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作家影像|汗漫

档案

汗漫,诗人,散文家。六十年代生于中原,现居上海。

诗集出版有《片段的春天》《水之书》。

散文集有《漫游的灯盏》《一卷星辰》《南方云集》《居于幽暗之地》《解词与造句》。

曾获《星星》跨世纪年度诗歌奖(1998年度)、河南文学奖(2000年)、《诗刊》新世纪(2000-2009)十佳青年诗人、人民文学奖(2007年度、2014年度)、西部文学奖(2013—2014双年奖)、孙犁散文奖(2015—2016双年奖)、琦君散文奖(2018年度)等。

01

2004年7月在故乡伏牛山中

02

2009年7月,汗漫(书者)与作家李敬泽、肖复兴、商震、钟求是等在同里南园茶社

03

2012年10月与儿子在成都

04

2015年2月在南京钟山下

当代散文文体革命,肇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新散文”“大散文”等等写作实验,进入新世纪以来,散文已经“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一文体革命的“导火索”,是对长期以来充满惰性、缺乏诚意的社论式、公文式散文的不满;对新时期之后闲适型、自娱性、消费性散文的“繁荣”,同样不满。于是,诗人、小说家、批评家们,纷纷进入这一文体,攻城拔寨,开疆拓土。而散文文体革命的“动力”,正来源于当时诗歌界、小说界已经开始的先锋主义写作潮流。革命的“资本”,则可经由唐宋八大家上溯至先秦时代诸子百家,那些中国文章的庄重与自由,赋予我们新一代写作者赓续汉语美感与力量的使命及信心。

当代中国散文已经蝉蜕蝶化,从纵(古文传统)、横(西方散文传统)两个维度汇合与混血,面目一新:一篇散文,可寥寥数语,也可洋洋万言、数十万言。寥寥数语,接近于诗的规制,就必须一语中的、言简意长;洋洋万言、数十万言,接近于长篇小说的格局,就必须拥有大风卷水、万象在旁的弥漫感、苍茫感。

因此,散文、诗歌、小说,这三种文体,我关心它们的交融,更甚于它们的分野。

“诗的活动源于因词语低效而产生的绝望。”墨西哥诗人帕斯这句话中的“诗”,可以代之以“散文”。必须以诗的标准来要求散文——保持精准和独到,才能罕见、卓越,呈现出一种事实的诗意。在俄罗斯,小说、散文两种文体的界限非常模糊——《白净草原》是小说、还是散文?在中国,同样如此,《史记》可以看成散文集,也可以看成小说集。

中国散文的当代性建设,永远在途中——我们只能作为当代人,辨认自我和当下,一个疑难、一种困境都不放过。复制、沿袭前人经验,很安全,无意义。知识搬运工式的、心灵鸡汤式的、化装舞会式的写作,无价值。

如果有助于上述“辨认”,作为方法论意义上的虚构与非虚构,都需要。

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往往被称为超现实主义写作大师,但他却自认为是一个写实主义者,认为:“唯有从文体的坚实感中才能诞生创造力:幻想如同果酱,你必须把它涂在一片实在的面包上。”这里的“果酱”,可以看做虚构,而非虚构,就是那“一片实在的面包”。果酱与面包,一样都不可少。

散文作为文学作品,同样是承载于写作者个人经验之上想象力的、虚构的产物。庄子的散文,就充满“藏舟于壑,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一类的奇景幻象。当然,散文中的虚构,依然存在边界:不能去伪造一个自我——那是小说家们的饭碗,散文家就不要去抢了。

在散文中,不管写什么、怎样写,那一个沉思、叙述、抒情的主人公,只能是“我”,当然,也可以隐身于“你”“他”这些第二、第三人称之后,但依旧是“我”内心的蒸蒸日上、“我”生活的欲盖弥彰。正因为如此,散文对于复原一个时代的景观,具有历史学写作所不具备的价值,比如,《浮生六记》,就是沈复留给我们认识清代江南世俗生活的“清明上河图”,比《清史稿》更有诚意、更可信赖。

所以,散文对于一个写作者的基本要求就是:“修辞立其诚”(孔子),直面个人处境遭际,在场、省思、言说,否则无效。散文文体革命,本质就是建设散文写作的当代性——对当下生活省思、发言。我希望自己的写作,从“我”开始的体察与言说,能拥有抵达“我们”的能力和意义;于“我们”之中生息和表达,使一个写作者、阅读者,能成为美国作家梭罗毕生追求的、第一人称单数“我”。

作家、批评家李敬泽曾经在发表于《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张锐峰、周晓枫、庞培、黑陶、汗漫等人为文学散文的观念变革进行了卓绝、孤独的探索。'革命’正在发生,只不过不在预想的地方。然后,散文将自由,将真正地繁荣。”我希望自己始终是一个这样的“语言革命者”,在种种预想之外,在多云多雨、繁荣自由的一张书桌上——

从文体到自我,如果都能做到“详人之所略,异人之所同,重人之所轻,忽人之所谨”(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惟陈言之务去”(韩愈),像“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多么好。

05

2014年6月与诗人高兴、作家王雁翎在新疆伊犁草原

蛇蜕皮与岩石般生活

波兰诗人米沃什,多次用“蛇蜕皮”来隐喻写诗:“这意味着放弃旧的形式和假定。这是写作令人激动的地方。”蜕皮的时候,蛇也激动不已吧?化为蝴蝶的时候,蛹,也应该激动不已。

我希望自己的写作不断蜕皮,脱离前人及自身的陈旧表达,对剧变中的生活保持省察力,而不是只能在夜晚蜕去一层衣裳,毫无喜悦感。

忽想起《春深脱衣》这一首李商隐的诗。并非好诗。但喜欢诗的题目——不像李商隐的,像李白的,那么洒脱、通脱——脱吧,李商隐;蜕皮吧,米沃什。脱吧、蜕皮吧,写作的人们。

山东诗人路也曾经这样谈我的写作:“多年来,汗漫浓厚的人文气息始终不变,有着用分行或不分行的文字复活某个版图的梦想。”她在辨认一个晃荡在南方的外省人身份——某一个版图的丧失者,以分行或不分行的文字,组成自己参差不齐的军队。“复活某个版图”的战争,在每天深夜打响,屡败屡战——书桌上的墨水瓶,有战壕的灼烫和激烈。白纸,覆雪的战场,句号的弹坑里积聚着春天的雨水、草粒和虫鸣。这些文字,次第通向精神的前线去增援、进攻,让一个人在清晨得以生还,穿上西服去上班。

“要改变你的语言,必须改变你的命运。”“忠于他所生活的加勒比海、英语和非洲祖先”(一九九二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的诗人沃尔科特,这一句话,令人绝望。在上海生活与写作,我领受微弱的命运,写郊区野草一样的诗,随风吹而青枯为泥,也好。沃尔科特因混血而开阔,因忠实而准确。他诗歌中的爱、死亡、记忆,是所有诗人写作的基本母题,我也在体验并颤栗。

在《朝向终结》一诗结尾,沃尔科特写到:“在泛滥着平庸与垃圾的一生,/ 如岩石般生活。/ 我将忘却情感,忘却天赋。/ 这比生命中经历的一切都更伟大、更艰难。”诗歌给予了沃尔科特“忘却与孤守”的能力,也给予我一种“岩石般生活”的参照系。

蜕皮的蛇,海边的岩石,相互质疑与反驳,而“遭到生活反驳的经验,是比其他一切更为诗人所喜爱的东西。”(勒内·夏尔)——上海生活在反驳我、更新我,而写作也在支撑我、修正我。像“蛇蜕皮”那样求变求异,像“岩石般生活”那样不惧不移,并达成二者之间的贯通与一致,有难度,考验一个人的智慧和勇气。

二〇一七年,沃尔科特去世,“每一个岛屿,都在竭力回忆往事”,回忆这一个赞美岩石、热爱大海的人。怀想这一位诗人,我捏着笔杆,像撑杆跳高运动员一样,助跑,高高跃出外滩与东海——

在重重跌落之前,我可以短暂地俯瞰一次人间烟火、往事前欢。

06

2016年9月在绍兴青藤书屋

07

2016年10月在无锡太湖边

08

2016年11月在美国纽约郊外

09

2018年12月在温州领取《十月》“琦君散文奖”

10

2018年12月在温州琦君旧居

  汗漫散文评论摘录

彭程(作家,评论家)
汗漫的《一卷星辰》展现了另外一种散文路径的勘探。作者此刻置身何处不再重要,他瞩目的是曾经的精神时空。《庄子》,冯至《杜甫传》,林语堂《苏东坡传》,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李渔《闲情偶寄》,袁枚《随园食单》……古老中国精神生活的价值、准则还有美学魅力,一些独特超拔的灵魂性情,被勾勒得云蒸霞蔚、满纸烟云。
依托典籍生发灵感,在当今散文写作中并非罕见,但《一卷星辰》的优长处,在于作者强调个体生命的体验要与周遭的阔大现实勾连呼应,沉醉于古人笔下的世界并非是为了逃避真实生存,而是要从时间的另一端获得这些启示。
刘军 (评论家)
《南方云集》《一卷星辰》是汗漫新近出版的两部散文集。可以确认的是,凭借这两部书,汗漫就足以跻身一流散文家的行列。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汗漫、于坚、北岛等诗人,为散文的写作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北岛提供了丰富性,这种丰富性是由经历和视野奠定的;于坚在表达上则突破了散文的窠臼,日常性的语言如同激流冲洗过的石头;而汗漫则为近年来的散文带来了诗与思的品质,语流绵延而又洞见迭出,使其文本呈现出宽阔、奇崛的气象。
胡塞尔曾指出,诗与思以同一方式面对同一问题。汗漫多年的诗歌写作操练,使其散文语言的运用得心应手、别开生面。他总是努力打磨掉词语的公共性陈迹,虚实相间,各成经纬,恰如艾略特在《四个四重奏》中揭示的那样:“沿着我们不曾走过的通道/ 打开那扇我们不曾打开的门”。
尤佑(诗人,评论家)
思想随笔在世纪交接时期颇为盛行。最早看摩罗的《耻辱者手记》,惊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苦难。又从摩罗著作里辗转接触到刘小枫。他们对世界文学,尤其是苏联文学的研究与发现,显然影响到了一代人。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读书随笔这一文体淡化了。
汗漫的《一卷星辰》这部书在2017年横空出世,有可能改变读书随笔写作的沉寂状态和陈俗模式。关键是,汗漫的写作是不卑不亢的汉语写作,不论对东西方的先贤大家,都怀持同样的敬重之心,而不妄自菲薄。他是孤独而寂寞的,远离文坛喧嚣,自觉选择“人迹稀少的一途”(弗罗斯特)。难能可贵的是:汗漫的阅读与写作,依旧属于中国抒情传统的承续,在接受西方现代文学滋养的同时,维护汉语的荣光与尊严。
汗漫在这一部书中多次提到“狂喜与尊严”,既指阅读、写作,更指向被阅读、被写作的世界。他捡拾散落在历史长河里的珍珠,仰望布满天空的群星,使阅读者与作者各自孤单的心灵,得以慰藉、彼此温暖,从此长夜不冷。
或许与诗人身份有关,汗漫的散文是诗性的,充满了东方式的阴阳幻变、万物生发的美感与力量。像他那样阅读和写作,维护汉语狂喜与尊严,是当下写作者们的责任。我喜欢并感动于汗漫的一句话:“在汉语中,就是在人间。”

周春英(评论家)

汗漫是从创作诗歌走上文学道路的,把诗歌写作手法运用到散文创作中,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从而增强了散文的诗意内蕴,并“让凡俗的日常生活涌动出诗性和智慧”(“人民文学奖”颁奖辞),文体上呈现出跨界的、混血的美感。他的散文像一把折扇的扇骨,以其上海为原点,以自己的行踪为连接线,呈半圆形向周边扩散,不断进行空间上的转换,呈现出了一个诗性的、深刻的“小南方”。

汗漫散文中弥漫着一种文化上的乡愁,这并非地理意义上的漂泊感,而是对精神故乡的追寻,为了“在他乡建立故乡”(汗漫语)。他在上海生活中、在南方山水间,对自我与时代进行辨认与纠正,从而使文字获得了沉思的品质和触动读者内心的力量,并使其散文区别于同代人的写作,成为一个人的精神自传。

11

2017年5月与朋友们在井冈山

12

2019年10月在厦门

13


(0)

相关推荐

  • 中国散文诗史话1-7   邹岳汉

    . 刘半农率先诗体引进沈尹默试作史上留名 当我们探讨中国散文诗发展史的时候,先要明了: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诗体,散文诗是上世纪初从外国引进的.散文诗最初发生在法国.诗人波特莱尔(Baude-Laire, ...

  • 【边想边写】一个访谈的回答或者思考

    【边想边写】一个访谈的回答或者思考

  • 急遽多元的时代,诗人何为?

    李犁 新诗已逾百年,当下诗坛是最繁荣也是最热闹的时期,写诗者和作品都是最多的.有人说数量多但优秀的少,这值得商榷,因为现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的诗,都强于被称作文艺复兴时期的八十年代的很多作品.还有人 ...

  • 赵卫峰 ◎ 经典何在精英几许?新时代散文诗前沿感观 | 诗观点文库 | 诗生活网

    =1= 散文诗还可以是什么?还可以是啥模样?怎样才更质量?类似思考或摸象尝试必然与自觉的写作者长期相伴.在语言基石之上,每种文体永远都需要优异或反常规的实践者,他她不是维持旧有局面的装修工而更应是适度 ...

  • 熊育群的“超级写作”

    2021-06-20 13:55蒋蓝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21年3期 关键词:虚构散文小说 蒋蓝 在文学中追求中国文化的"中道",是熊育群的圭臬;而非虚构写作与虚构的羽翼,鲲鹏展 ...

  • 《野草》作家影像|沈念

    沈 念 <野草>作家影像 沈念,1979年出生,中国作协会员.作品曾在<十月><新华文摘><中华文学选刊><小说月报>等刊发转载并入选多种年 ...

  • 《野草》作家影像:黑陶

    作家简介 黑陶,1968年出生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一座烟火乡镇,1990年毕业于苏州大学,现居无锡.出版过散文集<夜晚灼烫><泥与焰><绿昼·黑陶散文>< ...

  • 《野草》作家影像:符利群

    作家影像 符利群 符利群给人的感觉比较低调,不迎合,跟外界联系也不多.小编在邮箱里第一次读到她的小说<水上花生>,就欣喜,这是一篇传统意象与现代手法相糅的作品,朴拙又灵性,有着独特的江南气 ...

  • 《野草》作家影像:人邻

    <野草>作家影像 人 邻 人邻 汉族,河南洛阳老城人.著有诗集<白纸上的风景><最后的美><晚安>.散文集<残照旅人><闲情偶拾> ...

  • 《野草》作家影像|邹汉明

    邹汉明,诗人,浙江桐乡人,现居嘉兴.创作以诗.散文为主,兼及文史.文论与诗歌批评.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诗刊><江南><山花><十月><花城> ...

  • 《野草》作家影像:庞余亮

    众人评说庞余亮 庞余亮近照 说庞余亮是小地方的大作家,这"大"于此可以一睹其风采,体会到他内心的力量."半个父亲在疼",这半个父亲是中风偏瘫后的半个肉身,也是其 ...

  • 《野草》作家影像:宋晓杰

    宋晓杰,生于辽宁盘锦,已出版各类文集十八部,一级作家.曾获第二届冰心散文奖.2011年度华文青年诗人奖.辽宁文学奖.2009冰心儿童图书奖.第六届中国.散文诗大奖.<扬子江>诗刊双年奖等. ...

  • 作家影像|葛亮

    " 他像一杯茶,第一泡清淡内敛,味道尚在积蓄:第二泡浓郁破茧,茶香醇厚悠长:直至洗盏时,余香环绕,经久不去." 我是一个小说家,虚构是我的本分,但一旦涉及到历史因由,虚构与非虚构之 ...

  • 江苏作家影像 | 朱文颖

    朱文颖 当代作家,生于上海.著有长篇小说<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戴女士与蓝>.中短篇作品<繁华><浮生><凝视玛丽娜>.<春风沉醉的夜 ...