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墨利加”与“麦哲伦海峡”应是中国地图原地名
生民无疆 2021-07-19
按照学界观点,耶元1492年10月,哥伦布到达美洲,但是哥伦布认为自己到达的是印度。意大利人Amerigo于耶元1501年首航至南美洲不久后宣布,此处并非亚洲的印度,而是一片“新大陆”。他们回到欧洲以后,Amerigo的《航海日志》被法国的洛林公爵(Duke of Lorraine)买走,后者命令修道士马丁·维尔德西姆勒(Martin Waldseemuller)根据这本《航海日志》画出新的世界地图。维尔德西姆勒不知道怎么命名这片土地,就用《航海日志》的作者的名字称呼它为America。马丁.维尔德西姆勒对自己的地图也不是很自信,6年以后,他又重新画了一幅地图,这次他将美洲命名为Terra Incognita,这是拉丁语,意思是“未知之地”。又过了3年,到了1516年,他最后一次画出世界地图的时候,北美洲甚至和亚洲大陆连在了一起,成了亚洲外围的几个岛屿。这次,他将北美洲称为Terra de Cuba(古巴之地),将南美洲称为Terra Nova(新世界)。但是他的第一版地图已经流传出去了,America这个名字再也没有办法改掉了。所以,后人一般将这张地图看作美洲的“出生证”。
笔者已经在“罗马行省制度真相:从耶元1507年地图美洲行省区划看大明在美洲”一文中指出大明在西方人到达美洲之前,已经设置布政司的行政区划。这意味着,前述所谓Amerigo发现新大陆并不是事实。那么“Amerigo”这个人的名字来历亦值得怀疑。好在马丁.维尔德西姆勒所作的这张耶元1507年地图上,以及耶元1587年Composite: Tavola 1-42. (Map of the World)地图上,命名为“America”的区域都很小。应该比较容易在相关区域寻找线索。见图1:
图1 耶元1507年:A Map of the Entire World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Ptolemy and Corrected with Other Lands of Amerigo Vespucci
图1中,“AMERICA”只是南美的一小部分区域。看耶元1587年Composite: Tavola 1-42. (Map of the World)地图则更清楚。见图2:
图2 耶元1587年:Composite: Tavola 1-42. (Map of the World)
图2中右边红色小块区域即为所谓的“亚墨利加(AMERICA)”。“AMERICA”为此红色小块区域中的黑体字。
现在来看《坤舆万国全图》图3:
图3 坤舆万国全图:巴西部分
图3右边即《坤舆万国全图》的巴西部分,也即图1、图2的“亚墨利加”部分。可以看到,在这么小的区域内,竟然明确标注有一个地点的汉语发音“阿玛加那”。“r”按利玛窦发音“[q]”,按《西儒耳目资》发汉语音“格”,“g”按传教士发音“[i]”,“o”发汉语音“阿”,因此“Amerigo”发音为“阿玛格亚”,正是《坤舆万国全图》中“阿玛加那”的音。而“亚墨利加”则是传教士修改西文字母发音之后的“Amerigo(America)”读音。那么“阿玛加那”又是什么呢?正好回来看耶元1587年Composite: Tavola 1-42. (Map of the World)地图4:
图4 耶元1587年:Composite: Tavola 1-42. (Map of the World)
图4左边为“calaha”,应对应《坤舆万国全图》图3中,“阿玛加那”左边的“昆麻剌”(事实上可能真正发音是“昆仑(kumlun),然后音节误断发音为'昆麻剌’”。当然,此昆仑非彼昆仑,只是推测“麻”的发音差异而已)。而图4右边的“Baya Apracellada”就是对应《坤舆万国全图》图3中的“阿玛加那”。“r”按《西儒耳目资》发音“格”,“Apracellada”发音为“阿婆家那沓”,如果其本义为汉语,则“阿妈”和“阿婆”就是可以互换通用的,所以“阿婆家那”就是“阿玛加那”。当然,以上关于“阿妈”和“阿婆”的推测,仅是提供一种可能而已(当时秘鲁与汉语万里相通,此可能性极大),即使这种推测不成立,从图3和图4所处的位置和发音看,《坤舆万国全图》上的“阿玛加那”与图上的“Baya Apracellada”亦显系同一地点同一名称的发音,区别只在于个别音节差异和重音不同。而“Baya Apracellada”显然就绝不可能是“Amerigo”这个意大利人的名字。
道理很简单,“Baya Apracellada”可能被汉语简化标音为“阿玛加那”,然后再继续标为西文“Amerigo”,但作为意大利人的名字“Amerigo”绝不可能被标为“Baya Apracellada”。
因此所谓“Amerigo”,应当是西方根据中国全球地图上巴西(伯西儿)区域的汉语标音“阿玛加那”而翻译为西文“Amerigo”,或者是欧洲人后来来到巴西东部,听到的当地简称是“阿玛格(家)亚”,因而记为“Amerigo”。然后再调整为“America”,声称意大利人Amerigo发现了新大陆并给新大陆所命的名字,以获得命名所有权。随着耶元17世纪以后传教士修改西文语音,“America”就改换发音为“亚墨利加”。但是西方生造意大利人名字“Amerigo”时没有想到:在“阿玛加那”这四个汉字发音背后,是更复杂的“Baya Apracellada”。
同样的问题发生在著名的麦哲伦(Magallanes)海峡。按学界观点,麦哲伦海峡(Strait of Magellan)位于南美洲大陆最南端,由火地岛等岛屿围合而成。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于1520年首次通过该海峡进入太平洋,故得名。但是同样见《坤舆万国全图》图5:
图5 坤舆万国全图:麦哲伦海峡
麦哲伦的西文名字为“Magalhães”。注意,图5中“墨”字后面象“瓦”的字,比“瓦”多了一点,因此不读作“瓦”,而读作“哥”,为方便起见,后文都写为“墨哥蜡泥”。“g”按传教士发音为“[i]”,“s”按传教士发音为“[x]”,因此“Magalhães”的传教士发音为“玛雅利阿峡”,也即“玛利亚峡”,这正是图5中标注“1”处的“仙玛利亚峰”所对应的“玛利亚”发音。而“仙玛利亚峰”所对应的海峡,自然就叫“(仙)玛利亚峡”。
因此,所谓“墨哥蜡泥峡”,亦应当是西方根据中国全球地图上的汉语标音“玛利亚峡”而翻译为西文“Magalhães”,或者是欧洲人后来来到美洲南端,听到的当地简称是“玛利亚峡”,因而记为“Magalhães”。然后声称葡萄牙航海家Fernão de Magalhães发现了这个海峡,以获得命名所有权。随着耶元17世纪以后传教士修改西文语音,“Magalhães”就改换发音为“墨哥蜡泥峡”。但是西方生造意大利人名字“Magalhães”时没有想到:在“玛利亚峡”这四个汉字发音背后,是与人名“Fernão de Magalhães”完全不搭界的“仙玛利亚峰”。“仙玛”可能即汉语“仙妈”,“仙玛利亚”可能即“仙妈(阿)娘”。
也由此可以判断,《坤舆万国全图》上的“亚墨利加”“墨哥蜡泥”等文字,包括阐述“亚墨利加”“墨哥蜡泥”名字来源的文字,应当不是利玛窦写的,而是利玛窦去世后添加的。因为这些文字所对应的西文字母发音,应该是利玛窦去世之后才被传教士修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