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天地 || 波洛克 :在滴溅的颜料中燃烧生命
波洛克是个喜欢孤独的美国人,不是天才型的画家,并且还因经常不能精通传统绘画技巧而挣扎愤怒。
但突然间他似顿悟了一般,抛开了画架,调色板,甚至画笔,将画布铺在地上,将油彩以滴、泼、溅和扔的方式在上面作画,它摆脱了画家的许多限制,便于画家全身的动作,表现无法自控的内在意识和行动,为后来的西方行动派艺术开了先河,波洛克创造的“滴画”成了无拘无束的美国性格的典型表现,成了抽象表现主义的经典作
——世界艺术
关于波洛克是如何“发明”滴画的,坊间流传着很多故事—有的说他不小心把颜料调得太稀了;有的说他怒气冲冲地扔了一支画笔;有的说他踢翻了一桶颜料—但实际上他什么都没有发明。
别的现代主义画家也曾使用滴洒法,更别提轻弹、泼、洒、喷射、甩掷颜料了。不过,让波洛克显得与众不同的,并不仅仅只有将颜料滴满了整块画布这一点,还包括他采用滴洒法时所表现的卓越技巧。他能做到只在想要滴洒的地方滴洒颜料,具有高度的控制力。对一个长期以来都在努力挣扎着掌握绘画技巧、不会画画,甚至不会临摹的人来说,能拥有这样彻底的控制能力,真是巨大的好处。
杰克逊·波洛克《一:31号,1950》,布面油彩,269.5 x 530.8 cm,1950
说起波洛克,便无法不提《一:31号》这幅滴画技艺的代表之作—如同书法在颜色的圈点勾勒中传递能量和速度的激情,极速却不失音乐一般的优雅和韵律。波洛克曾说过:“在地面上画画,我能够更加自如。我觉得我与画布更加亲近,我能够从4个方向去触及画布,我能够绕着它走动,我能够真实地成为它的一部分。”如同舞蹈一般的作画过程,似乎也暗示着波洛克所处时代腾飞的艺术市场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迷雾下隐隐发光的美国社会。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
《1948年作品第五号》
这幅是泼洒画的经典,
作品于2006年11月3日拍卖出全球绘画作品最高价,
达1亿4千万美元。
《第31号》颜料在画布上有一种韵律,让混乱中带有秩序。
我绘画的源泉是无意识,我作画用的是跟我画草图同样的态度,那就是直截了当,不做事先的准备。绘画就是人存在,活着的一种状态。不,或者可以说,绘画是一种自我寻找、发现,每个好艺术家画的都是他本人。”
——波洛克
Untitled,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City
《无题》1948-49年 滴墨和漆 纸面56.8 x 76.2 cm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遇见她的肯定
可以说遇到了她的肯定,才有了他,波洛克。
波洛克的感情故事是这样的:
1941年的时候,在某次的展览上他遇到了科拉思纳的追求。原本也是艺术家的她深深被波洛克作画的样子着迷,从此便一心一意的追求波洛克,于是两个人很快地陷入热恋。科拉思纳在波洛克之后的人生中担起了很重要的角色,不仅是波洛克的另一半,更是王牌经纪人。
波洛克在内省智能方面一直是一个没有信心的人,但自从有了科拉思纳的支持,波洛克戒掉了酗酒的习惯,更在创作上更加专注心无旁骛,由此他的招牌泼洒滴画也是这时候诞生了。
波洛克其实一开始对滴画并没有完全的把握,但是却引起了画廊与评论家们的注意,还有科拉思纳的鼓励,让他可以一扫心中的多虑。在1949年8月《生活》杂志上刊登了一张,穿着牛仔衣服的波洛克站在画前面,叼着烟的样子。这张充满美国式的叛逆与自由的样子(文章第一张照片),让帕洛克从此如日中天。
意外改变了他的人生
一场意外,改变了他顺遂的人生。
在1951年的冬天,他从马车上摔下,受伤后身体大不如前,在绘画上需要依靠身体的自如来创作的他,受伤似乎也影响到了创作。于是他开始对未来迷惘了。变得容易愤怒、个性封闭还有对社会更不满。此时他想放弃爱情了,故意的找了另一位女友气走了科拉思纳,然后便再开始酗酒。这些事情都一步步的将他推向痛苦的悬崖边。
在1956年,波洛克在没有她的日子里感到孤独与闷闷不乐,于是去参加派对,后来因为酗酒开车导致他失去控制,发生了车祸。撞击力使他飞出车外十多米,当场身亡。第二天,身在欧洲的科拉思纳在家里接起了电话,才知道了死亡已经将她与波洛克分开的讯息。
波洛克
Mural, University of Iowa Museum of Art
《墙》 1943 年 油彩 布面247 x 605 cm 美国爱荷华大学美术馆
Number 18,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New York
《18 号》 1950 年 油墨、漆 纤维板 56 x 56.7 cm 美国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杰克逊·波洛克《无题(动物和人形)》,纸本水粉、水墨,57.1 x 76 cm,1942
杰克逊·波洛克《牛儿风景》,平版印刷、油彩喷绘,1936-1937
你的分享和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欢迎各摄影公众号交换白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