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十进士:枫桥陈氏的科举传奇

宅埠陈氏,也称枫溪陈氏,是越中的一大望族。原因是,这个大家族俊杰辈出,科第联翩,簪缨不绝。宗谱上如是说,外界也如是论。
这个家族确实不简单,她曾创下过“一门十进士”的科举传奇!这在诸暨科举史上绝无仅有,是枫溪陈氏独特的荣耀。正因为有枫溪陈氏人文的滥觞,故枫桥成为三贤故里,闻名全国。
唐宋元明清,诸暨有文科进士共163人,其中唐宋两朝82人、元朝7人、明清两朝74人。枫溪陈氏卜宅枫溪,始于南宋陈寿,因迁居诸暨较晚,故唐宋时期的科第尚属空白,唯始迁祖陈寿是进士出身。元朝由蒙古族统治,科举制度歧视汉人和南人,诸暨仅有七名进士,此时枫溪陈氏已传至第七世,男丁数累计仅40余人,故无缘登进士第。明清两朝,陈氏生齿日繁,崇文尚礼,耕读传家,成为书香门第,先后涌现9名进士,其中明代3名,清代6名。比枫桥另一个科第望族骆氏还多出2名。由此约略可知枫溪陈氏科举的非凡业绩。
因此,把枫桥陈家说成“枫桥进士第一村”,或者“诸暨进士第一村”,也是恰当和妥贴的。枫溪陈氏十进士名单如下:
陈  寿(1106—1178)1135年中式进士,南宋,特奏名进士
陈  玑(1398—1433)1430年中式进士,明代,殿试二甲第七名
陈  赏(生卒年不详)1521年中式进士,明代,殿试二甲十六名
陈性学(1546—1613)1577年中式进士,明代,殿试三甲十三名
陈  殷(生卒年不详)1622年中式进士,清代,殿试二甲五十九名    
陈奕磐(1670—1724)1712年中式进士,清代,殿试三甲二十一名
陈  恺(1689—1722)1721年中式进士,清代,殿试三甲一百十七名
陈汇义(生卒年不详)1766年中式进士,清代,殿试三甲六十二名
陈遹声(1846—1920)1886年中式进士,清代,殿试二甲四十名
陈  模(1842—1907)1895年中式进士,清代,殿试名次暂缺
陈氏十进士,有五位载在《光绪诸暨县志》,其入县志的成就分别是:陈寿以理学而著名,且是宅埠陈氏始迁祖;陈玑以文章而著名;陈赏以忠谏而著名;陈性学以政绩而著名;陈恺以诗画而著名。
陈氏十进士,还有一个特点,除始迁祖陈寿之外,其余明清的九位进士,皆属于福八公陈策的派下,故于陈策而言是“一门九进士”。“萃涣堂”春秋两祭的《祝文》中,十位进士皆名列其中,且名字前均冠以“赐进士出身”。而“敦伦堂”春秋两祭的《祝文》中只有始迁祖陈寿一位进士,福一房、福二房、福十房虽有多名举人,但无缘荣登进士。这也难怪后来萃涣堂子孙非要将福八公的神主放在正寢,而将福一、福二、福十公的神主置于左右厢房了。
一门十进士,这是陈氏家族的荣耀。透过现象看本质,不难发现这个家族背后所隐含的“耕读文化”。历史上陈家人对读书格外注重,对于读书的认识十分到位。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只有读书好才会有出息(土话“出山”),而读书人有出息的途径则是“学而优则仕”。所以在陈家,督子课读是居家的头等大事,读书不仅是家庭的事情和荣誉,更是家族的事情和荣誉。陈家人因重教而出仕,因出仕而更重教,逐渐形成人才辈出的良性循环。
宅埠陈氏“一门十进士”,本文是首次提出,也是首次归纳整理相关资料。对照县志、史志、宗谱,发现对十位进士的研究存在较多空白,而史书对他们的记载也多有疏漏。譬如,《宅埠陈氏宗谱》缺陈奕磐、陈汇义的传记;《枫桥史志》缺陈殷、陈恺、陈奕磐、陈汇义、陈模的传记;《光绪诸暨县志》缺陈殷、陈恺、陈奕磐、陈汇义、陈遹声、陈模的传记(《光绪诸暨县志》由陈遹声主修,故陈遹声、陈模当时尚在世)。
陈寿、陈遹声、陈模,这三位已撰写过相关文章,不再赘述。陈玑、陈赏、陈性学、陈殷、陈恺,这五位将分别单独撰文介绍。这里只就史料较少、移居于枫桥之外的陈奕磐和陈汇义作粗浅的介绍。而且,这两位人物均属陈性学的后裔,就陈性学而言,他们是“一门三进士”。
陈奕磐。宅埠陈氏第十九世,行第“圻19”。宗谱和史志均有陈奕磐的记载,但县志上未见其名。后来查找发现,陈亦磐在县志上的名字叫“寿奕磐”。这是何故?原来,陈奕磐是因父亲陈国勋年轻时出继给墨城坞寿氏为嗣,故姓寿了。陈奕磐父亲陈国勋(炜29)的“行传”如下:
讳国勋,字作霖,棆四十四公长子,邑廪生。诰封文林郎。出继墨城寿母舅为嗣。生顺治乙酉十二月十四日亥时。配庠生骆匪纾公女。子四,圻八,圻十六,圻十九,圻三十八。女二,长适骆以容,次适方以朋。公卒康熙丙辰六月初一日巳时,与氏合葬吴墅之原。
关于这桩出继的前因后果,在陈国勋仲兄陈濂(炜44)的传记《庠生复溪陈公传》中也有详细说明:
公讳濂,字作舟,号复溪,越之暨阳人也,系宅埠巨族华胄。高祖讳性学,累官粤左方伯。父讳少择,邑庠生,通金博古,时号名儒,善于课子。母寿孺人,早丧。雁行者三,而公居次。事继母以孝闻。弱冠,补弟子员,试辄前列,乡党咸推重之。墨城舅氏之嗣坚请一甥为后,议者以伯兄冢子例无出继,众乃属公,公固辞,谓亲在不得为人后,遂议伯兄作霖归寿氏,例虽不符,谊不可却。未几而伯兄即世,遗孤儿四,奕文、奕磐俱在弱龄,乡人从而卼臲之,公为之经纪其家,授以经史,奕磐登壬辰科进士,子史馆纂修,奕文领癸巳乡荐……
陈濂、陈国勋共兄弟三人,他们的母亲是墨城坞寿氏,他们的舅舅没有子嗣,故执意请求枫桥陈家“贡献”一个外甥出来,作为继子。这样的出继方式不甚规范,但寿氏坚请,陈氏也盛情难却。按规定,长子是不准出继的,于是劝老二陈濂出继,陈濂坚决不同意,最后只好让老三陈国勋出继。陈国勋出继到墨城坞,生下四子二女后去世(1645—1676)。当时,陈国勋四子尚未成年,人们都为这个家庭的未来生计担忧,于是陈濂站出来了,他不仅帮助去世的弟弟料持家政,而且还把教育侄子的重任揽到了自己肩上。陈濂是秀才,是陈性学的元孙,在陈濂的传授下,老大奕文成为举人,老三奕磐成为进士。县志载:
“奕文,字景纯,号桐坡,本枫桥陈氏,父国勋出为舅氏后,遂为墨城人。中康熙癸巳举人。官金华县学教谕,敦品能文。著有《桐坡诗草》。”(宗谱“行传”载:“康熙戊子科副榜,癸巳万寿科举人,选授山西宁武府武宁县知县,改授金华府金华县儒学教授,貌状古朴,文藻独丽,所镌有《桐坡真稿》行世。”)
“奕磐,字景安,号佳峰。资质异人,工古文辞。受知于学使颜敩山先生,称为国士。康熙戊子,举于乡。壬辰成进士,入子史精华馆,遏选除光化县知县。甫抵任,疾作,梦神告曰:'王安石后身也,名藏石字,字景安,此其验矣。’心恶之,及病笃,叹曰:'介甫不作相,第以文名世,亦复何恶?’遂卒。”
奕磐43岁成为进士,故墨城坞有了“进士第”。《光绪诸暨县志》载:“进士第,在墨城。康熙壬辰进士湖广光化县知县寿奕磐居室。”奕磐刚到湖北襄阳光化县任知县,就生了一场大病,病中恍惚,做了个梦,梦见神仙对他说:“你是王安石转世投胎的。”奕磐问:“何以见得?”神仙说:“你的名'磐’中有'石’,你的字'景安’中有'安’,合起来不就是'安石’吗?”奕磐不信邪,也讨厌这个梦。后来,病危之际,想起以前做过的这个梦,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他说:“王安石虽然没有成为宰相,但他的文章名扬天下,我有什么好讨厌这个梦的呢。”说完这句话,他就去世了,享年55岁。奕磐临死前的这声叹息,其实是对自己一生壮志未酬的抱憾。
亦磐中进士后,先是做子史馆纂修,与荆山吴士玉相友善,后选授湖广襄阳府光化县知县,他善于文词,著有《佳峰真稿》《四书大成》。
陈国勋四子:长子奕文(圻8),生二子(鋐6、鋐41);次子奕䃏(圻16),生一子(鋐57);三子奕磐(圻19),生一子(鋐9);幼子奕矶(圻38),生二子(鋐62、鋐151)。如此1生4、4生6……很快在墨城坞形成一个陈氏群落。他们虽然都姓寿,但血液里流淌的却是陈氏血液。故现今凡属墨城坞寿奕磐“进士第”后裔的寿氏子孙,实际他们是宅埠陈氏的后裔。
按照惯例,出继和承继须在同宗同族之间方可进行,对于当初陈国勋出继给娘舅为嗣,陈家人在内心深处其实是不认可的,故《宅埠陈氏宗谱》纂修时,依然将奕文、奕磐以及他们的子孙录在宗谱内,因为他们是陈性学的后代,是陈氏一脉相承的子孙。
陈汇义。宅埠陈氏第二十二世,行第“森又97”。宗谱“行传”载:
“洽(?)公子,赐进士出身,福建漳平县知县。公居官清廉,因公亏累其房族,恐被株连,删去谱牒,年湮代远,漫无可稽,兹姑从其中式进士年月日附行传以待查访。”
这则行传残缺不全,连父亲是“洽”字第的排行也未知,至于个人的生卒、字号、婚配、子嗣、葬地等均无记录,唯一的信息是进士出身、任福建漳平县知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罕见的情况?原来,这个陈汇义为官十分清廉,为人十分小心谨慎。陈汇义考虑到自己人在官场,身不由己,万一哪天自己在政治上犯了错误,一旦朝廷追究起来,极易发生株连九族、满门抄斩的事件,为防微杜渐,从根本上杜绝此类现象发生,保全整个家族的平安无恙,故他一不做二不休,自己主动“削谱”,将自己的名字及祖上的名字从宗谱中全部删除了。
他用一个善意的谎言,将自己的籍贯说成“顺天大兴”,将自己的居地说成“长阜乡枫桥”。所以我们现在只知道他叫陈汇义,字子茹,乾隆三十一年(1766)丙戌科张世勋榜的进士,殿试三甲六十二名。
但宗谱上另有一个说法,似又推翻了前说。在《萃涣堂春秋二祭祝文》之后有注释,其中一条是这样记载的:
“赐进士出身福建漳平县知县,森又九十七,汇义府君,公属寅五十七房钶九十五于朝公派下,向系仕居于外,故图传失考。”
这里所谓的“图传失考”,就是指上述“行传”记录的残缺不全。不过这里又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认为这个陈汇义应该是陈于朝派下的子孙。陈于朝是谁?就是陈洪绶的父亲,就是陈性学的儿子。那么也就是说,陈如义跟陈亦磐都是陈性学的后代。陈于朝有二子,一是陈洪绪,一是陈洪绶。陈洪绪有一子,陈洪绶有六子,且陈洪绶确有子孙在京城的记录。宗谱《居址营建》中有记录:“北京天津:圻又二十八大本公居址。”这个“大本公”,就是陈大本,原名陈异闻,是陈洪绶的曾孙、陈儒桢的长孙。由此推知,陈汇义极有可能是陈大本的后代。
陈汇义是现存史料最少的一位进士。我们通过网络查找,得知陈汇义的另外两条信息:一是北京崇文门外重修金台书院时,陈汇义有“捐银五十两”的记录,见康熙壬寅(1722)八月《重修金台书院记》。二是他在任福建漳平县知县期间,曾经修过《漳平县志》(十卷),此县志标注为“陈汇义刻本”,刻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他的慷慨好义,他的清廉自守,他的精通文史,仍继承了宅埠陈氏的家学渊源,哪怕他身在天涯海角。
附:十进士“行传”(略)
(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
(0)

相关推荐

  • 【金华廉风】上戴村《莲湖戴氏宗谱》有家训

     上戴村<莲湖戴氏宗谱>有家训 上戴村位于兰江街道北部的厚仁片,是一个坐落于山林之中.水域丰富.四面环山的山水村落.上戴村距离兰江街道办事处11000米,属丘陵地.往东到兰江街道的厚仁村, ...

  • 东阳老城的牌坊

    东阳老城的牌坊 吴立梅 牌坊,又名牌楼,为门楼式建筑,其功用可分为两大类.一为标志性,用来标明地名,多置于里坊入口,如葛宅园巷口的里仁坊:也有置于第宅祠堂前作门楼的,如卢宅世进士第门坊:或置于宫观寺庙 ...

  • 【名人文化】从宗谱及故迹遗存看舒元舆籍贯

    从宗谱及故迹遗存看舒元舆籍贯 舒元舆(782-835),唐宪宗元和八年(813)进士.文宗大和九年(835)累官至以右司郎中知台杂,七月权知中丞事,九月,拜御史中丞兼刑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 ...

  • 大冶湖畔有个吴王坛|黄石往事

    吴王坛考略 文|刘远芳 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山街道下辖的行政村中,有一个名叫王坛.王坛村境内有王坛自然村,村中有一座吴王坛道观,"王坛"地名即因之而来. 一 吴王坛有何来历? 现存 ...

  • 宋村宋梅峰即宋勋

    原来宋梅峰就是宋勋 宋村乡因宋村而得名,宋村因宋氏居住而得名.宋村乡有多个宋氏村落毗邻而居,宋氏为宋村乡大姓. 地以人重.徐树林先生<威坪>一书在介绍宋村人文和山水时,就引用淳安旧志记载的 ...

  • 明末许都起义与姚孙棐

    明末许都起义与姚孙棐 吴立梅 内容提要:白头军起义领袖许都才能出众,得到当时人的承认和举荐.起义后的许都在封建社会被视为乱党,正史与方志上有关其亲缘关系说法均有错误,给其身份的确定制造了障碍.许都起义 ...

  • 历史文化名村——南上湖

    历史文化名村--南上湖 吴立梅  文/图 八面山顶所见南上湖全景 一.村名由来 南上湖,谱牒称南湖,习称上湖.村名来历有二说.一是面对八面山(即禹山),八面山顶有天池,亦名"上湖" ...

  • 漈上村“一门九进士”陈氏祖墓

    福建闽清县云龙乡漈上村的陈氏,在宋朝时人才辈出,登科及第,扬名近200年.初至漈上村开基者乃陈柄公.柄生衲.衲生俨.俨生玩.玩生五子:长深道.次祥道.三安道.四旸.五从道.五兄弟除长兄深道,其他四兄弟 ...

  • 福建行>>漈上村“一门九进士”陈氏祖墓

    福建闽清县云龙乡漈上村的陈氏,在宋朝时人才辈出,登科及第,扬名近200年.初至漈上村开基者乃陈柄公.柄生衲.衲生俨.俨生玩.玩生五子:长深道.次祥道.三安道.四旸.五从道.五兄弟除长兄深道,其他四兄弟 ...

  • 滑县:“一门三进士”的经典传奇

    在古代,考中进士是非常难的,而出现"一门三进士"可谓旷世少见.滑县瓦岗寨,因隋末瓦岗军起义而闻名于世,又因出现"一门三进士"备受后人推崇. 滑县历史上就是一个文 ...

  • 枫桥陈氏家族,历史上至少出过25个举人、12个进士

    经核实,枫桥宅埠陈氏历史上至少有25个举人.10个文科进士.2个武科进士.以下是在通览宗谱后收集的史料汇总. 进士出身的必是举人,以下是十位进士乡试中式年份: 陈  寿(1106-1178):第一世( ...

  • 莒县历史上的“一门五进士”“叔侄三翰林”你知道吗?

    明初管氏先祖自江南海州迁至莒州至今,已逾六百年.此六百年间,管氏族人勤俭持家,忠厚传世,精心耕作,尊师重教,名流辈出,尤以小窑村管家"一门五进士""叔侄三翰林" ...

  • 兰溪香溪东莞童氏一门七进士

    兰溪香溪东莞童氏一门七进士 1.童梓 童梓:字良仲,号自得斋,行兴十一(第五世).元代,自幼有异质,父修斋先生命之师事礼部尚书吴先生师道公,于先生内侄,与其子浚仲为内兄弟,朝夕相处丽泽,遂成大儒,诣京 ...

  • 中国明代第一村,一门五进士、五举人,山西天官王府游记

    作者:巴图 11月29日,星期日,天气晴朗,我们随大树户外到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上庄村的天官王府游玩.行走在三晋大地,游走于亭台楼阁,欣赏古建筑之美,遥想500年前"一门五进士.五举 ...

  • 明嘉靖二十进士王崇古字学甫,子王谦孙之祯之采

    ​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嘉靖二十年进士.除刑部主事.由郎中历知安庆.汝宁二府.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四十三年 ...

  • 【2018考研第二十九天】——知识梳理——唐传奇

    第九章 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唐传奇标志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成熟阶段,盛于中唐,晚唐稍衰:还出现通俗文体俗讲和变文,扩大了文学传播影响,在文学由雅而俗过程中意义重大. 第一节 唐传奇 一.传奇. (一)唐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