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五绝和七律、七绝从何而来?

有朋友问:五律、五绝和七律、七绝是谁规定发明的?

这个问题,问得有问题。

格律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曹植发明梵呗,到周颙提出四声,到沈约提出四声八病,形成诗歌永明体,徐陵、庾信领导徐庾体(宫体),这是一个音韵学自然发展并契合诗歌搭建的过程。这其中沈约是个关键,也就是说永明体是个关键——诗人们开始用四声来规范诗歌,然后才有武则天时期的平仄推出,宫廷诗人逐渐规范格律诗的各种体制。

这不是一人之功,也并非某一个朝代的诗人之功,并且绝大多数诗人只是像我们今天的文学爱好者一样,仅仅是跟随着潮流在前进——稍有主观意识能动性的人,都足以青史留名。如沈约,推动四声入诗;如陈子昂,提出建安风骨;如上官仪,整理诗句对仗;如沈佺期、杜审言、宋之问,从宫廷诗、应制诗方面规范格律;如王昌龄、李白,大力推动七绝文法规范;如杜甫,于格律大成,并开始钻研拗律体。

所以即便是查清历史记录,那也只是有记录可查的诗人,并非一定就是提出这一名词的人。像王绩的《野望》,公认是诗词史上的第一首五律,无论平仄格律、押韵、对仗都严合,但是他生活在隋末唐初,比格律形成早上好多年——这说明,是文艺创作自行选择了格律化,而那些有名的,对诗词理论做出总结、提成为规则的诗人,只是顺时代而作为罢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是一首完全合律的平起不入韵,押平水韵“五微”部的五律。

格律分析见专栏,这里不赘述)

就目前的诗歌史来看,格律诗中最早成型的应该就是五律。

诗歌在汉魏之时,仍然以上古四言《诗经》体为正,比如曹操还在吟诵“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其它格式没有发展,杂言体不说,其它言体不说,只说格律相关的五、七言。单纯七言应该最早是汉武帝君臣在柏梁台上联句成诗的游戏,我们称之为“柏梁体”,但是仅此而已。到东汉,张衡的七言诗初具规模,但还是典型的古风式样。真正的七言诗,应该是曹丕的《燕歌行》。但是七言和五言比起来,相对创作较少,在诗歌内容方面,更偏向叙事长诗,而并非有感而发的诗歌作品——所以,贯穿整个诗歌音律飞速发展的魏晋南北朝时代,五言才是主流。

我们说李白不喜欢格律体,其实这也代表了当时一大部分诗人的观点。在长安已经开始流行宫廷近体诗的时候,李白就是偏远之地来的文人代表——有才气,却不时尚。贺知章与他交好,夸他为谪仙人,未必不是说他文字风格落后于时代诗风的揶揄。当是时,近体格律诗已经蔚然成风,李白古里古气的文字,其实在文坛并没有得到领导诗风进步的文人领袖认同,因此才有满腹意气的《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可见在干谒之时还是碰了一鼻子灰的。

可即便是这些不喜欢格律的诗人,五律也是中规中矩,做得相当好的。

李白就很明显,古风天下第一,七绝天下唯二(诗家天子、诗仙),五言绝句也相当不错,五律也是诗中翘楚,到了七律就和老杜相去远矣。为什么呢?这说明五律这种格式,虽然托身于格律,但是早于格律形成多年,并且成为格律研究、提成的对象。

即使不喜欢、不会格律,但是按照永明体的四声入声,也是能研究得透透的,因而才有南梁皇帝偶合格律的《登板桥咏洲中独鹤诗》,才有对王绩《野望》五律第一首的公认。

《登板桥咏洲中独鹤诗》:

远雾旦氛氲,单飞才可分。

孤惊宿屿浦,羁唳下江濆。

意惑东西水,心迷四面云。

谁知独辛苦,江上念离群。

(格律分析见专栏,此处不赘述)

跟随五律出现并逐渐成熟的就是五绝,大概也是成型于南北朝晚期。“绝”作为“解”的同音字,是把较长的乐府诗分为小段截取的意思,后来就固定成四句一解。不过开始都是没有格律的古风解,毕竟平仄关系得到则天皇帝时期才正式成型,但是和五律一样,同样有暗合平仄关系的五绝出现——因为平仄关系的基础就是四声标注作诗,这其中的延续性是必然的。最早的符合近体格律关系的五绝,应该是梁武帝萧衍的作品中,已经出现了偶合的近体绝句:

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

怀情入夜月,含笑出朝云。

(格律分析见专栏,此处不赘述)

总的来说,对于近体诗格式的形成与推广,律诗早于绝句,五言早于七言。

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下台,宫廷诗人作鸟兽散,遭遇到和前期锦衣玉食完全不同的生活。他们携带着经年研究得来的宫廷诗制(格律),进入社会层面,在生活的磨难中,精神得到历练和充盈,因而写出大批格律精美、内容充实的近体诗作品来,得到全社会的认同与追捧,格律诗因而成为一时风流,并正式进入科考,成为教辅材料风行天下。

我们可以注意这个时间段,神龙政变是705年,李白、王维生于701年,王昌龄生于698年,杜甫生于712年。格律诗风行时期,正是李白、王维、杜甫、王昌龄这些盛唐顶尖诗人的成长期,在这一时期,格律诗规则不断完善,相替、相对延自南北朝,而对仗延自上官仪,相粘则是在后期逐渐成熟——这就是为什么王维、李白多“折腰体”的缘故。不是诗仙、诗佛水平不行,而是诗歌技巧在当时没有成熟到那一步。小十岁的杜甫就洞穿了这一切规则,所谓集大成者为圣——诗圣之名,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同样,七言格律诗的成熟和杜甫可以说是一起成长的。而七绝,则得益于王昌龄和李白的大力推广、规范,逐渐成为盛唐至今最受欢迎的近体诗格式。

要知道在南北朝至初唐很长一段时间里,七绝是不招诗人待见的,因为这种诗体,“体小而俗”——只有四句,所以体小,又有七言,容易流俗。是李白的兴趣、王昌龄的功力改变了诗人对七绝的态度,他们找到了七绝最擅长、最适合表达的送别、离别之情感,再加上语言系统的逐渐复杂,五言因为过于精简而高古,七言诗才正式走上格律诗舞台,与五言绝句、五言律诗共同扛起唐诗这面大旗,挥舞了一千年。

最早的偶合格律五绝是梁武帝的,最早的偶合五律是梁简文帝的,最早的七绝、七律虽然不可考,但是要说律化(律句,格律规则不完整)的七言绝句、四联诗,必然也是在齐梁之间——所以说南北朝时期,是盛唐诗歌的摇篮,是绝不会错的。

但是你要说谁给这些体式命名,那就是缘木求鱼,不可考也。

像这种没有官方规范的渐成格式,提出的人多了,就成了规矩,最后被官方采纳。

就好像今天我这篇文章,说遵守格律的就是近体诗,不就是我给它下定义了吗?虽然晚了点,也算是添砖加瓦,说不定千年之后的人,也会考证到我这里来呢?

(0)

相关推荐

  • 我来当一回格律控:唐诗前十名,七篇有格律问题

    作者:诗道骏言 前言 开宗明义,我不反对格律,但是反对格律控. 所谓格律控是指这么一种人,他们的脑子被格律规则牢牢控制住了,对五言七言诗的评价,不看内容好不好,只看形式是不是合乎格律规则.形成了根深蒂 ...

  • 姜思学:格律诗随笔

    [总第070601期] 格律诗随笔 作者:姜思学 甄子虚和贾乌有两先生要我就格律诗的写法谈点意见,其实我能有什么意见,自己于格律诗,虽然写点,不过爱好罢了,论到水平也就半瓶子醋,使劲晃荡都出不了瓶口! ...

  • 南溪诗社||第069期 云

    刊头/王为 大树 庞浩 故乡的云/演唱:费翔 刊 首 语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李白<送友人>):"仙云真可数,片片掌中生"(清·施闰章& ...

  • 骏言说诗:格律知识入门篇(1)“旧体诗”和“古体诗”同义吗?

    作者:诗道骏言 前言 骏言玩头条,本意是从文化角度趣解唐诗的,写这类文章轻松愉快,我很喜欢做.但是,费劲写出的正经文章,阅读量并不理想.相反,写点儿鸡毛蒜皮的小段文字,反而火爆.这就是头条平台的客观现 ...

  • 五律→七律→七绝?林黛玉说这才是打开唐诗的正确方式

    第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的情节里,香菱跟林黛玉学作诗,香菱说:"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阻止她说:"断不可 ...

  • 五绝·夏夜吟/七绝·咏兰花

    原创绝句二首 五绝·夏夜吟 文/源流诗纪(广东) 凭栏望月辉,影淡柳依依. 树上鸣蝉噪,乡思吉福祈. 七绝·咏兰花 文/源流诗纪(广东) 碧叶含羞显细长,心怡夏季爱浓妆. 嫣然蕙质生来瘦,淡雅新妍意韵 ...

  • 墨鬼新韵七律七绝专辑第50辑【朗诵:云岫】

    请点击绿色按钮聆听 墨鬼新韵七律三首第二四六组 收稿&朗诵:云岫 无题 红尘如梦梦中翻, 谁把玄机尽看穿. 世路艰辛钱做马, 人情冷暖话说权. 功名利禄心中事, 取舍得失腹里煎. 命里该得九分 ...

  • 七绝 雨中即景(外八首七律七绝)

    完美自己 2019-06-24 七绝 雨中即景 素月清风 雨花渐落伞花开 色彩缤纷朵朵来 孟夏瑶池播圣水 滴滴祥瑞降楼台 2019/06/17 七绝 天宫玉浆 素月清风 丝丝细雨透清凉 恰似天宫落玉浆 ...

  • ​五律忆游塞北七绝感受敦煌沙漠

    五律 忆游塞北   山林风送香,入塞感心忙. 妻子嗔舟远,交游喜路长. 浮云知和气,好雨问丰祥. 千里何缘倦,牵痴尤醉乡.   2021.7.14那人于重庆 七绝  感受敦煌沙漠   大漠晴空畏日温, ...

  • 【华都美刊之声】墨鬼七律七绝(新韵)专揖第五十五辑||主播:长弓雅士

    墨鬼七律七绝(新韵)专揖第五十五辑 作者:墨鬼  主播:长弓雅士 七律七绝第二六一组 贪官 手执大印惹心浑, 贪念盈杯露本真. 无事频频伸脏手, 有缝暗暗乱插针. 盗铃掩耳孤身骗, 欺自瞒天花样新. ...

  • 【晶莹美刊】墨鬼七律七绝专辑第51辑 || 主播:长弓雅士

    作者简介 墨鬼,姓名:葛千荣,诗歌爱好者.宝鸡市职工作家协会会员,陇县作协会员.喜欢用通俗的文字,抒发内心的感受.有古体诗和现代诗刊发于<新长城文学网>,<深圳珠江文学社>,& ...

  • 广东野梅秋夜二首: 五律 秋夜一乐、七绝秋夜

    [五言律诗]秋夜一乐 作者/野梅 日暮灯明亮, 秋深月影稀. 兴来书自叙, 意到写灵飞. 白发红尘避, 浮云北雁归. 清虚谋静泰, 水墨觅珠玑. <平水韵>上平五微. 五言律诗,仄起首句不 ...

  • 唐宋风韵诗笺 第459期 || 程睿 七律七绝三十韵

    刊头题字 秦声老师 2019.7 作者风采 程瑞芬,网名程睿.55年生人,河北省新河县人,高中文化,退休工人.新河县鹅池诗社社员.爱好文学.格律诗词. 程  睿 七绝  平水三十韵 <榴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