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哪儿说哪儿---当年咋就舍得卖?
我是大批量订购老五作品的重要人物之一。这话乍听有些高调、刺耳,或者还有点吹牛。别急,待我稍稍做些解释。
2012年开春,比现在稍晚,三月左右,天还冷,暖气刚停。朱爷价格疯涨,还抢不到。想到风格酷肖朱爷的老五。
那时还没微信,或是还属小众。我挑书画作者,信息来自“新浪博客”。信手百度“老五”,找到“老五的自留地”。
象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在“老五的自留地”好一顿折腾,兴奋得喘不上气来,比“金榜题名时…”还血脉喷张,迷了。
查“镂月裁云的博客”(先前叫“镂月裁云”,为“预防…”,统一改成“…的博客”),有一贴《开始喜欢老五》。
这帖《开始喜欢老五》,说我为什么喜欢老五,附几十张画,字里行间泄露出收藏老五的意向。东海看到,狂飚乍起。
我说“狂飙”或“现象”,有朋友不爱听,还和我理论,明的,暗的,都有。但确实是“狂飙”,以后还能有?难说!
当年“狂飙”的表现,一是价格飞涨,几倍,十几倍,几十倍,只要手有“有货”,随便卖就挣大钱;二是买不来画!
老百姓爱说“刀子快了不洗泥”,一点不假。回头检视“狂飙”之时艺术家出手作品,不下八成属“应酬”,纯垃圾!
说“垃圾”,可能会伤一些人的心,有作者,有藏家,有吃瓜群众。其实历史地看,以百年为限,非“垃圾”有多少?
更进一步说,被普遍看好的作者,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既然成“垃圾”的可能性较小,那其作品就有较高的收藏预期。
我的意思,以百年为期,当下红透半边天的王镛、石开、孙晓云等,只要确定是真迹,就有绝好的收藏价值。别犹豫!
还有一层意思,地位已经巩固的作者,哪个时段的作品更有价值?划分“时段”首先就不对;好孬不看时段,看质量!
又在“老五粉丝群”看到几件“美人图”,都是从咱家流出的旧作,感觉美轮美奂,精彩得一塌糊涂。当年咋就卖了?
2021-02-16 23:38:03 于镂月裁云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