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支队的三支队由来与支队长林达改名
一九四一年六月十八日,是浙东抗日斗争史上的一个重要日子。这是蔡群帆、林有璋(林达,同下)率领的五支四大在余姚北部段头湾登陆的第三天。他们得悉日军三十余人从庵东据点出扰相公殿,便飞速赶去相公殿西约一公里半的向天庵附近埋伏,在宗德三大的配合下,当场打死打伤日军各八人,迫使敌人弃尸两具狼狈溃逃首战相公殿打响了浦东部队南渡浙东抗战的第一炮这一仗,使日本侵略者大为震惊,因为他们从入侵浙东以来,还没有受到过这样的打击。
这一仗对于敌后人民来说,则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因为就是两个月前在日军的进攻面前,国民党军队近十万人不战而败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如今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群众奔走相告:“抗日的队伍来了!”但胜利并不是轻易取得的,要抗日,就会有牺牲,甚至是重大的牺牲。
从浦东首批渡海前来浙东敌后抗日的宗德三大,于同年十月二十二日在姚北横河与日军发生遇战,经一个半小时的艰苦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和地形条件的极端不利,除少数人突围外,大队长姜文光、副大队长姚镜人等二十九位同志英勇献身。他们的鲜血流洒在浙东的土地上。十一月,暂三纵在临山西北的梅园丘与日军发生遭遇战,虽然打得敌人逃回五夫据点,可我们自己付出了大队长陆阳等十六人牺牲的重大代价。
作为相公殿战斗的指挥者之一的林有璃同志,在1942年7月18日的浙东敌后第一次干部扩大会议上说到这些情况时,情绪非常激动。对于一支人数不多的游击队来说,短短几天,接连牺牲了四十五位同志,这是很大的损失。经过短暂的沉默,林有璋缓缓地拾起头来,他那年轻、俊秀的脸面上,满含着严肃、庄重而又冷峻的神色。他说,“当然,烈士们的鲜血是不会白流的。三北人民从我们坚决抗战,不怕牺性的行动中引起了深思:“这是什么部队呢?从而表示无限的敬佩。”接着,他连连地播头叹息,“人民敬佩我们的部队,可有的人就党得浑身的不舒服。”据同志们介绍,从去年冬天起,国民党第三战区便向三北派来了一支支的部队。什么“江南挺进队”呀、“钱北义勇军”呀、“奋勇队”呀,一律都打着抗日旗号。我们当然愿意与他们共同抗日,而且还派了人主动同他们联系,说明我们也是隶属于第三战区的。但他们始终抱着敌视的态度。什么道理呢?按照他们的逻辑,凡是坚决抗日、爱护人民的部队,都不是他们的友军,都不允许存在。他们不惜出卖民族的利益,处处讨好、勾结日伪军,甚至发展到公开配合日军,在青峙夹击我定海国民兵团独立中队,杀害了我中队指导员林勃同志。听着这样的事,着实令人痛心。
在讨论中,林有章的言谈举止在浙东区干部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他是浦东南汇人,毕业于上海新陆师范学校,求学时代便是参加抗日敦亡活动的积极分子。“八·一三”的炮声震撼了上海。有一支日本侵略军从杭州湾北部江苏和浙江接壤的金山卫登陆,自南而北,直逼上海。侵略军以大炮、炸弹、刺刀开路,沿途烧杀抢掠。侵略军的铁蹄踏上了林有璋的家乡南汇二灶泓,一日之间,他的婶母、堂弟、外甥女连连被杀,他和他的两个弟弟都打伤。国仇家恨,在林有璋的心中如烈火燃烧,便和连柏生等同志一起着手组建抗日武装。林有璋既是当地的乡长,又是抗日队的率,天事费、给养而奔忙。那时,地下党同志和部队常在他家食宿,开支很大。有提出,林家可以免交抗日捐税。他父亲也有这种意思。但林有璋认为,我们是乡长家,宁愿自己吃点亏,也要带头缴税。父亲听从儿子的劝说,甘感全家过清苦的生活,带头交纳捐税保证了抗日部队的供。此事,在南汇一带被传为美谈。
后来,日军在“扫荡”时烧了林有璋的家,还抓走了他的父亲。日军的烧杀越是疯狂,他的抗日意志就越是坚定。1940年,林有璋成了光荣的共产党员。因为他作战勇敢,又努力学习军事,党组织便要他带兵打仗。先是担任副中队长,后来升为副大队长。在担任副大队长时,曾经和王三川率领五支四大和常备三中队,夜袭川沙青墩伪军据点,歼敌三十余人。
林有璋所以改名为林达,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是1941年10月,国民党第三战区淞沪游击指挥部指挥薛天白要我五支四大派人去“接受任务”。经军分会研究,决定由林有璋去会见薛天白。当时,对方还不完全了解我们的底细,以为我们的内部也一定有着许多勾心斗角的矛盾,想要分化瓦解我们,最后达到其各个击破的目的。所以在会面时,薛天白一再夸奖林有璋年轻有为,能文能武,无论在浦东、在三北都有很高的威望等等。林有璋当然不会上他的当。但是,薛天白并不甘心,他利用我五支四大隶属于淞沪游击指挥部的关系,一再提出要扩编五支四大为他的第三支队,并且指定林有璋担任支队长。说是有了三支队做他的骨干力量,三北的抗日斗争就能更好地开展起来。这是个难题目,不接受讲不出什么理由,接受吧,对方势必要加强控制,而当时又不能回去向军分会请林有璋依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经过权衡利弊,当即应允薛天白的要求。不料,薛天白仍不放弃企图分化瓦解我们的目的,便又故作姿态,说他的上司对林有璋的攻治色彩早有怀疑,任命一个支队长的事,还得有个报批的手续,为了不致于节外生枝,不妨把名字改一下。林有璋一眼看穿了对方的用心,一来是想以此削弱我五支四大在三北的影响,二来是企图用封官的办法拉拢自己,然后引起我们内部的猜忌。但是,薛天白根本无法理解共产党人除了抗日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之外,决无其他别的任何个人利益。出于他的意料之外,林有璋当场来了个满口应承,并且立即说出可以改名为林达。从此便有三支队的番号。
抗日战争时期,淅东人民自始至终都把浙东游击纵队称为“三五支队”(或者叫“三四五支队”)。自此,三支队在支队长林达的带领下,纵横浙东、浴血抗战,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在浙东坚持4年多的抗战中,三支队与浙东游击纵队先后经历了大小战斗643次,收复两座县城,攻克据点110余个,收复国土3万余平方公里,解放同胞400万,毙伤日军610人,俘虏日军21人,毙伤伪军副旅长以下3062人,俘虏伪军团长、支队长以下5004人。1000多名三五支队(新四军)干部、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烈士的忠骨埋在浙东大地青翠的群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