柏皮栀子消石汤、大黄黄柏汤、消黄汤
【处方】 大黄4两,黄柏4两,消石4两,栀子15枚。
【功能主治】 湿热黄疸,黄色鲜明如橘色,腹满汗出,口渴,大便秘,小便不利,苔黄腻,脉沉实或滑数;或湿热淋浊等。嘈杂,胸中煎熬,腹满有块,二便不利,或口中觉苦辛酸威等,此症后为膈噎者。
【用法用量】 大黄黄柏栀子芒消汤(《脉经》卷八)、大黄汤(《千金翼》卷十八)、大黄黄柏皮栀子消石汤(《外台》卷四)、大黄黄柏汤(《普济方》卷一四二)、消黄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六)。①《金匮玉函要略述义》按:消石,即火消。②《金匮要略今释》:消石,《脉经》、《千金》并作芒消,日医亦多用芒消,盖非。宋本、俞桥本,消石并误作滑石。
【各家论述】 1.《金匮要略论注》:此为黄疸有里无表者言之,谓疸色黄,见于表矣,乃腹满,小便不利且赤,里热可知。黄疸最难得汗,乃自汗,则表从汗解,故曰此为表和里实。实者邪也,有邪则宜去,故主大黄消石汤。大黄、消石解气血中之实热,黄柏苦寒主下焦,栀子虽轻浮在上,能使里热从上而下,故以为使,且轻浮则与郁结相宜也。
2.《金鉴》引李彣:腹满、小便不利而赤,里病也;自汗出,表和也。里病者,湿热内甚,用栀子清上焦湿热,大黄泻中焦湿热,黄柏清下焦湿热,消石则于苦寒泻热之中,而有燥烈发散之意,使药力无所不至,而湿热悉消散矣。
【临床应用】 黄疸:获原辨藏患黄疸,更数医,累月不见效。发黄益甚,周身如橘子色,无光泽,带黯黑,眼中黄如金色,小便短少,色黄如柏汁,呼吸迫促,起居不安。求治于予,乃以指头按胸肋上,黄色不散,此疸证之尤重者也。乃合茵陈蒿汤、大黄消石汤,作大剂,日服三四帖。及三十日,黄色才散去,小便清利而全愈。
【摘录】 《金匮》卷中
黄疽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
大黄消石汤
【处方】 大黄 黄柏 消石各12克 栀子15枚
【功能主治】 主黄疽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
【用法用量】 上四味,用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纳消石,更煮取200毫升,顿服。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中
大黄五味子丸
【处方】 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五味子1两,车前子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肺脏气实,心胸壅闷,咳嗽喘促,大肠气滞。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方出《圣惠》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二十六
陕西省反诈中心提示:所有刷单都是诈骗!骗子往往以兼职刷单(作任务)名义,先以小额返利为诱饵,诱骗你投入大量资金后,再把你拉黑。切记:千万不要被蝇头小利迷惑,兼职刷单做任务,本金难保!如有疑问电话咨询96110。
宁志丸
【方源】:《仁斋直指方》
【组成】:人参15克,茯苓15克,茯神15克,枣仁15克,石菖蒲15克,当归身15克,远志15克,柏子仁15克,琥珀15克,乳香9克,朱砂9克。
【用法】: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食后枣汤送下。
【功效】: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主治】:气血俱虚,梦中多惊,怔仲健忘。
【方解】:方中人参、茯苓补益心气,安神宁志;当归补血,为君药。石菖蒲、远志宁心安神;茯神、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为臣药。琥珀、朱砂镇惊安神;乳香芳香行气活血,使气血和畅,心神安宁,为佐使之用。诸药配伍,有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之功。
【按语】:本方以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失眠健忘、多梦易惊,为辩证要点。现代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心律失常、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等病症。
【同名方】:《世医得效方》宁志丸,由本方去柏子仁、茯神、琥珀、远志构成。功能养心安神定志。主治心气不足,喜怒无常,精神恍惚,语无伦次。
【附方】:1、宁志膏(《百一选方》),由辰砂、人参、酸枣仁、茯神、琥珀、乳香构成。功能养心安神。主治妇人因出血过多,心神不安,不得睡卧,语言失常。
2、宁志膏(《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人参、酸枣仁、辰砂、乳香构成。功能安神宁志。主治心脏亏虚,神志不宁,恐怖惊悚,精神恍惚,易于健忘,睡卧不安,夜多噩梦。
安神补心汤
【方源】:《古今医鉴》
【组成】:当归3.5克,生地3.5克,茯神3.5克,黄芩3.5克,川芎2.1克,白芍3克,白术3克,酸枣仁2.4克,远志2.4克,麦冬6克,玄参1.5克,甘草0.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阴清热,养心安神
【主治】:心虚惊悸怔仲。
【方解】:本方为主治阴血不足,心神不安之方。方中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生地、当归、白芍、川芎、麦冬、玄参滋阴养血;白术、甘草补气;黄芩与生地、玄参相配,凉血清热;甘草兼能调和诸药。诸药配伍,有补心养血,滋阴清热,宁心安神之效。
【按语】:本方以惊悸怔仲、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辩证要点。现代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更年期综合症等病症。《杂病源流犀烛》用本方主治心肝两虚,神情怏悒等症。
胃纳欠佳,脾胃虚寒,湿痰留滞者,非本方所宜。
【附方】:补心汤(《千金要方》),方(1)由人参、甘草、枳实、当归、桔梗、龙齿、半夏、桂心、黄芪、生姜、茯神、大枣、远志、茯苓构成。功能定志下气。主治奄奄忽忽,朝瘥暮剧,惊悸心中憧憧,胸满不下食,脾胃不磨,阴阳气衰,不喜闻人声。
方(2)由茯苓、紫石英、人参、远志、当归、茯神、甘草、紫菀、麦冬、大枣、赤小豆构成。功能安神补心。主治心气不足,其痛苦惊悸汗出,心中烦闷短气,喜怒悲忧悉不自知,常苦咽喉痛、呕吐血,口唇黑,舌本强,不通水浆。
枕中丹
【方源】:《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龟板30克,龙骨30克,远志30克,菖蒲30克。
【用法】:为细末或蜜制小丸,每次服5克,每日3次;或上药各取1/3量,水煎服。
【功效】:宁心安神,益肾健脑。
【主治】:适用于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症见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神志不宁,舌嫩红,脉数。
【方解】:本方以失眠、健忘、精神恍惚为主症,属心肾不交者。方中远志主入心肾二经,既能定心气而安神宁心,又能通肾气而强志不忘;石菖蒲开窍宁心安神。二药配伍,颇能交通心肾。龟板入心经,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与龙骨合用,加强潜镇安神之功。四药等量使用,宁心益智与潜镇安神并用,临症可视虚症程度不同酌情调整药量,有所侧重而区别主次。
【按语】:临床用于治疗癔症、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等见上述症状者。
眼风热,生赤脉胬肉
大黄丸
【处方】 大黄(锉,炒)2两,黄芩(去黑心)2两,人参1两,地骨皮(洗去土,焙)1两,决明子(微炒)1两,防风(去叉)1两,石胆1两,地肤子1两,黄连(去须)1两,甘草(炙,锉)1两,车前子1两,兔肝3具(洗,切,炙干),萤火虫100枚(去翼,焙干)。
【制法】 上为细末,用鲤鱼胆拌为剂,更捣令匀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眼风热,生赤脉胬肉。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温水送下,临卧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九
利小便。主水肿
大黄丸
【处方】 大黄、白术、木防己。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利小便。主水肿。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米饮送下。小便利为度。不知增之
【摘录】 《普济方》卷一九一
上焦积热,目赤涩痛
大黄丸
【处方】 川大黄(锉碎,微炒),栀子仁5两,荠苨5两,葛根(锉)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上焦积热,目赤涩痛。
【用法用量】 方中大黄用量原缺。
【摘录】 《普济方》卷七十三
枕中丹
【方源】:《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龟板30克,龙骨30克,远志30克,菖蒲30克。
【用法】:为细末或蜜制小丸,每次服5克,每日3次;或上药各取1/3量,水煎服。
【功效】:宁心安神,益肾健脑。
【主治】:适用于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症见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神志不宁,舌嫩红,脉数。
【方解】:本方以失眠、健忘、精神恍惚为主症,属心肾不交者。方中远志主入心肾二经,既能定心气而安神宁心,又能通肾气而强志不忘;石菖蒲开窍宁心安神。二药配伍,颇能交通心肾。龟板入心经,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与龙骨合用,加强潜镇安神之功。四药等量使用,宁心益智与潜镇安神并用,临症可视虚症程度不同酌情调整药量,有所侧重而区别主次。
【按语】:临床用于治疗癔症、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等见上述症状者。
珠母补益方
【方源】:《临症见解》
【组成】:珍珠母60克,龙骨30克,酸枣仁9克,五味子6克,女贞子、熟地各15克,白芍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育阴潜阳,养血宁神,益肾固精。
【主治】:心、肝、肾虚损诸症,如失眠症,阴虚阳亢的高血压,阴虚火旺的头痛症,癫痫病,诸痛症,瘿瘤病,瘰疬,肝虚血少的肝炎,肾虚,盗汗等症,随症加减多能取效。
【方解】:若血虚失眠、加党参、黄芪;神志不宁,加茯神、柏子仁、远志;血虚头痛,心悸,加何首乌、桑寄生;火旺头痛,加知母、黄柏;风火俱盛而致头晕、头痛、加钩藤;胁痛,加川楝子、延胡索;头痛,加牛膝;胸痛,加桔梗、栝楼皮、枳壳等。
养心延龄益寿丹
【方源】:《光绪皇帝医方选议》
【组成】:茯神、当归(酒炒)各15克,柏子仁(炒)、丹参、酒白芍、丹皮、干生地(酒洗)、香附(炙)、枳壳(炒)、酸枣仁(炒)各12克,醋柴胡、栀子(炒)、酒黄芩、陈皮各9克,川芎、土白术(炒)各6克。
【用法】:共研极细面,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9克,白开水送下。
【功效】:养心安神,补肾滋阴,调肝理脾。
【主治】:心烦出汗,夜寐不实,耳觉作响,梦魔惊怖,醒后惊惕,梦闻金声,偶或滑精,坐立稍久则腰膝酸痛,劳累稍多则心神迷惑,心中无因自觉发笑,有时言语自不知觉、进膳不香等症状。
【方解】:方中茯神、当归、柏子仁养心安神,生地补肾滋阴;香附、枳壳、柴胡、白术可疏肝健脾。本方所治实为肝脾不和者,本方旨在调和肝脾,如同逍遥散加味,疏肝理脾,养心安神。临床上还可用于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
三拗汤
【方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麻黄9克,杏仁9克,甘草9克。
【用法】:上药研成粗末。每服15克,加生姜5片,水煎服。
【功效】:止咳平喘,宜肺散寒。
【主治】:感冒风邪,鼻塞身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咳嗽痰多,四肢拘倦,胸满气短。
【方解】:方中麻黄宣肺平喘,辛温散寒;杏仁降气定喘止咳;甘草既能祛痰止咳,又能缓和药性。三药配伍,共成宣肺散寒,止咳平喘之剂。
【按语】:本方以咳嗽气喘、感冒风邪、舌苔白腻、痰多胸闷为辩证要点。现代多用于治疗感冒、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本方是止咳平喘的基础配方,可随症加减应用。如肺寒甚者,加细辛、干姜;肺热者,加石膏、黄芩、桑皮;痰多者,加陈皮、半夏;咳甚者,加紫菀、百部、款冬花;气逆者,加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附方】:1、麻黄杏仁饮(《医学入门》),由本方加桔梗、前胡、陈皮、黄芩、半夏、细辛、防风、生姜构成。功能解表宣肺,化痰止咳。主治太阳病,咳嗽,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脉浮紧。
2、麻黄五味子汤(《外台秘要》),由本方加五味子、干姜、半夏、细辛、桂心构成。功能散寒化饮,止咳平喘。主治咳嗽。
3、通宣理肺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由本方加紫苏叶、橘皮、前胡、桔梗、黄芩、枳壳、茯苓、制半夏构成。功能宣肺解表,化痰止咳。主治风寒咳嗽,头痛鼻塞,痰多气急。
4、五拗汤(《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由本方加荆芥穗,桔梗构成。功能与本方略同。主治感寒咳嗽,肺气喘急。
大便不通
大黄丸
【处方】 大黄(锉,炒)5两,大麻仁(研)2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食后熟水送下。
【摘录】 《普济方》卷三十九
产后大便秘涩不通
大黄丸
【处方】 大黄(锉,炒)1两,赤芍药1两,当归(切,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透)1两,枳实(去瓤,麸炒)3分,火麻仁(别研如膏)3分,生干地黄(焙)3分。
【制法】 上7味,捣罗6味为末,与麻仁膏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产后大便秘涩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小儿无辜疳病,急疳壮热,疳劳骨蒸,头发作穗,身上生疮,瘰疬核块,服食不成肌肤,腹大颈细
大黄丸
【处方】 大黄3两,木香半两。
【制法】 上为末,米醋1升,相和置铜碗下,于铛内煮浮于水上,炭火煮,竹笆子搅药,候可丸,即入稠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小儿无辜疳病,急疳壮热,疳劳骨蒸,头发作穗,身上生疮,瘰疬核块,服食不成肌肤,腹大颈细。
【用法用量】 3岁30丸,米汤下。加减与之。当下青脓为效。
【摘录】 《普济方》三八○引《全婴方》
华盖散
【用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炙桑白皮30克,麻黄30克,杏仁30克,紫苏子30克,赤茯苓30克,陈皮30克,炙甘草15克。
【用法】:上药研成粗末。每服6克,水煎服。亦可改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量减。
【功效】:止咳平喘,宣肺化痰。
【主治】:肺感风寒,咳嗽上气,痰气不利,呀呷有声,胸隔烦满,项背拘急,鼻塞声重,目眩头昏。
【方解】:本方中麻黄宣肺化痰,解表发汗,为君药;杏仁、苏子降气消痰,宣肺止咳,为臣药;陈皮理气燥湿,赤茯苓渗湿行水,桑白皮泻肺利水,三味行气祛水以消痰为佐;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共奏止咳平喘,宣肺化痰之功效。
【按语】:本方以素体多痰、复感风寒、喉中痰鸣、咳嗽气喘、胸隔烦满、鼻塞声重、舌苔白腻、脉浮紧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如咳痰不畅,加桔梗、前胡、白前;喉中痰鸣,加射干、紫菀、款冬花;鼻塞头痛、加苍耳子、白芷、藁本。
【同名方】:1、《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华盖散,由甜葶苈、苦葶苈、人参、茯苓、细辛、桔梗、干姜、杏仁、紫菀、款冬花、炙甘草、陈皮、羊肺构成。功能宣肺益气,化痰止咳。主治脏气不足,痰饮内停,咳唾脓血,憎寒发热,渐成肺痿,赢瘦困顿,皮肤甲错,将成劳瘵。
2、《圣济总录》华盖散,由赤茯苓、甜葶苈、桑根白皮、大黄构成。功能清肺泻热,利气消痰。主治肺痈,胸隔满闷,气喘咳嗽,口干烦热及吐血。
3、《博济方》华盖散,由桑白皮、神曲、人参、百合、桔梗、炙甘草、杏仁构成。功能宣肺祛痰平喘,益气润肺和中。主治气喘咳嗽。
【附方】:加味华盖散(《医宗全鉴》),由本方加前胡、桔梗构成。功能解表宣肺,化痰止咳。主治风寒咳嗽,频唾痰涎,喷嚏流涕,鼻塞声重。
哮喘平一号
【方源】:《黄文东医案》
【组成】:炙麻黄、生甘草、黄芩、陈皮各4.5克,杏仁、前胡、桑叶、桑白皮、蒸百部各9克,炙紫菀,海蛤粉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肺散寒,止咳平喘。
【方解】:方中炙麻黄宣肺散寒;杏仁、前胡、桑叶、桑白皮等可止咳平喘。喘息型支气管炎,属表实而肺有燥邪者。症见咳嗽时发时愈,秋冬季节加剧,发作时咳嗽气急,平卧困难,浑身酸痛,纳呆疲惫,食欲不振,口干舌燥,舌苔质红,脉弦细滑。
哮喘平二号
【方源】:《黄文东医案》
【组成】:桂枝、生甘草各4.5克,厚朴3克,杏仁、陈皮、前胡各6克,苏子9克,炙紫菀、浮小麦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喘息型支气管炎、属表虚而阳气不足者。症见咳喘时发时愈,痰液白黏,多咳即喘,夜间难以平卧,容易出汗,纳少神疲,腰酸背痛,舌质淡青、苔薄腻,脉细滑。
【方解】:本方与前一方均由我国著名中医学家、上海已故名医黄文东教授创制。虽然两方均可治疗喘息型支气管炎,但犹如麻黄汤与桂枝汤一样,一为治疗表实证,一方治疗表阳虚症而见喘气咳嗽者,这种细微差别,当须辨明使用。
虚劳骨蒸,心神烦躁,大小便难,四肢疼痛
大黄丸
【处方】 大黄(锉,炒)3分,黄芩(去黑心)3分,黄连(去须)3分,当归(切,焙)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黄耆(锉)3分,生干地黄(焙)3分,赤芍药3分,柴胡(去苗)3分,栀子仁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虚劳骨蒸,心神烦躁,大小便难,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宣下胎中宿物。主小儿初生至百日周晬,腹内有气,冲心喉;及壮热头疼,呕逆腹痛,寒热乳癖
大黄丸
【处方】 大黄(锉,炒)1两,丹砂(研)1分半,人参1分半,枳壳(去瓤,麸炒)1分半,白茯苓(去黑皮)1分半,柴胡(去苗),桂(去粗皮)半分,木香1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宣下胎中宿物。主小儿初生至百日周晬,腹内有气,冲心喉;及壮热头疼,呕逆腹痛,寒热乳癖。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乳汁送下,1日3次。大者加至20丸。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小儿哺露,胁下痞坚,腹满虚胀,手足烦热,往来无时
大黄丸
【处方】 大黄(锉,炒)2两,干姜(炮)半两,人参2两,丹参(去芦头)1两,沙参1两,苦参1两,防风(去叉)1两,桂(去粗皮)半两,玄参1两半,(庶虫)虫(炙焦)8枚,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白术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葶苈(纸上炒)半两,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研)1分,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1分,巴豆10枚(去皮膜,研出油尽)。
【制法】 上17味,捣罗15味为末,与巴豆、杏仁同研,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哺露,胁下痞坚,腹满虚胀,手足烦热,往来无时。
【用法用量】 每服2丸至3丸,米饮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